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已經(jīng)被人們遺忘了許久的場景,城里人尤其覺得不可思議。 是的,怎么可以端著飯碗去串門兒呢?那豈不是跟要飯的差不多?然而,我的童年就是這么過來的,在我已離開許久的故鄉(xiāng),在那個盯著中國地圖看半天也找不到她名字的小村莊。 那時節(jié),每到吃飯的時候,無論大人小孩,總是喜歡端上個大搪瓷碗,里面裝滿了飯菜,到鄰居家里去串門兒。對于大人來講,有可能是把自己家做的好吃的飯菜送到別人家讓人嘗嘗鮮去,也有可能是借這個機(jī)會拉拉家常,說說地里的莊稼。于是,張家的大姑娘馬上就要嫁到外村去了,李家的二小子總算能娶上媳婦了,村口那個人見人嫌的聾子又偷了誰家的雞叫大隊干部抓住了,鄰村誰家的老母豬一口氣下了二十只豬崽……諸如此類的大道小道消息,便在這一餐飯間迅速傳開。 但對于孩子而言,家長里短是不會勾起他們的興趣的,一個重大的嫌疑就是公開的蹭飯。那時候的生活條件本來就比不得現(xiàn)在,農(nóng)村當(dāng)然更不會有什么山珍海味,無非也就是粗茶淡飯。然而即便如此,也有人家的鍋里是照得見人影的清湯,難得見到油腥的。孩子們饞呀,看到別人家鍋里的飯菜比自家的好,自然想要吃上幾口,于是借著機(jī)會就出現(xiàn)在別人家的飯點了。農(nóng)村人憨厚,自家吃得或許也并不怎么樣,但一定不忍心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挨餓,通常遇到這樣的孩子上門兒的時候,就會熱情的招呼他們上桌,甚至把平常飯桌上難得一見的葷腥都夾到他們的碗里去。有時候,主人家的孩子會因為自己好不容易盼來的一頓好飯叫人給“搶”走了,氣得嘴巴張得瓢一般大的嚎哭,結(jié)果驚動了來串門人家孩子的父母,又羞又氣,一個勁兒的陪不是不說,到了來得把自己家的孩子拉回家好一頓胖揍,再惹出哭聲連天。于是本來的主人家又趕緊跑過來護(hù)著這家的孩子,埋怨他們小題大做。這樣的事兒,屢有發(fā)生。 端著飯碗去串門兒,并不局限在人家的屋里。尤其是在夏天,田間地頭,墻角樹下,都有可能是大家伙一起吃飯的好去處。這個時候,就不單單是一家兩家了,十幾個人圍在一起談笑風(fēng)生,內(nèi)容也是犖素不忌,熱鬧得緊。那邊大伯子剛笑話完弟媳婦說話做事不知道檢點,這邊小叔子又叫嫂子臊得跳起來要撓她的癢癢。年輕人跟上起哄,老一輩們則在一旁笑罵他們沒大沒小。動靜鬧得大的時候,驚得原本正在吃食的大白鵝伸長了脖子直嘎嘎,驚得伏在道旁打盹的小花狗猛地跳起來汪汪叫個不停。 那個時候,鄰里間的關(guān)系總體來說是非常融洽的,就算偶爾因為什么事情剛剛兩家夾槍帶棒的大罵了一場,極要可能就在這一頓飯的時間里,在大家善意的調(diào)侃中,各自低下了原本昂得像公雞打鳴時候的頭顱,轉(zhuǎn)眼間又親如一家。 我家門前的打谷場,是我們村里集中串門兒的好去處。記得那時候,全村只有我家有一臺收音機(jī),且正熱播劉蘭芳說評書,時間好像是下午四點半。不知道是為了節(jié)約本來就不富庶的糧食,還是多少年延續(xù)下來的規(guī)矩,我記得那時我們一天只吃兩頓飯,所以晚飯的時間相對也就比現(xiàn)在早了許多。那個點兒,恰恰也是大家的飯點。我父親每天都會早早將收音機(jī)調(diào)好放在我家的石磨上準(zhǔn)備著,大約四點鐘,我家的打谷場上便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有人端著飯碗過來了。離家近的,有時還會帶上自家的小板凳,離家遠(yuǎn)的,要么就是搶了我家的板凳,要么便席地而坐,但無一例外手里都捧著一個大碗。那場面,實在是蔚為壯觀。 大多數(shù)人是可以做到吃飯聽書兩不誤的,但有人就會聽得太過入神,以至于忘記了吃飯。遇到邊上坐了個搗蛋鬼,還會偷偷把他碗里的飯菜搛過來吃了,他也覺察不出來,等到聽完低下頭來再想吃飯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飯菜已經(jīng)少了一多半。我家西邊的張二爹,便經(jīng)常遭遇這樣的事情,偏偏他又是個糊涂蛋,每每發(fā)現(xiàn)了,便總是奇怪自己什么時候把飯給吃掉了,引得偷他飯菜的人為了忍住笑,臉憋得通紅,其他人也跟上樂個人停。直到有一次,我媽笑著戳穿了偷飯人的把戲,張二爹才恍然大悟,于是便又叨咕說總算明白自己為啥老是覺得明明吃了飯還總是嫌餓了。結(jié)果自然引來大家伙一片笑聲。 端著飯碗去串門兒,在大人們來講是百無禁忌,尤其是男人們,只要他們愿意,串到什么時候家中的女人也不會吭上一聲。但是到了孩子這兒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來是有好面子的人家怕發(fā)生上文說的那種事兒,二來是擔(dān)心孩子調(diào)皮搗蛋磕碰到哪里,做母親的需要隨時確定他的安全。問題在于既然是去串門兒,目標(biāo)未必就定在哪一家,所以母親們通常是懶得去找的,正常的做法就是站在自己家門口兒,喊著孩子的小名兒,吆喝他趕緊回家。有的孩子玩心重,往往會忽略了那聲聲呼喚,于是不一會兒,原本飽含溫情的呼喚便演變成了聲嘶力竭的怒吼:“死小二子,我讓你又去吃轉(zhuǎn)食,等你來家看我不剝了你的皮!” “吃轉(zhuǎn)食”,便是憤怒的媽媽們對端著飯碗去串門的孩子們樂而忘歸的一個總結(jié),如今想起來,確實是形象得很。 有些上講究的人家,是不允許女孩子端著飯碗去串門兒的,因為不知道哪個老祖宗說過,女孩子吃飯的時候上別人家去,長大了會嫁給要飯的。我家沒有這些清規(guī)戒律,所以我能端著個碗差點兒跑完全村,然后在我母親憤怒的叫罵聲和其他小伙伴們的嘻笑聲里灰溜溜跑回了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