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辟,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僻”的省略,表示偏遠、冷清。癖,甲金篆隸字形暫缺,楷書  (疒,疾病) (辟,即“僻”),表示怪僻的病癥。推測造字本義:名詞,病態(tài)性的怪僻嗜好。,中醫(yī)分為食癖、飲癖、寒癖、痰癖、血癖等。
一個人的愛好里,藏著他的生活品質(zhì)
文/渡蘭君 清人張潮曾在《幽夢影》中寫道:“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人不可以無癖?!?/p> 生活中最有益的事情,莫過于找到真心喜歡的愛好。擁有自己的愛好,豐富了內(nèi)心,生活中再普通的時間也能過出妙趣橫生,錦上添花般的詩意。 人無癖,則無趣 正如袁宏道所言:“余觀世上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者,皆無癖之人耳。” 一個人如果沒有愛好,什么都不感興趣,就會對世界不再好奇,對生活不再熱愛,活得猶如一潭死水。有愛好的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一件事情,在獲得無窮樂趣的同時,也調(diào)養(yǎng)出了熱愛生活的真性情。 汪曾祺喜歡做飯,到了晚年更喜歡親自下廚。他必須自己去菜市場買菜,他說:“我不愛逛百貨商場,菜市更有生活氣息一些。” 菜市場熱熱鬧鬧,滿是人間煙火氣。在那里有雞鴨魚肉,有青蔬瓜果,無一不在傳遞著生活的樂趣。買完菜回來,汪曾祺便興致勃勃地在廚房騰挪轉(zhuǎn)移,將肉餡剁碎,加入蔥花,拌上醬瓜末,塞入油條段中,入油鍋炸至金黃,這是汪曾祺自創(chuàng)的菜。 一餐一飯都變得有滋有味,一朝一夕都變得詩意盎然,對世界如此熱愛,對生活如此珍重。 當(dāng)人有了愛好時,便能在日常的柴米油鹽之外,開辟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樂園。飲茶、種花、寫字......無關(guān)乎功名富貴,只關(guān)乎內(nèi)心的歡喜,生活因此變得趣意盎然。 人無癖,不可交 明末散文家張岱有一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p> 在他看來,沒有愛好的人,對世間事物都不感興趣,此類人往往胸中無物、才學(xué)淺薄;要么是心浮氣躁,功利庸俗。 鄭板橋癖好蘭竹,“專畫蘭竹,五十余年,不畫他物”,他以蘭竹為知己,常常在畫中訴衷情。他在畫上題詩:“君是蘭花我竹枝,山中相對免相思。世人只作紅塵夢,哪曉清風(fēng)皓露時?” 對物尚且如此深情,待人又怎會薄情寡義? 生活中,人要活得有趣,莫過于交一“癖友”。他們對其熱愛擅長之事,會有深入獨到的見解。與之交談,能享受到獲得知識的樂趣。 他們的快樂與金錢無關(guān),而是和內(nèi)心的那份純真相連。他們從生活中積攢力量,為身邊的人帶來快樂。 有愛好的人,往往是樂觀開朗的。他們專注于自己喜愛的事物,生活中負面的東西對其影響便小了,很少會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 與這種人交朋友,不但能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視野開闊;同時也感染了我們,使我們對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向上。 在平庸的生活里擁抱自己 聽過一句話:“在平庸的生活里擁抱自己。”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在那些沮喪的時間,要懂得用自己的愛好,讓自己快樂起來。 明代的張岱喜愛賞雪,有一天他打開門:哇,好一個大雪初霽,天地白茫茫。 于是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往湖心亭看雪。記錄下湖面雪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只身出門,哪管什么寒氣逼人,哪管有無人相伴,有的是一份熱愛生活的真趣與深情。 生活原本平庸,有了興趣愛好,就會在一些難捱的時光里,給你安慰,力量,和底氣。要懂得擁抱自己,在生活里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源泉,積極抓住生活中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周國平說:“排遣的方式,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情。” 在那些柴米油鹽,一地雞毛的時光里,是興趣愛好,給了我們平衡人生的支撐點。 無論跳舞、養(yǎng)花、釣魚、集郵,或是書畫、唱歌、下棋、看書,這些看似無用的興趣愛好,才真正決定了生活的品質(zhì)。 有句哲言講: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間。 培養(yǎng)一門愛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dāng)你沉浸其中而怡然自得時,便遇見了那個生命狀態(tài)更美好、更開闊的自己。 梁啟超說過:“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鄙钊の恫辉趧e處,在一飯一蔬,三朋兩友,四時風(fēng)物,和能終生愛之的愛好。 人活著,擇一事成癖,擇一好終老,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