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線上平臺:西散原創(chuàng) 西散原創(chuàng)——西散原創(chuàng)紙媒選稿基地 西散原創(chuàng)——中國散文作家成長搖籃 西散原創(chuàng)——最具親和力原創(chuàng)精品散文平臺 在兩漢三國時期,曾經(jīng)有過三個影響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對”。分別是“隆中對”、“鄴中對”和“登壇對”。其中“隆中對”最晚,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由諸葛亮獻給劉備的。也是影響和知名度最大的,促成了魏蜀吳三國鼎力。主要得益于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宣傳?!班捴袑Α眲t是東漢初期,由鄧禹獻給劉秀,為劉秀平定王莽,開創(chuàng)東漢建立了不朽功勛。 這里我想重點介紹的,則是西漢初期,劉邦在漢中設(shè)壇拜將時,韓信為其獻上的“登壇對”。 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后,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建立了大秦帝國??伤匀灰员┱翁煜拢镁安婚L,很快就被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爭霸取而代之。 張良、蕭何、韓信是漢初三杰。尤其是韓信得到了張良、蕭何的鼎力舉薦,幫助劉邦戰(zhàn)勝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宋代史學(xué)家司馬光曾說:“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鑒·漢紀(jì)四》)。 韓信出生于江蘇淮陰,自幼家境貧寒,甚至于母親去世都沒錢安葬,整日靠別人施舍度日。常常被人看不起,以至于有胯下之辱。長大成人之后,先是投靠項梁,后又投靠項羽,都不被重用。便憤然離去,投靠劉邦。開始也未曾引起劉邦的重視,依然不被重用。先是封了個小糧官,他卻把糧庫管得井井有條。并實行“先進先出法”,確保了糧食的推陳出新和安全。得到了蕭何的賞識,給予其“國士無雙”的評價。期間,韓信還因為懷才不遇,棄劉邦而去,上演了一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好戲。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答應(yīng)拜韓信為大將。特地齋戒數(shù)日,擇吉時、設(shè)壇場,以九賓之禮,舉行拜將儀式。拜將儀式結(jié)束后,劉邦就問韓信,既已拜你為大將,你可有何良策助我成就大業(yè)?于是就有了“登壇對”。 韓信從劉邦與項羽的性格、處事方法以及各自的優(yōu)劣勢進行了分析。指出項王之勇是匹夫之勇;項王之仁是婦人之仁;項王雖霸天下臣諸侯,可他火燒阿房宮、殺戮太多,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實已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大王若能反其道而行之,任天下勇武,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土,何所不散。何況大王在先入關(guān)中之時,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秋毫無犯,深得民心。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于是,大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矣。遂聽信計,部署逐將所擊。實現(xiàn)了漢并天下。劉邦建立漢朝之后,在洛陽南宮舉辦的慶功宴上總結(jié)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韓信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被后世尊稱為“兵仙”和“神帥”。也許正因為韓信的太過出眾,便有了功高蓋主之嫌,加之有人進獻讒言,一世英雄仍然沒有躲過呂后的加害。死得相當(dāng)慘烈。其實在韓信被害這件事情上,劉邦也是脫不了干系的。要不然怎么會有韓信的冤死,始終未能得到平反。這也正是“登壇對”不怎么出名的原因之一。 正因為漢朝的建立,才奠定了漢民族和漢文化的根基。也正因為劉邦是從漢中這個地方興起的,所以才有了漢家發(fā)祥地,中華聚寶盆的說法。于是,有人建議將“登壇對”改稱為“漢中對”,我覺得也沒有什么不妥之處。畢竟拜將壇就在漢中。這是漢中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事情。我們今天學(xué)習(xí)和宣傳“登壇對”,就是要重溫發(fā)生在漢中的歷史事件,從中汲取源遠流長的文化營養(yǎng)。把文化興市這篇文章做好。 作者簡介:蒲忠漢,男,陜西漢中人,大學(xué)文化,陜西金融作家協(xié)會會員,赤土嶺文協(xié)會員。長期供職于金融機構(gòu),喜好文學(xué)。發(fā)表散文、游記和詩歌多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