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敷 張敷,1934年9月出生,法庫縣法庫鎮(zhèn)人。1941年2月至1945年8月,在法庫街第二國民學校和國民優(yōu)級學校讀書。1945年9月至1947年7月,在法庫鎮(zhèn)中心學校讀書。1947年7月于鎮(zhèn)中心完小畢業(yè)后,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法庫中學讀書,后因戰(zhàn)爭影響,時而輟學,時而回高小復讀。1948年2月法庫解放后,進入遼北省第六中學(1949年初改為遼西省法庫中學)讀書,直到1954年7月先后在法庫中學讀完初中與高中。1949年4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4年7月,考入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建筑系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結構專業(yè)。1956年因高等院校調整院系而轉入西安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結構專業(yè)繼續(xù)學習,于1958年7月畢業(yè)。 1958年9月,張敷被分配到山西省設計院(今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工作。在該院先后任技術員、設計組組長、設計室副主任設計所所長兼主任工程師、院副總工程師兼總工辦主任等職,現為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 擔任的社會職務有:山西省標準化協(xié)會與工程抗震防災協(xié)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勘察設計協(xié)會理事、山西省注冊工程師(結構)管理委員會委員、山西省土木建筑學會工程抗震學術委員會與地基基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建筑物鑒定與加固學術委員會委員。 在1957年反右派運動中,張敷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受到開除團籍與留校察看處分。1979年被改正、平反。1985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張敷一直從事建筑結構設計與技術管理工作。在長達40多年的設計生涯中,張敷親自主持與指導過數十項大、中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項目的設計,并在工作中積極引進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 20世紀60年代,采用了1/4磚雙曲扁殼樓(屋)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柱狀薄殼、輕鋼屋架、鋼筋混凝土一鋼組合式屋架等,研制成功折疊法生產鋼絲網水泥夾芯板并首創(chuàng)包孕式天窗。20世紀70年代,采用了焊接球節(jié)點鋼網架及預應力芯棒鋼筋混凝土屋面板、振沖法處理地基、鋼絲網水泥薄殼渡槽、迎澤賓館西樓電算與541電廠懸吊鍋爐框架平扭藕聯分析等。上述項目均為設計院首次采用,而且,網架及懸吊鍋爐框架設計等在當時尚無行業(yè)技術標準。 20世紀80年代,在山西省科技館大報告廳工程中,采用了四點支承雙曲扭殼屋蓋結構,其長懸臂邊梁在山西省內首次應用無粘結預應力技術。該工程的規(guī)模至今仍居全國同類結構的首位。張敷主持設計的山西國際大廈工程(地下3層,地上27層,高94.7m)度成為全省最高的高層建筑。張在擔任技術管理及設計指導期間,通過審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議,解決了工程疑難問題。在柳巷開發(fā)區(qū)19號樓工程中,原設計為7層,后城市規(guī)劃要求改為12層、局部14層;由于采用了補償式基礎,較好地滿足了地基承載力與變形的要求。 山西省出版大廈工程(地下1層,地上20層,總高近80m),采用人工挖孔樁地基;由于考慮樁箱復合作用,使總數減少近20%。太原電視臺電視技術樓工程(地下1層,地上18層,總高近60m),將原設計的樁基改為振沖樁復合地基,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太原市建設銀行工程(地下1層,地上33層,總高141m),由于正確把握概念設計原則,合理確定結構方案,使該幢位于8度抗震設防地區(qū)、Ⅳ類場地上的超高層建筑,電算一次順利通過。 除承擔山西建筑設計院的技術管理與業(yè)務建設工作外,張敷積極參加行業(yè)活動與學術交流活動,如指導實習生的畢業(yè)設計、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參加職稱評審、注冊工程師考試命題與評卷、工程質量檢査與優(yōu)秀設計評選、評標、科技成果鑒定、編審省內通用圖集、編寫教材及編制工程設計技術標準等。還經常參加省內重大工程問題的技術咨詢與論證等活動。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建設系統(tǒng)開展優(yōu)秀設計評選以來,張敷組織并參與設計的山西省科技館工程,獲1988年度山西省優(yōu)秀設計二等獎,其中的大報告廳雙曲扭殼屋蓋結構設計于1994年獲中國建筑學會首屆優(yōu)秀結構設計三等獎。主持設計的山西國際大廈工程,獲1994年度山西省優(yōu)秀設計一等獎。主持的日本琦玉縣山西友好紀念館工程基本設計與技術設計,獲日本建筑行業(yè)最高獎一“全建賞”。參與編制的山西省《約束砌體結構房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程》,獲1997年度山西省建設系統(tǒng)科技成果一等獎及1999年度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張敷的主要論文有《山西省科技館大報告廳雙曲扭殼屋蓋結構設計》(收入《第四屆全國空間結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山西國際大廈地基基礎設計》(收入《高層建筑地下結構及基坑支護》);《鍛錘基礎的設計原理》及《聚氨酯涂料在冷卻塔工程中的應用》,均在院刊《建筑設計通訊》上發(fā)表,并對外交流。此外,參加編寫《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復習教程》第二篇(約17萬字),該書已第二次印刷。參與編制的國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已完成報批稿。張敷是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特許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