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雨霽視角 2021-08-12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喜歡看盜墓小說的人,對這句話應該都非常熟悉,這是《鬼吹燈》里胡八一的臺詞,但這句詞卻不是小說作者天下霸唱杜撰而來,它出自風水祖師楊筠松所著《撼龍經(jīng)》。

原句是:

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近幾年來,隨著盜墓小說的爆火,盜墓這個行業(yè)也開始被人們所關注,摸金校尉一詞也不再陌生。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有關外第一盜墓高手之稱,被盜墓行業(yè)稱為祖師爺,他就是姚玉忠。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2015年,姚玉忠被捕后,他所做的事情驚動了整個考古界,他所涉及的案子被定義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盜墓案,涉案人員其225名,僅追回的文物估價就超過5億元。

而姚玉忠就是這起最大盜墓案的領頭人。

警方在審問姚玉忠時,他甚至大放厥詞:若不是被捕,我能打開秦始皇陵。

審問人員問他:為什么要選擇紅山文化盜墓時,他說:我是6000多年前那個挖墓人轉世,我如今挖墓,就是想讓紅山文化重見天日。

即使身著鐐銬,姚玉忠依舊對自己的“盜墓事業(yè)”自信滿滿,他自稱是盜墓世家出身,自己的本事是由父親傳授。

他懂尋龍點穴,會看天象,能根據(jù)星斗的位置和手中的羅盤確定方圓百里的墓穴位置。只要他說哪里有古墓,往下挖掘,就一定有收獲,姚玉忠憑著這些本事,成了行業(yè)里的祖師爺,在被警方逮捕的12個團隊中,有9個團隊都與他有關,許多人都曾在他手下干活。

從篾匠到盜墓人

1962年11月26日 ,姚玉忠出生于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的一個小鄉(xiāng)村,那時,三年自然災害剛過,正處于貧困之中,但這個剛出生的嬰兒還是給姚家人帶去了歡樂。

姚玉忠是老家7個孩子中的老三,從小就聰明,學什么都快,姚家人世世代代都是農(nóng)民,除了種地外,姚玉忠的父親還有一門絕活——編竹筐。

正是靠著這個手藝,姚家人得以在困難年月里勉強渡日。

從小姚玉忠也跟著父親學習這門手藝,而且他心靈手巧,編出的筐很受歡迎,老父親希望兒子靠著這門手藝成家立業(yè)。

但是,從貧困堆里成長起來的姚玉忠卻恨極了這種窮日子,他腦子活,倒騰過羊絨、皮子、豬鬃等生意,但始終沒有掙到大錢。

盡管只有小學文化,但是姚玉忠特別喜歡讀書,平時倒騰生意賺了點小錢,姚玉忠總喜歡買幾本書,自己偷偷地讀,而他讀的書基本都是風水、易經(jīng)之類的。

姚玉忠能成為盜墓高手,除了與他自小愛看風水相關的書籍外,還與他成長的地方有關。

姚玉忠的家鄉(xiāng)赤峰,又稱紅山,相傳古代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guī),惹得王母大怒,驚慌之中打翻了胭脂,灑落于此處,所以這里出現(xiàn)了9個紅色的山峰,因此得名赤峰。

紅山文化遺址就是因為首次在赤峰紅山被發(fā)現(xiàn)而得名,在此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村中的小孩子在山上放牛時,經(jīng)常趴在地上,十幾米遠處的孩子跺腳都能聽到咚咚的聲音。

但是當時的人并沒有意識到,這其實就是山有大量古墓的原因所致。

紅山的墓葬群一般選在高山上,而且都以積石冢為主,經(jīng)過幾千年風化,很多墓葬上層土坯都嚴重流失,有些墓可能淺到離地表只有1-2米深。

因此,生活在這里的人很少有沒見過古董的,甚至一場大暴雨過后,都能在村中撿到幾塊陶片,運氣好的甚至還能撿到玉器。

這也吸引了許多外地人來村里收古董,一件古董從5塊、50、100甚至幾百不等,在那個窮困的年代,一心想脫貧的姚玉忠意識到,這是一個來錢快的門路。

就這樣,姚玉忠開始走上了盜墓之路。

盜墓嘗甜頭,收益不匪

沒想到第一次下墓,就成功了,他從墓里拿到一塊造型奇特的玉器,這塊玉器倒手后,賣了2000多,這那個年代絕對是一筆巨款。

首盜就成功,讓姚玉忠信心大增。

紅山文化遺址的墓葬不同于中原其他墓葬群,他們一般埋的都很淺,挖幾十厘米就能挖到文物,但最難的是如何在荒山野嶺中準確地找到挖掘點。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姚玉忠特別舍得下功夫,再加上姚玉忠喜歡墓葬、風水一類的書籍,隨著知識的增多,他慢慢地也能從中看出些名堂。

他一改以前的農(nóng)民裝扮,開始穿長衫、大褂、戴眼鏡,看起來更像一個風水先生,他的談吐也更文雅了。

為了增加自己對古墓位置的識別能力,他開始喜歡爬山,整日在山上轉悠,去驗證自己從墓葬書上所學的知識。

盜墓這個行業(yè),從來沒有所謂家傳的說法,盜墓一直被認為是缺德的行業(yè),大多都靠自學成才,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姚玉忠開始頻繁出沒于赤峰博物館,聽里面的工作人員講解紅山文化、墓葬特點等,故宮、清東陵也是他喜歡去的地方。

見得多、學得多之后,姚玉忠找墓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他能根據(jù)星象、地圖、地形準確地找到古墓的位置。

名氣漸漸地在行業(yè)里也大了起來,有了“關外盜墓第一人”之稱。

每一地方的墓葬都有他的特點,姚玉忠已經(jīng)吃透了紅山墓葬的特點,一般的盜墓者來這,能在山上找到位置就已經(jīng)是高手了,而姚玉忠不僅能找到位置,還能判斷下面埋的人的身份和地位。

不僅如此,姚玉忠每次盜墓,都是不挖到東西不罷休,他經(jīng)常垂直挖下去,然后再橫向挖掘,因為一塊風水寶地,經(jīng)常都是層層埋葬的,所以姚玉忠下墓所挖到的東西總是比別人的更多、更值錢。

現(xiàn)代人盜墓多會使用一些高科技工作,如:三維立體成像儀、金屬探測儀等。但姚玉忠特別看不起這些人,他的工具非常簡單就是:扎子、強光手電。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扎子是姚玉忠自制的一種工具,類似于洛陽鏟,但又比洛陽鏟性能更高,扎進土里拔出后,通過觀察扎尖的顏色變化,來判斷下面是否有墓葬。

每年6-10月,是姚玉忠盜墓的高頻時期,那時莊稼茂盛,夏季多雨,草木易生長,這些都是他掩蓋盜墓的天然幫手。

他們白天踩點、晚上作業(yè),完成盜墓回填后,姚玉忠會在墓上灑上一把草籽,幾天之后就能長出新草,盜墓的痕跡就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

不僅如此,下雨天也是他們最喜歡的盜墓時機,依靠雨水沖刷盜墓痕跡。

在謹慎而穩(wěn)妥的盜墓手段下,再加上紅山文化受重視程度不高,以及獨特的墓葬特點,姚玉忠在紅山文化遺址活動多年,竟然都安然無事。

“祖師爺”嗜賭如命,穿戴奢華

窮人發(fā)橫財,必然揮霍無度,姚玉忠也是如此,有錢之后,他開始置辦豪宅,穿戴奢華,經(jīng)常出入高級酒店。

上世紀正是80年代,正是滿地黃金的時期,即使做一門正經(jīng)小生意,也能改變生活,顯然姚玉忠不是這種安于平凡靠積累改變命運的人,他會選擇盜墓這條邪路,也就意味著,他的人品并不高尚。

姚玉忠在盜墓這種邪事上非常謹慎,會用草籽掩蓋痕跡,但在花錢這事上,卻從沒想過要“洗錢”,讓自己的錢看起來干凈。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姚玉忠喜歡賭,而且嗜賭如命,經(jīng)常輸贏都是幾百萬元,甚至達千萬,因此他還有一個外號叫“老敗家”。

從這個外號就可以看出,姚玉忠賭技不行,十賭九輸,輸急了的時候,他會直接把從古墓里拿出來的東西抵押在賭場,而且基本上都是有當不贖的。

僅在河北一家地下賭場,就欠了7000多萬的賭債,沒錢還的時候,他會直接拿文物抵押,經(jīng)常一件100萬的文物,他可能50萬甚至10萬就抵押了。

沒錢了,姚玉忠就會找“地下的老祖宗”討要,因此他的作案頻率非常高,據(jù)他的同伙交待,僅2013-2014年一年間,他們做案就有200多次。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盡管姚玉忠在行業(yè)中被稱為祖師爺,但是這位祖師爺卻并不受人尊敬。

他經(jīng)常在快要挖出文物時,就把一起的人支開,讓他們喝水、休息。自己獨自挖開最后一層土,悄悄取走文物,一起下墓的人自然也不知道都挖出了什么東西,最后分錢時,也能只是姚玉忠說分多少就分多少。

對外人如此,對自己的親弟弟也是如此。

姚玉忠的弟弟姚玉飛,跟在他身邊多年,雖沒有得到姚玉忠的真?zhèn)?,但也從中學了不少本事,兩兄弟多次因為分贓問題而爭吵,最終分道揚鑣。

散伙后的姚玉飛和一個姓馮的人重新組了團隊。

馮某在城里開了一個古玩店,兩人一邊盜墓,一邊利用古玩店進行銷贓,短時間內也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同行是冤家,盡管這個人是自己的親弟弟,但姚玉忠仍不能忍受,畢竟紅山文化遺址就那么大,自己的地盤怎么能讓他人踏入。

2014年11月,姚玉忠派人綁架了馮某,從他的古董店中搜出11件價值高昂的玉器。

盜墓者的末路時光

2014年底,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qū)建控地帶外周邊現(xiàn)大批盜墓痕跡,多處古墓葬群、古文化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盜。

公安部立即組織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

辦案人員在摸排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姚玉忠經(jīng)常穿戴整齊地在附近的山上轉悠,有時一轉就是一整天。

這個奇怪的動作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

果然,警方在姚玉忠的家里搜出了許多文物,還在他兒子家里一個擺滿生活用品的隔斷中發(fā)現(xiàn)了隱藏的保險柜,而柜中放著價值不菲的青銅器和扳指等文物。

隨后又在姚玉忠老家的一口枯井中搜出了4串紅瑪瑙,經(jīng)鑒定,這4串珠串都屬于遼代文物。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曾在賭場上出手闊綽的大佬,身邊除了那些還沒有出手的文物外,銀行賬戶里竟然一分錢沒有。

這個昔日的大盜團伙終于悉數(shù)落網(wǎng),抓捕嫌疑犯225名,追回涉案文物2063件,其中一級文物248件,二級文物142件,三級文物262件,一般文物1411件。

這個案件也成了新中國自成立以來,追回文物最多、抓捕案犯最多的一起盜墓案。

2016年4月14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姚玉忠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

內蒙篾匠自學盜墓被稱“祖師爺”,收獲超5億,被捕時身無分文

2017年10月17日,遼寧高院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決定執(zhí)行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

每個人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擺脫貧窮,這本沒有錯,但是,“君子愛財,應該取之有道”。

在姚玉忠那個年代,改變命運的方式和機會與今天的我們相比,應該是更容易的,有人選擇南下淘金,有人選擇外出打工,有人做起了小生意,盡管這種原始的財富積累需要更長的時間、經(jīng)歷更多的磨礪。

但是堂堂正正地掙錢,才能受益更長久。

顯然,姚玉忠的行為就違背了道義,是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發(fā)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最終的結果也不過那句戲詞: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