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探索者 昨天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在這幾秒鐘的時間里,你想到了什么呢?看懂的人可能會多少有些失望,而看不懂的人都會充滿了疑惑,圖片里類似的火墻的結構,實際上是太陽風與行星的磁層頂相遇處形成的弓形激波??炊娜酥愿械绞?,是因為知道“火墻”的存在,讓我們?nèi)祟愖叱鎏栂底兂闪藥缀醪豢赡軐崿F(xiàn)的事情,這是怎么回事呢? 時間回到1977年9月5日,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成功將旅行者1號推出了地球,與此同時旅行者2號已經(jīng)先于1號16天的時間升空,并進入了外太空,截止到今天為止,這兩個身負艱巨任務的探測器已經(jīng)運行了長達43年的時間。而由于旅行者一號的速度更快,已經(jīng)達到了接近17千米每秒的速度,因此他也成為了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其與地球的距離也一度達到了200多億公里,在這期間,他與旅行者2號更是往地球傳回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資料,其中就包括有關太陽系弓形激波的重要數(shù)據(jù)。 時間來到2008年,通過旅行者2號傳回的數(shù)據(jù)表明,當時它已經(jīng)到達了日球?qū)拥倪吘?,所謂日球?qū)舆吘壠鋵嵤翘栵L粒子能夠到達的最遠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太陽系的邊緣,按理說,在遠離太陽的宇宙空間,溫度應該是會越來越低的,但是旅行者2號傳回的數(shù)據(jù)卻顯示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溫度竟然一度達到了4萬多攝氏度,就像一堵無形的火墻一樣,這堵火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太陽系弓形激波。 在通常的定義中,太陽系弓形激波被定義為了太陽風與行星的磁層頂相遇處形成的激波,不過這樣的定義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不容易理解到,在這里我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看到過隕石墜入地球大氣層的畫面,由于隕石的速度極快,在墜入地球大氣的瞬間會產(chǎn)生劇烈的摩擦,此時隕石的前端就會形成一個高溫高熱的弓形結構,事實上,太陽系弓形激波的產(chǎn)生也是類似的原理。 我們都知道銀河系的宇宙空間其實并不是完全真空的環(huán)境,在這其中其實充斥著氣體、塵埃以及各種宇宙射線,當太陽系的村磁場與銀河系磁場相互作用時,太陽系運行軌道的前端就形成了充滿各種宇宙物質(zhì)的弓形激波。而根據(jù)科學家的調(diào)查研究顯示,地球軌道前端也存在一個很薄的弓形激波,當太陽風與地球磁場相遇時,在距離地球大約9萬公里的軌跡前端,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弓形區(qū)域,但是這種弓形激波的形成機理與太陽系弓形激波有所區(qū)別,因為地球弓形激波幾乎不會對我們產(chǎn)生任何影響。 反觀太陽系弓形激波的存在卻像一堵火墻,阻擋著我們從太陽系走出去,從這點來看,人類要想走出太陽系的確是非常困難的,除了要克服能源和速度的限制以外,我們還需要面對很多諸如太陽系弓形激波這樣的復雜宇宙環(huán)境。不過這還只是走出太陽系,要知道整個宇宙可觀測范圍的直徑約為930億光年,而如果以海王星作為太陽系邊緣,那么太陽系直徑則約為60個天文單位,僅相當于一光年的長度,正因此,很多人在了解完這些事實之后,都會生出一股莫名的無力感。 最后我們寄希望于,人類掌握時空穿梭的技術,或許屆時人類能克服重重困難走出太陽系。 |
|
|
來自: 12345csdms > 《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