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陳喬恩在微博為一只去世的金毛犬Siri發(fā)聲。她寫到:“看視頻哭了,如果這是我的毛孩子,被無良的寵物托運因為不負責任這樣死去,我實在無法想象會有多痛!因為毛孩子就是我的家人,無良的寵物托運殺了她的家人!氣的我很難平靜下來?!?/section>“狗狗又做錯了什么,卻被這樣的方式痛苦的死去!它一定很害怕,很無助……”半個月前,你也許看到過金毛Siri曾刷屏網(wǎng)絡,網(wǎng)友們紛紛為它的死鳴不平。Siri的主人陳女士發(fā)微博,講述了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她委托一家寵物托運服務商,將Siri從南京托運到貴陽。服務商收取了2600元費用,并承諾采取航空方式運輸。但當?shù)诙焱砩?,陳女士見到狗時,Siri已經(jīng)死亡并發(fā)臭。后來,在陳女士一再追問下,對方才承認擅自將空運改成了陸運。原來,Siri一到南京就被拉上一輛大客車的底部行李箱開始陸運。期間,她曾數(shù)次詢問狗是否安全,但工作人員對她“撒謊了兩天”。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感到又生氣又心疼,聲援狗主人要為Siri討回公道。如果說“萬物皆有靈”,那這些人的慈悲心、同理心到底在哪里呢? “即使不能做什么有用之事,但最起碼我可以少做一些傷害之事?!?/section>這句話非常感染我,因為這是一種與世界以及自我很好的相處方式。她與Siri相處兩年,視它為家人,還曾花兩萬給它做手術。Siri的離開,讓她一度昏厥。 為什么有人會無視這些呢?或者說,事先沒有考慮過這種可能性呢?一種是以效率、結果為判斷標準的“工具理性”,一種是以價值、意義為標準的“價值理性”。比如有人說,“金毛Siri不就是一只狗嗎,我原價賠給你還不行嗎?” 這種判斷是通過市場的經(jīng)濟工具來衡量的。還有人說,“這可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啊,狗主人真的很愛她的狗啊”。這采取的是“價值理性”,重視生命、情感和意義。 工具理性本身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當工具理性發(fā)展得太強大,壓倒了“價值理性”之后,有可能會導致目標和手段的本末顛倒。就像我們本來賺錢是為了“詩和遠方”。賺錢一開始是工具,但在實現(xiàn)“詩和遠方”這個目標的漫長過程中,很多人到最后很容易變成只知道賺錢,而忘記了初衷。并且,被卷入到過于強大的“工具理性”中時,冷漠的功利主義就可能出現(xiàn)。那個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就只剩下一種:利用與被利用。而他人的痛苦,金毛的痛苦,孩子的痛苦等,在這里面是統(tǒng)統(tǒng)被視而不見的。缺乏一種慈悲的能力 雖然我們會看到功利主義的人,但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被人類的慈悲心所感動。因為實在無法兼顧,主人只能將一直小狗抱在手中,讓兩只大狗游泳撤離。撤離過程中,主人一直呼喊著狗狗的名字。大狗雖然游得很艱難,但也緊緊跟隨著主人。相比較金毛Siri事件中,商家將做完手術的狗丟在大客車底部。這位狗主人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彼此它們。也許,慈悲真的是一種能力,需要我們?nèi)ズ煤脤W習的。理查德·道金斯在其作品《自私的基因》中提到,基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生存機會。這當然是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的。但不要忘記,我們?nèi)祟愅瑫r還具有自我意識,而依靠自我意識可以擺脫基因的控制。 在自己痛苦時,你有沒有因為別人更悲慘,而覺得自己好過點呢?如果我們時時動用自我意識,對人性中的惡念保持一些觀察,或者是來讓自己都無法察覺的那部分惡意,從潛意識的海洋浮出水面,那我們就擁有更大的空間去愛別人。看見有創(chuàng)傷的內(nèi)在小孩 作家余華寫過一本小說叫《活著》,里面寫到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賭光了家業(yè),窮困之中母親又生病了。福貴去求醫(yī),半路卻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余華決定寫下這樣一部小說,是因為他曾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他。能夠?qū)λ说目嚯y有很深的情感觸動,并能夠?qū)⑦@份共情和慈悲延伸到更大的社會人群,并升華出價值和意義。相對的,如果缺乏這份共情的能力,那么在他人的苦難面前就比較容易會無動于衷。也許,他們也會有一些慈善之舉,但目的并非為了救他人于水火,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再往深走一步,這份共情力的缺失,可能與人格狀態(tài)有關。施琪嘉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精神分析和人格障礙治療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很多共情力差的人,在童年往往有過心理創(chuàng)傷,尤其在嬰兒時期父母帶來的創(chuàng)傷,導致孩子的“心智化”沒有得到充分發(fā)展。比如父母共情力不好。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不夠敏感,對孩子的哭聲、動作、基本的情緒和需求無法判斷,也無法及時接納和安撫,會阻礙孩子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 再比如,父母弱疏于對孩子的陪伴玩耍,那么孩子在得到一些復雜情感的體驗上就會相對少一些。如果你見過海灘上父母陪伴著一起玩沙子的孩子,他臉上的那種愉悅感、滿足感、成就感,那種表情和動作的豐富程度,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們需要去看到內(nèi)在的這部分創(chuàng)傷。
培養(yǎng)更寬廣的慈悲心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中躑躅獨居;每個人都想一塊小小的泥土,眾人相連成為一片陸地。”生而為人,除了愛自己,我們還可以去愛它者。在某一刻,愛上一棵樹,一朵花,一只狗或者一個人。這份愛也讓你和世界建立了更好的鏈接,同時也會完善和擴展你的情感體。那就有意識地在過于強大的工具理性中,去加入一些價值理性。同時,也可以回到最初的地方,去找回自己的初心,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那就去好好地在善念起滅的倏忽之間,更好地去覺察內(nèi)心的比較之心、麻木之心、利用之心。同時可以在認知上做一些調(diào)整。我們是一個整體,同時也是一個更大的整體。所以,一念為善,不僅僅是有益于他人,同時也是有益于自身的。3、還是內(nèi)在的小孩曾經(jīng)遭受過創(chuàng)傷?那就去好好療愈他,調(diào)動起成人的那部分力量去滋養(yǎng)內(nèi)在的創(chuàng)傷。比如可以在冥想的狀態(tài)里去與內(nèi)在的小孩對話,擁抱,讓那部分曾經(jīng)的痛苦言語化表達出來。當你可以更多地與自己的痛苦相連,也更容易去體會到別人的苦難,引發(fā)出一種對所有人或生命的慈悲。也許,你在療愈內(nèi)在小孩的過程中,內(nèi)心充滿了充裕的平靜和能量。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獲得了生活的禪意。參考文獻: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美]喬·卡巴金 《療愈你的內(nèi)在小孩》 施琪嘉 《自私的基因》[英]理查德·道金斯 
策劃 |江楓 編輯 | 餓魚 主播 | 雪冬,電臺主播,二級心理咨詢師 ,冥想引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