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420年,滅南燕、后秦的武將劉裕,代晉建宋,一被子悶死了晉恭帝,東晉歷史由此結束,不管司馬睿地下有知如何哭暈在廁所,南朝都以九頭牛拉不住的架勢唰唰唰站上了歷史舞臺,但,南朝歷經宋、齊、梁、陳直至隋滅陳統(tǒng)一南北,短短169年間江山竟四度易主。
劉宋59年、蕭齊24年、蕭梁55年、陳陳(沒錯,陳朝開國君主陳霸先就挑了他自己的姓作為王朝之名)32年,這四個朝代都相當短命,尤其以蕭齊為甚,到底是什么招致了皇室更替頻繁到這程度?表面看起來是皇族自相殘殺嚴重,實際上自相殘殺也是有原因的。 正如北齊皇族的自相殘殺也不能單純用精神病來解釋。自啟開始了古代王朝的“家天下”歷史,一家之天下采取何種辦法維系穩(wěn)定就是個非常玄妙的問題。 周朝的封邦建國,諸侯拱衛(wèi)周王室模式在春秋時期遭到破壞,根本上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導致原有的統(tǒng)治秩序不適應全新的現實情況,無論孔子如何為禮崩樂壞感到痛心疾首,都無法阻擋歷史車輪不斷前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君主集權制王朝——秦朝,設郡縣,取代分封制,這意味著貴族封建制度被封建專制制度取代,所謂郡縣,其實不過是朝廷的集權在地方體現,無論這壺里面裝的什么藥,根本上都是為穩(wěn)固王朝統(tǒng)治而服務。 而兩晉的士族門閥勢力,便是威脅皇權集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南朝開端劉宋是南北朝時首個寒門庶族建立的朝代,因此,劉宋會出現寒門子弟掌管機要的局面并不奇怪,當時皇族、士族與寒族一起組合成影響南朝政治走向的勢力,為了打壓士族,勢必要提拔寒族。
然而,打壓士族并非朝夕之功。魏晉士族勢力龐大,是因為他們不僅通過九品中正制讓朝中擠滿自己人,如樹根一般深入地底難以撼動,還因為長期以來,他們掌握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換句話說就是掌握了國民經濟命脈,皇帝若要與之抗衡就得將其資本一步步剝奪。 劉宋的建立者劉裕是寒門武將出身。不僅如此,蕭齊開國之君蕭道成曾任劉宋中軍將領,蕭梁開國之君蕭衍任雍州刺史時也負責抵御過北魏軍隊,而陳霸先同樣為武將,這幾代帝王開創(chuàng)王朝的手段幾乎如出一轍,那就是用武力說話。
在武力面前,士族也需要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扛得住硬刀子。宋齊梁陳4個朝代的開國之君都經歷過戰(zhàn)場的廝殺,于是南朝的皇權不再如東晉一般任由士族拿捏,雙方足以展開一場長期戰(zhàn)斗,皇帝不可能孤家寡人下場,必須拉盟友。 寒族的勢力有限,一下子吃不成熱豆腐,而且士族的影響力太大,南朝時還多有寒族為逃避賦稅冒充士族戶籍的情況,于是憑借血緣關系崛起的另一支勢力便成為南朝皇帝對抗士族得力助手,當然從結果看很多時候也是豬一般的隊友——宗室王爺們。
宗室與皇帝的廝殺自劉宋開始,到陳朝依然不絕,宋文帝曾因猜忌處死彭城王,自己死在皇太子劉劭手中,而弒兄繼位的宋孝武帝死后,他的弟弟明帝又將其12個兒子全部誅殺,自古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系都很微妙,莫要說皇帝與宗室了。 皇族的自相殘殺給了手握軍權的將領渾水摸魚的機會,這也是為何宋齊梁陳4朝的開國之君都以軍閥身份發(fā)家,即使梁武帝蕭衍這樣在位時間長達48年占了整個王朝壽命百分之八十七的神人,也無法保證晚年不犯糊涂,侯景之亂的爆發(fā)讓他被囚禁至死,蕭梁陷入動亂中。
作為蕭衍的兒子,梁元帝能文能畫,各方面素養(yǎng)頗有向士族靠齊的趨勢,但論治國外交卻極其失敗,為打擊弟弟武陵王在巴蜀的勢力不惜請來西魏當外援,結果是南朝的江山進一步縮水,蕭梁宗室王爺如落葉般幾乎被秋風一掃而盡,陳霸先效仿前代扶持傀儡,建南陳。 然而歷經亂斗,南北朝“北強南弱”的局面到了陳朝時,于南朝而言,已經是無力回天了。
皇室更替頻繁的背后是幾方勢力在角逐,隋唐延續(xù)打擊士族門閥的做法,扶持寒門子弟,同樣是為皇權的穩(wěn)定。 南北朝的亂世為隋唐提供了經驗,南朝169年間的紛亂也算是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警醒了隋唐的君主,士族、宗室皆為威脅皇權的不穩(wěn)定因素,然而在這之后,又有宦官外戚等,依然是權力的游戲。 |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兩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