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一個人扔到大海上,沒有任何人會給予他援助,那么請問這個人能活下來嗎?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90%以上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會命喪大海,即使是貝爺這樣的求生專家,也不敢打包票能活著回來。 ![]() 但就是這樣恐怖的難題,卻被一個男子給打破了。此人在大西洋漂泊100多天,而后居然成功歸來。此人超越了人類的極限,同時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傳奇。 在這種恐怖的困局之中,這個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或許通過對他的了解,我們能夠知道人類極限的恐怖。 01海上災(zāi)難 潘濂,出生于1918年,是中國海南人。 由于人生變遷,他跟隨著父親離開了海南,在1936年來到了香港,并且在機緣巧合之下開始在船上當學(xué)徒。 學(xué)徒的生涯整整經(jīng)歷了3年,他終于獲得了認可,并且與一艘名叫“貝洛蒙”的英國船艦簽約,成為了一名二等侍應(yīng)生。 從這段人生軌跡來看,潘濂的人生非常普通,而他獲得了這份工作,也算是當時的幸運。可能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份讓潘濂興奮的工作,卻給他帶來了一場恐怖之旅。 在船上的日子非常枯燥,但在當時來說,能夠有一份這樣的工作已經(jīng)很不容易,所以潘濂并未有任何抱怨。不過,很快他所在的船只開始執(zhí)行戰(zhàn)時任務(wù),并且卷入了世界大戰(zhàn)的陰影中。 據(jù)記載,1942年貝洛蒙號正在大西洋執(zhí)行運輸任務(wù),結(jié)果卻意外的遭遇了德軍潛艇。對于當事人來說,德軍的潛艇猶如死神的鐮刀。 ![]() 在一片恐慌聲中,兩發(fā)魚雷很快擊中了貝洛蒙號。船只引發(fā)了劇烈的爆炸,船上55名成員在驚慌失措中逃亡,而在這場慌亂之中,潘濂也在緊急地謀求生存機會。 爆炸聲、慘叫聲以及德軍潛艇的死亡之聲,所有的聲音如此混亂,混亂到讓潘濂不知所措。在這種絕望中,潘濂最終咬咬牙選擇了跳進海里,投入了冰冷的海水中。 沒過多久船只爆炸了,巨大的沖擊讓潘濂差點暈倒,他勉強積攢力量,只能不斷的向前游著,希望逃離這個可怕的地方。 但一個殘酷的問題擺在面前,雖然他躲過了大爆炸,但卻在一望無際的海水中,他又能活多久呢?潘濂不知道,但他只知道積攢力量,不斷的往前游蕩,就這樣整整過了兩個小時。 ![]() 但上天并沒有放棄他,兩個小時以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救生筏,一個井字型有圍欄的救生筏。潘濂趕緊爬了上去,他似乎擺脫了危險,而且在海上有了一個家,接下來就只能等待著被人救援。 02海上求生 命運似乎一直在眷顧著潘濂,他不僅在海上有了一個家,而且在這艘小救生筏上,居然還有多個金屬箱,里面放著140升淡水以及巧克力、餅干等各種食物,甚至他還在金屬箱子里面發(fā)現(xiàn)了信號彈和手電筒。 這些東西給了潘濂希望,這一切都讓潘濂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堅持到救援的到來。然而,當生活給予你希望的時候,有可能只是讓你更加絕望,潘濂的遭遇似乎就是如此。 靠著這些食物,潘濂度過了最開始的慌亂,但是很快食物就慢慢的見空了。因為日復(fù)一日,沒有一艘船到來,救援似乎遙不可及。一望無際的大海以及孤獨的環(huán)境,潘濂的困局再一次到來。 ![]() 潘濂并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他立刻利用手中的資源開始求生。他將手電筒里的彈簧取了出來,做成了魚鉤,開始釣魚。 在淡水資源耗盡以后,他還突發(fā)奇想地利用魚的內(nèi)臟來吸引海鳥,然后開始喝海鳥的血度日。很明顯,帶腥味的生魚肉是不好吃的,海鳥的血也是讓人作嘔的,但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活著,只是不知道救援的船只何時到來。 時間又過去了好幾天,救援的船只沒有趕到,結(jié)果一個不速之客到來了。一條鯊魚聞著魚腥味撲了過來,不僅破壞了潘濂的船只以及他僅有的食物,并且還想要殺死潘濂。 老人與海的場景似乎真實地再現(xiàn)了,潘濂的處境惡劣到了極點,但絕境之中卻也激發(fā)了潘濂的狠性。他沒有被鯊魚嚇到,不僅如此,他還甚至盯上了鯊魚,想要以鯊魚為食物。 老話說得好,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潘濂成為了那個不要命的人。 憑借著簡陋的武器,潘濂和這條幾英尺長的鯊魚進行了劇烈的搏斗,過程極度驚險連連,但慶幸的是潘濂最終取得了勝利,他用最后一口氣殺死的鯊魚,并且將其拖上自己的救生筏。 沒有了食物,沒有了淡水,潘濂將鯊魚做成的食物,并且以鯊魚血為生。更讓人驚嘆的是,這個可怕的男子,居然還用自己家鄉(xiāng)的做法,將鯊魚做成了自己能接受的美味。 在大海的孤獨以及鯊魚的襲擊下,潘濂堅持了下來,他的生存意志讓人敬佩。不過,大海的考驗還在后面,潘濂的危機還沒有解除。 ![]() 03精神上的考驗 打敗了所有的敵人,海上似乎也變得安寧了下來,但是,大海真正的可怕之處不是明面上的危機,而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和饑渴。 日復(fù)一日的漂泊在海洋之上,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交流的生物,還有海天一色的單景色,這一切都讓潘濂的意志在松動。 為了確保自己能夠保持意識,潘濂結(jié)繩記事;還在救生筏上畫痕跡,以此來保持自己的狀態(tài)。雖然他的體力越來越差,但他拼盡一切的力量都保持了自己的意識。 再到后來,食物沒了,而且長期浸泡在海上的身體,也開始慢慢的變得浮腫和腐爛。沒有辦法進行包扎的潘濂就開始利用疼痛。 ![]() 每當自己失去意識之前,他都會猛力地揪著自己的傷口,甚至還會用工具去查自己潰爛的大腿,以此來讓自己保持清醒,讓自己不在海上失去知覺。在這種強大的意志之下,他又堅持了很長時間。 從最開始的第1天到第10天,到50天,甚至到100天,潘濂一直這么堅持著,一直努力讓自己活著,他靠喝鳥血硬撐,一直堅持了整整133天。 終于他等來了一艘巴西的船只,當時大家還以為他是一個英國人,但是他還是帶著最后一絲氣力,他用英文對著船上的人喊道:“chinese,I am chinese”。 在得到救援以后,他的事跡震撼了世人,而且很快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guān)注。不過,就在人們感慨他的意志力之堅強時,潘濂卻和大家說出了讓人氣憤的經(jīng)歷。 ![]() 原來,他曾經(jīng)有兩次本來可以得到救援。一次是遇到了一艘貨輪,由于輪船上的人看到他的臉,認為他是東方人,所以拒絕救援,果斷離開。另一次是他又遇到了將美國人的飛機,但美國人并未給予有力的援助,結(jié)果導(dǎo)致了他苦苦的等待。 這個消息一經(jīng)公布,更進一步讓人們看到了他生存的不易,同時也讓人們譴責(zé)那個時代的種族歧視。 總結(jié) “真正生存的獨特在于內(nèi)心的意志和永遠堅持不懈?!迸隋サ氖论E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傳奇,并且還被西方的軍官當成求生的案例教材,同時他也向我們證明了人的意志力的堅強。 看完他的事跡以后,或許我們更加應(yīng)該重新定義人自身,雖然我們的肉體很脆弱,但在意志的堅持之下,我們可以不斷的挑戰(zhàn)極限。因此,遇到危險不要慌張,也不要放棄,極限是用來打破的,潘濂的案例就證明了這一點。
|
|
|
來自: 我的學(xué)校西亞斯 > 《世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