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60年,秦國與趙國在長平爆發(fā)激戰(zhàn),起初,秦軍勢不可擋,廉頗以守待攻,趙王對廉頗不滿,便換上趙括為將。趙括只識書中兵法,沒有實戰(zhàn)經驗,盲目出戰(zhàn),秦軍則偷偷換上大將白起,一戰(zhàn)之下,趙軍大敗,為了以防后患,白起殺趙軍四十五萬。縱使秦國贏得了勝利,但自身也傷亡二十萬兵卒。趙國元氣大傷,白起原本打算趁趙國虛弱之際,一舉拿下邯鄲,可范雎忌憚白起功勞太大,便和趙國暫時議和。數(shù)月之后,秦軍再次發(fā)兵攻趙,但此時已經不是最佳時機,白起拒絕出戰(zhàn),而趙軍眾志成城,戰(zhàn)爭進行兩年,秦軍無法取勝,傷亡超過10萬。換言之,就在邯鄲之戰(zhàn)結束的時候,秦、趙兩國幾乎是兩敗俱傷,那么此時的雄踞南方的楚國,為何不趁機攻打秦國呢? 在長平之戰(zhàn)前,秦、楚兩國早已交手很多次,楚國大多以失敗告終,長時間以來,便讓楚國對秦國生出了恐懼心理。史料記載“十七年春,與秦戰(zhàn)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匄、裨將軍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復襲秦,戰(zhàn)於藍田,大敗楚軍?!?/strong>公元前312年,秦、趙在丹陽會戰(zhàn),秦軍殺楚軍八萬,還俘虜?shù)牟簧俪鴮④?,楚懷王很生氣,再次派兵,結果再次戰(zhàn)敗。史料記載“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strong>公元前280年,秦國派兵征討楚國,楚國還是戰(zhàn)敗,并割讓上庸、漢北兩地給了秦國,之后白起多次率軍征伐,攻克楚國郢都,還毀了先王陵墓。由此可見,楚國對秦軍的進攻幾乎毫無辦法,從始至終,一敗再敗,時間短,或許還沒有什么,如果時間拉長,這種失敗就被刻在楚國人的骨肉上,令其難以自拔。楚國對秦國的妥協(xié),主要包括割讓土地、送上人質,退得不能再退。上圖_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公元前258年,邯鄲被秦軍圍困,危在旦夕,平原君奉命出使楚國,搬請救兵。平原君見到楚考烈王,從早上談到中午,仍沒有個結果,很顯然,楚王不想派兵,也不敢派兵。此時,毛遂出班,給楚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加以激將法,可謂苦口婆心,“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shù)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zhàn),一戰(zhàn)而舉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strong>即便毛遂將道理說得如此通透,但楚王仍是猶猶豫豫,最終才為唯唯諾諾地答應了,隨即楚國出兵十萬救趙。由此可見,楚國已經被秦軍嚇怕了,不僅僅是楚國,魏國同樣如此,為了救趙國,信陵君冒著殺頭的風險,偷出了魏王的兵符,這才能調兵救援趙國。秦國的威懾力,已經讓諸國噤如寒蟬。商鞅變法,令秦國實力大增,逐步成為七國中最強政權,商鞅主張削弱奴隸主貴族,將權力集中到中央,吳起同樣在楚國搞改革、搞變法,但變法失敗,此消彼長之間,楚國開始衰落。秦昭王曾給楚懷王寫信,邀請楚懷王武關會談,楚懷王看到信,非常猶豫,秦國強大,如果他不去,那么很可能得罪秦王,到時候秦軍或將再次出兵。然而,如果他去,那其中的風險也可想而知,一旦,他被扣留在秦國,后果也是不堪設想。有大臣勸楚懷王不要去,有的人則建議不去不合適。上圖_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最終,楚懷王還是去了,到了武關,秦軍直接閉關落鎖,楚懷王就這么糊里糊涂成了秦國的人質。這回,秦國將楚國玩得那是團團轉,秦昭王略施小計,就抓住了一國君王,直接讓楚國陷入一片混亂。由此可見,這就是雙方的實力差距,秦國君主要約見楚懷王,楚懷王竟然不敢不來,這明擺著,雙方的實力已經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了,秦國遠強于楚國。史料記載“考烈王元年,納州于秦以平。是時楚益弱?!?/strong>公元前263年,楚國天子熊元逃回楚國,之前熊元一直在秦國做人質,之后楚頃襄王去世,太子熊元即位,這就是楚考烈王。剛剛做上王位的楚王,便再次給秦國送地盤,以求和平。楚國衰落的勢頭不可阻擋,而秦國蒸蒸日上,楚國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在公元前323年,楚國派柱國昭陽領兵征伐魏國,楚軍在襄陵擊敗魏軍,占據(jù)魏國八座城池,隨后,楚國調轉槍口攻打齊國。很明顯,楚國打不過秦國,但欺負欺負齊國還是沒問題的,當時陳軫作為秦國使者出使齊國,齊王便詢問他如何是好,陳軫原本就是齊國人,見齊國有難,豈有不幫的道理。陳軫對齊王道:“大王不必擔心,待我去叫楚國人罷兵?!标愝F見到了楚將昭陽,便對他說:“我想聽聽楚國的軍法,如果你們擊敗齊軍,有什么獎勵嗎?”作為一位出色的縱橫家,陳軫在引誘昭陽往溝里跳,昭陽繼續(xù)問:“還有更高的獎勵嗎?”昭陽答:“加封令尹”。陳軫說:“現(xiàn)在您已經官拜令尹,這是楚國最高的官了,現(xiàn)在您已經擊敗魏軍,功勞已經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官職也不能再提升了,如果您再攻打齊國,不就是畫蛇添足了嗎?”昭陽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陳軫說得有理,就真的退兵了。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荒唐的將領和荒唐的楚國制度,大致也只有楚國這種荒唐的所在,才能孕育出昭陽這種糊涂的將領。在楚懷王以后,楚國的君主是一個不如一個,在楚頃襄王在位時,朝廷大員一片奢靡場景,國政無人問津,楚頃襄王所用之人也大多是庸碌之輩,不堪大用。反觀秦國這這邊,秦孝公之后,惠文、武、昭王都是少有的明君,不僅制度先進,而且兵強馬壯、將星云集。固然秦、趙兩國兩敗俱傷,但楚國也沒有能力再去找秦國麻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