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脾胃虛 特點:吃得少,但特愛拉肚子,排出的便便也是不成形狀,沖水沖不干凈。平時總是沒力氣沒精神,喜歡“躺平”。吃點東西就腹脹,偶爾感覺胸悶,喘不上氣。 2.濕氣重 特點:濕氣重的人一定有脾虛的情況,雖然吃得不多但是容易胖,典型的喝口涼水都肥,贅肉多肚腩大,而且很難減下來。容易感覺累,睡得時間很長也覺得很困,嘴巴總是苦苦的,有異味,舌苔白舌頭很胖。 3.脾虛氣滯 特點:除了脾虛還特別容易肚子脹,每天飯后打嗝,持續(xù)很長時間了,肚子脹不消化。肚子偶爾隱隱作痛,吃飯差,嗓子有食物滯留的感覺。 4.脾胃虛寒 特點:腹痛引起胃脹、消化不良,脾胃比較寒涼,吃點冰的涼的第二天保證拉肚子,吹一點空調也受不了。吃多了不消化,偶爾還有嘔吐的情況。 眾所周知,脾胃是消化系統(tǒng)之一,如果脾胃不健康,消化能力就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脾胃還具有生血,供血的作用。脾胃虛弱時,就無法為身體各個器官提供營養(yǎng),其中就包括大腦,如果大腦供血不足的話,人就會頭暈目眩,渾身無力,各個器官也不能得到保障。另外脾主肌肉,所以脾胃不能正常運行時,肌肉也會變得松弛。 要想脾胃更健康,這幾個小習慣需盡快改正: 1.口味很重 到了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吃燒烤、小龍蝦等重口味食物。這些食物雖然開胃,但也不能吃得太多,因為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熱量、鹽、糖等物質。這些東西會刺激胃粘膜,給脾胃帶來傷害。 2.不愛吃主食很多減肥的人都不喜歡吃主食。這樣就會使身體缺乏營養(yǎng),影響脾胃健康。 平時多吃這幾物,脾胃或會變好: 1.山藥 如脾胃虛弱的話,平時可多吃點山藥,山藥里面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而且可以達到健脾養(yǎng)胃的效果,能幫助身體消化和吸收,還能祛濕,維護身體內部環(huán)境,對脾胃健康有很大好處,可以煮粥吃。 2.鯽魚 很多人都喜歡吃魚肉,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鯽魚還具有健脾祛濕,中和開胃作用,特別是脾胃虛弱人,可多吃鯽魚,可健脾養(yǎng)胃,讓身體越來越健康。 3.豇豆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口感也非常不錯,很多人都愛吃,豇豆這種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且可提高脾胃功能,維護脾胃健康,如脾胃虛弱的話,也可以多吃一點豇豆。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不僅要多吃健脾養(yǎng)胃的食物,還要注意飲食健康,盡量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辛辣、生冷的食物,尤其到了夏季,少吃雪糕,少喝冰鎮(zhèn)飲料,不然會加重脾胃負擔的。除此,平時還要增加運動量,這樣才能幫助身體排毒代謝,為脾胃減輕負擔,加強免疫力,強健筋骨,讓身體越來越好。但不要劇烈運動,還要注意補充水分。 明代名醫(yī)孫文胤:“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而脾胃已受傷,吃藥則是再將這個本身就根基不穩(wěn)的地基,再用錘子敲上一擊,而外敷卻是個不錯的選擇。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好物 肚臍在中醫(yī)叫做“神闕”,這里皮膚最薄,沒有脂肪組織,皮膚和筋膜直接相連。不要小看肚臍,它很會吸收。身體需要的就會吸收,不需要就不吸收,所以用臍貼對付脾胃虛是非常好的 外敷方出自南師《我說參同契》,將艾絨,桂圓,花椒,白芨,陳皮,桂枝,茯苓這幾類藥研磨碎,然后揉成球,用醫(yī)用膠布貼到肚臍(神闕穴)上,通經活絡、健脾補脾、溫經止血、消除寒氣,專門針對脾胃虛的問題。 使用起來也十分方便,睡前貼于肚臍處,另外可以于足底涌泉穴同貼,早上睡醒撕掉即可,堅持1-2個月,脾胃好,吃啥都香 又:我門診來了位病人,他平時有多癥狀,給我列舉了以下病癥: 1、平時下肢比較容易勞累,沉重感極強,還容易出現浮腫的跡象,渾身沒有力氣; 2、大便比較稀,粘膩感很強,容易粘馬桶,不易沖水,腥臭味很厲害; 3、在吃寒涼的食物或者喝冷飲的時候,容易拉肚子; 4、平時月經來會痛經,宮寒; 5、到晚上不易入睡,早上又磨磨唧唧起不來,睡眠質量很差; 6、臉上和后背易長痘痘,頭發(fā)油膩感很強,還伴隨脫發(fā)癥狀。 聽她的癥狀感覺是濕氣過重引起的,于是我給她開了一些健脾祛濕的藥物。 沒想到,半個月剛過患者就來到門診,指著我的鼻子破口大罵,直說我是庸醫(yī),根本沒解決她的問題,而且問題還越來越厲害,我當時只好把自己的老師請出來 他告訴我2個原因。 一、患者的確是濕氣過重引起的各種癥狀,但是藥三分毒,你給她開的都是祛濕的藥物,本來虛弱的身體加上藥物的摧殘,癥狀肯定會加重。 二、濕氣重就易出現脾虛癥狀,運化不正常,再好的藥性患者也吸收不了,故還會浪費,所以我們要深刻地知道患者需要什么。 【夏末秋初,是一年中需要“清廢水、養(yǎng)脾土”的時期?!?/p> 祛濕先健脾,老中醫(yī)為什么不建議喝藥,喝藥同時也加重了脾胃運化負擔,更重要是藥三分毒,藥物進入人體還要啟用肝腎的解毒能力,你說這孰輕孰重?” 我問道:“那應該怎么辦呢?不能吃藥,也不能就這么等著她自己好吧。” 老中醫(yī)說:“這倒不至于,內服湯藥不行,咱們就用外治法, 你回去把白芷,陳皮,桂枝,茯苓團,艾絨,桂圓,花椒每晚睡前敷藥于肚臍,早晨醒后取下,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span> 她說:“就這么簡單?” 老中醫(yī)說:“快刀斬亂麻,大道至簡就是這么簡單。” 其實這就是用肚臍有回陽救逆的功能。張景岳曾在《類經圖翼》中說: "神闕穴若灸至三五百壯量詞,施灸時,一艾絨灸"完為一壯。 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這也就進一步說明神闕穴敷藥的重要性。 這里面的艾絨可打通全身經脈,散一身之寒,祛一身之濕氣; 桂圓可滋養(yǎng)心脾之血,通交心腎; 花椒又是是祛濕散寒的高手,尤其善于啟動脾胃功能,祛脾腎的寒濕,可以將寒濕逼出體外; 剩余的白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燥濕止帶;陳皮——行氣除濕消脹; 桂枝——通陽化氣、溫經散寒、解??;茯苓團——利水、滲濕、健脾。 還可以貼于涌泉穴,睡前貼,睡醒撕 夏天是濕氣最重的時候,本來是要借著夏天將濕氣通過排汗的方式排出體外的,但現代人都經常吃冷飲,吹空調導致毛孔閉塞濕邪滯留與體內從而形成了濕氣。 這樣一來既方便又不傷脾胃,還能溫宮暖經祛寒濕。 中醫(yī)養(yǎng)生其實就是調理五臟六腑之間的平衡,夏季養(yǎng)生正是養(yǎng)脾的好時機,趁早行動起來吧又:老中醫(yī)提醒:體內有濕氣,千萬不能亂喝湯藥,這方法更安全 記得當年知青接受再教育時來到了內蒙古,有天下午就聽到大隊里的人說羊群丟了。于是我們都加入了尋羊的隊伍,但那時的我們根本不了解草原,再夾著沙石的狂風中行走,很快就迷失了方向,羊沒找到,人自己也丟了。到了晚上了,由于淋了雨,早上又有寒冷的露水,同伴的身體全都濕透了。雖然后面緩了過來,但是同伴的身體出現了異樣。比如大便不成型,整個人沒有力氣,晚上疲憊不堪,晚上睡不好覺,食欲下降,沒有胃口吃飯。而且同伴的脈象很弱,不用怎么看就知道是寒濕入侵了。那時我的醫(yī)術還不行,故只是給他喝了點姜湯,但根本就沒起到效果。 所以我準備用附子等藥材,幫他逼出體內濕氣,剛準備出門尋找藥材時,就遇到了一位老中醫(yī),了解完情況后,老中醫(yī)對我說道:“千萬不要讓他喝湯藥,這樣只會加重他的病情?!?/p> 我說:“他的體內濕寒過重,只有用溫藥才能把濕寒逼出來,雖附子這些藥材帶有一定的毒性,但此時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老中醫(yī)說:“我說的不光是不能用附子,就連其他湯藥都不能喝。剛開始你讓他喝姜湯其實是好的,因那個時候濕氣還在表,用姜湯可迅速地揮發(fā),但現在濕氣已入侵體內了,這樣會影響脾的運化,脾主四肢,故他才會出現四肢乏力,手腳冰涼,提不起精神情況,其實不管內濕還是外濕,主要原因都是因濕氣入侵了脾臟,脾是痰濕的根源所在。 所以這個時候,健脾才是最關鍵的事,然后在排寒濕。而你用溫陽的藥,只是暫時排出了寒濕,可是根本沒有起到健脾的作用,如果脾的運化功能下降,濕氣是會復發(fā)的。另外,附子具有很大的毒性,千萬不能亂用。而且這些藥物的性質太烈,畢竟是藥三分毒,寒濕已經入侵體內了,你現在給他用藥,就像用大火烤一塊凍肉,表面都烤焦了,里面的冰還沒有化。 再者說,他出現脾胃虛寒的情況已有一陣子了,此時身體已形成了一種平衡狀態(tài),如猛用藥物的話,那就會打破這種平衡狀態(tài),說不定還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我說:“不用藥又該怎么辦呢?總不能讓他就這樣扛著吧,現在送去醫(yī)院也來不及了?!?/p> 老中醫(yī)說,除了嘴巴,人體還有一個吸收養(yǎng)分超強的地方,那就是肚臍,所以用藥敷在肚臍上,可以逼出體內的寒氣,《黃帝內經》中就記載過,任脈者,起于少腹,直上貫臍中央,沖脈者,起于氣街,并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梢酝ㄟ^藥物刺激肚臍,讓氣血將藥物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從而利用藥物的溫陽之性逼出濕寒。 說完這些后,老中醫(yī)將白芷,陳皮,桂枝,茯苓團,艾絨,桂圓,花椒敷在了同伴的肚臍上,就這樣堅持用了幾天,同伴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后來回去后,我也經常用這個方法,給患者調理脾胃虛弱,濕氣重情況,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查看醫(yī)書后我才發(fā)現,原來南懷瑾也用過這個方子,他的《我說參同契》中就有記載,只不過他用的是艾絨,桂圓,花椒,只是單純的治療濕邪。 而我之前遇到的老中醫(yī),他的方子里增加了白芷,陳皮,桂枝,茯苓團,具有芳香化濕,健脾和胃的作用,還能增強脾的運化功能,所以效果要更好。 更關鍵的是,他所用到的材料都是藥食同源的,所以本身沒有攻伐之力,又采用敷肚臍的方法,只是間接作用于脾胃,所以根本不會增加脾胃和肝臟的負擔,也不會傷了正氣。 今天工業(yè)化發(fā)展的現在,這個方子已可量產了,如這個夏天你覺得自己濕氣重睡眠不好,喝了紅豆薏米也沒效果的可試試這款外敷祛濕方——仲古艾葉肚臍貼。 |
|
|
來自: 還想學習的老頭 > 《中醫(yī)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