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腎病患者問:
這是一類關于預后(預測疾病發(fā)展的病程和結局)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詳細地說一下這個問題。 1.尿毒癥風險是1%?不對!一些腎友比較樂觀,認為腎病的尿毒癥風險只有1%左右,很安全。但其實這個數據是錯的。 1%從哪來的呢? 你可能聽說過,我國有1.3億慢性腎臟病患者和200多萬尿毒癥患者。依此計算:尿毒癥患者占腎病患者的1-2%,認為會有1-2%的腎病患者會發(fā)展為尿毒癥,許多醫(yī)生也這么認為。 但是,慢性腎臟病發(fā)展到尿毒癥往往是一個幾十年的過程,多為20-30年以上;而發(fā)展到尿毒癥后,預期生存年限則只有10年左右,以往沒有治療條件的患者要面臨死亡。尿毒癥患者之所以占比少,是因為已經去世的人沒有進入統(tǒng)計。 這種統(tǒng)計方法,屬于橫斷面研究,是一個時間點、或很短時間區(qū)間上的情況。它的價值在于研究當下的患病率,而不能用來估測未來的預后。 2.腎病整體的尿毒癥風險無論在世界上的哪個國家,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都不超過10%,也就是只有10分之1的腎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其余九成都不知情。 知曉率低的困境,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腎臟內部沒有神經,患病后不疼不癢,患者感知不到,依賴于化驗檢查。但是定期體檢,在全球大多數地區(qū)都是奢侈品。 對于整個腎病群體,識別不出大部分患者,很難去研究整體的預后如何,尿毒癥發(fā)生率也沒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數字。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腎病總體的尿毒癥發(fā)生率在5%-10%左右,是比較中肯的預估。 3.腎活檢患者的尿毒癥發(fā)生率腎活檢有一定的科研價值,且做腎活檢的患者一般病情稍重,數據較為充分。 從患者做腎穿刺后的隨訪結果來看:
IgA腎病是最常見的腎炎,膜性是最常見的腎綜,二者的進展風險都為中等,相差不多。他們是腎病患者的主體,其進展風險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大多數腎病的預后:有進展風險,但不是危急重癥,可以控制。還未行腎穿的患者,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 其它的腎病類型,比如兒童多見的一種病理較輕的腎病:
相對于膜性腎病和IgA腎病,微小病變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尿蛋白容易轉陰,腎衰風險也較小。 還有兩種比較嚴重的病理類型要注意:
這兩種腎病,10年內進展到尿毒癥的患者占比達50%以上,要引起重視,積極治療。 腎穿刺患者尿毒癥風險更大,也是因為做腎穿的患者病情稍重一些。一般尿蛋白超過1g,醫(yī)生才會建議腎穿,不代表輕癥患者。當然,輕度蛋白尿也有少數病情較重、進展風險較大的患者。 進展到尿毒癥還有多少年?許多患者問這個問題,這是一類個體化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患者的病情。 首先看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金指標”)正常在90以上,大部分人在100左右。 腎衰患者的腎功能下降速度,濾過率平均每年下降3-5左右,降到15以下是尿毒癥。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腎病患者,在十幾年、二十幾年后成為了尿毒癥。 如果病情較重,比如FSGS、膜增生、糖腎,平均下降速度更快。糖腎患者控制不好,濾過率每年下降速度可達到10,短短幾年就可以進展為尿毒癥。 如果病情控制得好,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速度可以降到接近腎臟的自然衰老速度:每年1個單位。 如果你腎功能不是特別差,那么只要控制好關鍵的進展因素,良好預后可以期待一下。 需要控制哪些進展因素?影響腎功能進展的關鍵因素主要有3個: 1. 血漿白蛋白(和尿蛋白關系密切) 2. 收縮壓(高壓比低壓危害更大) 3. 血紅蛋白(貧血指標) 把這3個關鍵的進展因素控制好,進展風險就小很多。 以IgA腎病為例,有一個計算IgA腎病發(fā)展到尿毒癥平均時間的公式: IgA腎病的尿毒癥風險分數=6.932-(0.039×腎小球濾過率)-(0.230×血紅蛋白)-(0.762×血漿白蛋白) (0.016×收縮壓)
風險分數說明: <-0.887,低風險,平均進展為尿毒癥的時間是20.5年; -0.887-0.993之間,中風險,平均進展為尿毒癥的時間是12.3年; >0.993,高風險,平均進展為尿毒癥的時間是5.4年。 IgA腎病患者可以算一下自己的進展風險和對應的平均時間。 總之: 慢性腎臟病進展到尿毒癥的概率,和病情嚴重程度有關,也和治療效果有關,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輕癥、效果好的患者,尿毒癥發(fā)生率可以低到5%以下;重癥、效果差的患者,尿毒癥發(fā)生率可以達到50%以上。 我們一方面要做當下的病情評估,另一方面要管控好進展因素,把尿毒癥風險降到最低。 腎友們若還有腎臟病問題,可點擊→腎出問題了,找“健康一站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