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至歲末,總結(jié)筆下歷史人物,有一個家族的故事,令我?guī)追袊@:那是南朝時期的一個時代,有一個皇室家族,立國不過55年就滅亡了。正史本紀中,記載了他們的皇帝,也不過四位。但那個王朝,又被稱為歷史上最有文化風(fēng)采的時代,它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甚至不遜于盛唐與北宋。當(dāng)時的大學(xué)問家,可以開出長長的一列:《昭明文選》之蕭統(tǒng)、《宋書》之沈約、《南齊書》之蕭子顯、《文心雕龍》之劉勰、《詩品》之鐘嶸,以及名士如江淹、庾信、吳均、劉昭、劉峻、陶弘景。常言六朝煙雨,這一朝更讓人久久難忘。 它就是南朝時期的梁朝,史稱南梁或蕭梁。需要提到的人物是梁武帝蕭衍、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還有昭明太子蕭統(tǒng)。正史《梁書》與《南史》中有他們的紀傳,與廿五史中的歷代帝王比較,相似之處是一致的神化;不同之處,卻是蕭氏皇族讀書與撰述的傳統(tǒng)。這樣的風(fēng)度,說是家積縹緗,史記他們的先祖蕭何,出身不過是秦時的一位縣吏;漢時蕭何暴得大名,其才華也在“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餽,不絕糧道”。說是時代使然,那一定是南朝文化的底色了。 正史之中,記載南梁蕭氏讀書與著述的故事不是很多,但與歷代帝王紀傳比較,已經(jīng)稱得上冠絕古今了。略記如下: 梁開國皇帝蕭衍,《梁書·武帝本紀》寫道:“少而篤學(xué),洞達儒玄。雖萬機多務(wù),猶卷不輟手,燃燭側(cè)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經(jīng)義》《周易講疏》,及六十四卦、《系》《文言》《序卦》等義,《樂社義》《毛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子講疏》,凡二百余卷,并正先儒之迷,開古圣之旨。王侯朝臣皆奉表質(zhì)疑,高祖皆為解釋。修飾國學(xué),增廣生員,立五館,置《五經(jīng)》博士?!笔捬茉诰┏情_創(chuàng)講學(xué)之風(fēng)氣,造《經(jīng)書》數(shù)百卷,《通史》六百卷;撰《文集》一百二十卷,《金策》三十卷。蕭衍布衣素食,不近酒色,勤奮如斯:“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燭看事,執(zhí)筆觸寒,手為皸裂。” 蕭衍的長子蕭統(tǒng),即昭明太子,《梁書·昭明太子傳》寫道:“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jīng)》《論語》,五歲遍讀《五經(jīng)》,悉能諷誦……八年九月,于壽安殿講《孝經(jīng)》,盡通大義。講畢,親臨釋奠于國學(xué)?!庇謱懙溃骸疤用雷嗣?,善舉止。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皆憶。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dāng)?shù)韻?;蛎鲃№嵸x之,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笔捊y(tǒng)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誥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后世流傳之《昭明文選》即是。 蕭衍第三子蕭綱,即梁簡文帝,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同母弟;蕭統(tǒng)病亡,蕭綱繼任太子,后繼帝位?!读簳ず單牡郾炯o》寫道:“太宗(蕭綱)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嘆曰:'此子,吾家之東阿。’……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jīng)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博綜儒書,善言玄理。”此中“東阿”指曹植,曹植曾任東阿王。 《南史·梁本紀下》記載,蕭綱曾在玄圃講述蕭衍的《五經(jīng)講疏》,聽者傾朝野。蕭綱雅好題詩,他在序文中寫道:“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钡脑娢膫谳p靡,當(dāng)時號稱“宮體”。蕭綱即位之初,將制年號“文明”,取《周易》“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之義。但是恐怕外賊警覺,才改年號為“大寶”。蕭綱被拘禁時,“尚引諸儒論道說義,披尋墳史,未嘗暫釋”。 蕭綱著述:《昭明太子傳》五卷,《諸王傳》三十卷,《禮大義》二十卷,《長春義記》一百卷,《法寶連璧》三百卷,《謝客文涇渭》三卷,《玉簡》五十卷,《光明符》十二卷,《易林》十七卷,《灶經(jīng)》二卷,《沐浴經(jīng)》三卷,《馬槊譜》一卷,《棋品》五卷,《彈棋譜》一卷,新增《白澤圖》五卷,《如意方》十卷,《文集》一百卷。 蕭綱的兒子蕭大器,即哀太子,也是一位書癡。《梁書·哀太子傳》寫道:“大寶二年八月,賊景廢太宗,將害太子,時賊黨稱景命召太子,太子方講《老子》,將欲下床,而刑人掩至。太子顏色不變,徐曰:'久知此事,嗟其晚耳?!陶哂砸聨Ыg之。太子曰:'此不能見殺?!酥赶祹じ拖吕K,命取絞之而絕,時年二十八。” 蕭衍第七子蕭繹,即梁元帝?!读簳ぴ郾炯o》寫道:“世祖聰悟俊朗,天才英發(fā)。年五歲,高祖問:'汝讀何書?’對曰:'能誦《曲禮》?!咦嬖唬?汝試言之?!凑b上篇,左右莫不驚嘆?!?/span> 蕭繹初生時患眼病,盲一目?!赌鲜贰ち罕炯o下》寫道:“性愛書籍,既患目,多不自執(zhí)卷,置讀書左右,番次上直,晝夜為常,略無休已,雖睡,卷猶不釋。五人各伺一更,恒致達曉。常眠熟大鼾,左右有睡,讀失次第,或偷卷度紙。帝必驚覺,更令追讀,加以槚楚。雖戎略殷湊,機務(wù)繁多,軍書羽檄,文章詔誥,點毫便就,殆不游手。常曰:'我韜于文士,愧于武夫?!撜咭詾榈醚?。” 蕭繹著述:《孝德傳》《忠臣傳》各三十卷,《丹陽尹傳》十卷,注《漢書》一百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內(nèi)典博要》百卷,《連山》三十卷、《詞林》三卷,《玉韜》《金樓子》《補闕子》各十卷,《老子講疏》四卷,《懷舊傳》二卷,《古今全德志》《荊南地記》《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一卷,《筮經(jīng)》十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 以上正史之中,關(guān)于南梁蕭氏讀書與著述的記載,不足2000字。如今讀來,依然書香縹緲,回味無窮。就帝王世家而言,堪稱千古絕唱。但俗世流年,南梁的故事口耳相傳,其熱點往往不在這些“書事”之上:或在梁武帝蕭衍“五十外便斷房室”;或在蕭衍夢見一位眇目僧來投胎,后來他的第七個兒子蕭繹果然“盲一目”的疑案;或在梁元帝蕭繹“性好矯飾,多猜忌,于名無所假人。微有勝己者,必加毀害”;或在蕭繹的王妃徐昭佩,留下“半面妝”以及“徐娘半老”的風(fēng)流韻事。那么,蕭氏與書相關(guān)的事情,還有哪些令我難忘呢? 在此我記下三段:一是《梁史》之中,史官對梁武帝蕭衍的贊詞:“天情睿敏,下筆成章,千賦百詩,直疏便就,皆文質(zhì)彬彬,超邁今古。”二是《南史》之中,梁簡文帝蕭綱被囚禁時的一段記載:“帝自幽縶之后,賊乃撤內(nèi)外侍衛(wèi),使突騎圍守,墻垣悉有枳棘。無復(fù)紙,乃書壁及板鄣為文。自序云:'有梁正士蘭陵蕭世贊,立身行道,終始若一。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弗欺暗室,豈況三光?數(shù)至于此,命也如何!’又為文數(shù)百篇。崩后,王偉觀之,惡其辭切,即使刮去。有隨偉入者,誦其連珠三首,詩四篇,絕句五篇,文并凄愴云?!比恰赌鲜贰酚涊d,梁元帝蕭繹被魏軍圍困城中,身邊眾臣勸他投降,蕭繹“乃聚圖書十余萬卷盡燒之”,成為人類焚書史上的一項紀錄。那么,蕭繹為什么這樣做呢?他是擔(dān)心畢生珍藏被他人糟蹋,還是認為書籍為不祥之物,一燒了之?不知道。我只看到,蕭繹投降之后,還請求看管他的人,拿來酒與紙筆,一邊飲酒一邊寫下四首絕句。最終“準捧詩,流淚不能禁,進土囊而殞之?!逼渲幸皇捉^句寫道:“松風(fēng)侵曉哀,霜霧當(dāng)夜來。寂寥千載后,誰畏軒轅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