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柳葉刀》的調(diào)查顯示,中國抑郁癥的患病率為6.1%。 也就是說,中國的抑郁人群已經(jīng)達到9000萬,平均每十幾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受到抑郁的侵擾。 抑郁的人有一個癥狀表現(xiàn),就是快感的阻斷,每天都感覺不到快樂,覺得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 對于他們來說,人生不是一場不斷探索的旅程,而是一場煉獄。 面對抑郁,或許大家嘗試過很多方法,找一片安靜的田野,睡前抄一段經(jīng)書…… 如果你試過很多辦法,還是很抑郁,那么,可仁建議你不妨讀讀《六祖壇經(jīng)》。 01 不要忘了你真正的目的 簡單地說,《六祖壇經(jīng)》是我們自己解決心智問題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它告訴我們的,不是怎么樣去做一個佛教徒,不是怎么樣去念佛,怎么樣去讀經(jīng),而是告訴你如何覺悟,做一個徹底放松的人,做一個心靈自由的人。 當(dāng)你感覺自己有很多煩惱,心沒有辦法靜下來,覺得整個世界莫名其妙,對于人生的種種大問題也都找不到答案。 特別不明白這個世界上怎么會有那么多的痛苦,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么。 這時,我們就要讓自己停下來,回到那個最終的點上。 什么是最終的點呢? 如果你是一個佛教徒,那么你應(yīng)該在任何一個剎那,都不要忘了你修行的根本目的什么,不要忘了佛的最終覺悟是什么。 也就是說,當(dāng)下就領(lǐng)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來。讓你的習(xí)氣,你的貪欲,停下來;讓你自己的心性,即刻顯現(xiàn),即刻回到你自己。 在任何一個剎那,都不要忘了你真正的目的,不要停留在手段上,要記得你的目的地,這便是禪修的過程。 02 只有當(dāng)人游戲的時候 他才完全是人 沿著《六祖壇經(jīng)》的思路,你會發(fā)現(xiàn),世間的一切都不過形式。 只是我們忘了我們透過這些形式想要達到的,所以,他們就成了生活的目的。于是,婚姻、工作就成了壓力。 如果你明白到這些不過是一種形式的東西,那么,你也許可以用游戲的態(tài)度置身其間,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你在繁瑣而牢獄般的世間,其實可以無礙而行。 《六祖壇經(jīng)》確立的禪宗洋溢著自由的氣息,和游戲的喜樂。 德國哲學(xué)家席勒說:“只有當(dāng)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dāng)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所以,不妨游戲,不妨瘋癲,在一個一本正經(jīng)的環(huán)境,瘋癲能夠把你解放出來,能夠提升你的生命,能夠讓你像一個人那樣活著。 03 困了就睡,餓了就吃 《六祖壇經(jīng)》不認為你一定要到深山隱居或者去寺廟修行,而是鼓勵你在生活里修行。 有一個人問禪師:“和尚修道,是否用功?” 禪師回答:“用功?!?/p> 那個人又問:“怎么用功呢?” 禪師回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p> 那個人很疑惑:“世上的人都是這樣,難道他們也是像師傅您那樣在修行?” 禪師回答:“他們和我不同?!?/p> 那個人又問:“如何不同?” 禪師回答:“他們吃飯時不肯吃飯,忙碌來忙碌去;他們睡覺時不肯睡覺,計較來計較去?!?/p> 困了就睡,餓了就吃。 這是《六祖壇經(jīng)》開創(chuàng)的禪宗的修行態(tài)度。 在另外的宗派里,會教導(dǎo)一個很確定的方法,比如你每天什么時候吃飯,吃多少,每天什么時候睡覺,睡多少時間。你每天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去吃,去睡,這是一種修行,一種自律。慢慢地,也可以達到一定的境界。 《六祖壇經(jīng)》的思路,讓你覺得世間的一切規(guī)定,都無足輕重,讓你覺得生命的每個瞬間,都不應(yīng)該是等待的,不應(yīng)該是苦熬的,而應(yīng)該是自由盛開的。 這就是頓悟的真正含義:每個剎那都是完成。 所以,生活的每個剎那,你在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覺悟的心。 覺悟的心,就是不去求這求那的心;覺悟的心,就是不去分別這分別那的心;就是喜樂的心。 04 讀懂《六祖壇經(jīng)》 找到讓心安靜下來的根本方法 這一次的課程,我們邀請到了費勇老師,他將以《六祖壇經(jīng)》為基礎(chǔ),為大家逐字逐句講解一遍。 費勇老師希望能夠在逐字逐句的講解中,挖掘出禪宗的精神內(nèi)核,幫助大家擁有靜心的能力。 費勇 文化學(xué)者 昊達文化創(chuàng)始人 《金剛經(jīng)修心課》作者 每當(dāng)想要平靜下來的時候,每當(dāng)沒有什么靈感的時候,每當(dāng)覺得無聊的時候,禪總是能夠給我們平靜,給我們創(chuàng)意,給我們有趣。 實際上,很多人也從禪宗里獲了益。 美國HBO攝制了一部紀錄片,叫《壓力下的美國人》,里面采訪了很多因為壓力而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人,因為長期服用藥物產(chǎn)生了副作用。 而有些人發(fā)現(xiàn)了禪修的方法,最終自己解決了心理障礙。 在費勇老師看來,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禪修仍然是我們自己解決心智問題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痛苦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觀情形,而是自己心智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yīng)。了解這一點,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讓人不再產(chǎn)生痛苦。 我們希望這門課能夠給梁友們帶來勇氣和希望,帶來自我救度的偉大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