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牌大學生前來面試,曹德旺問:“去悶熱的鍋爐車間拉板車愿嗎?”,大學生點點頭,留在福耀高溫車間干了7年體力活,到處受排擠多次被貶職卻不肯離開,理由讓人意外! 這位大學生是福耀現(xiàn)在的副總裁,陳居里。 當年,陳居里畢業(yè)于北京航天大學管理信息專業(yè),畢業(yè)時收到無數(shù)個國內(nèi)國際頂尖公司的邀約,但他一心想回家鄉(xiāng)工作。 回家鄉(xiāng)的途中路過福耀玻璃,看到天橋上的標語:“我們要成為汽車玻璃供應鏈的典范”,臨時決定下車去工廠看看。 見到曹德旺,兩人交談了不到五分鐘,陳居里決定留下,求賢若渴的曹德旺卻把他分配到了高溫鍋爐車間拉板車。 每天,陳居里要用平板車把一二噸重的廢棄玻璃從車間拉到玻璃堆去倒掉,這樣的活連工廠普通工人都嫌累,他一個重點名牌大學生卻干得毫無怨言。 因為性格文弱不愛說話,陳居里成了別人眼中的書呆子。臟活累活都推給他做,別人做錯事都往他身上推,他從不辯解。 曹德旺一直默默關(guān)注這個年輕人,好幾次他都很生氣,明明不是你做的為什么要承擔呢? 他以為陳居里會反抗,結(jié)果沒有。氣得調(diào)動他的工作崗位,好不容易崗位做上去了,又貶到車間去上班,但每次他都堅強的站了起來。 有一次曹德旺實在忍不住,問他:“有些事情連我都知道你是在替別人背鍋,你為什么不申訴?” 陳居里淡淡的說:“申辯會讓您覺得我在推卸責任,很難細究,索性就不申辯了” 曹德旺又問:“那你作為一個高材生,我把你放在鍋爐房里,又有人排擠你,你沒想過要離開嗎?” “沒有。我來這公司就是為了您,今天您問我,更是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我有幸進了公司,怎么會輕易的離開?” 一番話說得十分誠懇,讓曹德旺刮目相看。 其實,陳居里放棄更好的待遇,屈居在福耀基層7年,除了對福耀集團和曹德旺的崇拜,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多半的時間是在打雜的,有機會了你才會做一些重要的工作。工作就好比賣東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和本事,才能讓別人看到你,所以你得先做” 陳居里的這番話讓曹德旺大受觸動,也讓曹德旺對陳居里刮目相看。多年后他甚至原本的記錄在了自己的自傳《心若菩提》里。 自那以后,陳居里用7年的蟄伏讓一個企業(yè)看到了他的巨大能量,曹德旺開始重用陳居里,不僅親自培養(yǎng),還放手香港的分公司讓他大展拳腳。 陳居里沒有讓曹德旺失望,最后做到了福耀集團副總裁,從打雜的普通員工晉升成了福耀的核心管理層。 當然,福耀和曹德旺更沒有讓陳居里失望,如今的福耀玻璃,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生產(chǎn)企業(yè)。 一個好員工遇上一個好企業(yè),是相互成就! 一番“打雜理論”其實蘊含了很深的職場哲理,也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所忽略的,每個人都想身居要職,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但才干是不會說話的,你得用行動先表示出來! 不過很多人會不理解,曹德旺為什么一來就把人家大學生放到鍋爐房呢?是看不起大學生嗎?恰恰不是。 90年代的重點大學學生其稀缺程度可想而知,只是在曹德旺看來,學歷雖然重要,可一個做實事的企業(yè),員工能不能和企業(yè)一起吃苦才是最重要的。 這和曹德旺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guān),年少時家里落魄,曹德旺很小跟著父親跋山涉水做生意,他吃過沒錢的苦,靠勤勞堅毅才換來生活的轉(zhuǎn)機。 后來辦企業(yè),一路也并不順遂,生活的經(jīng)驗告訴他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真的獲得成功。 曹德旺對人才是珍惜的,他對人才定義是有才干、有品德,他深知人才對企業(yè)和國家的重要性。 2021年,曹德旺捐款100億建立福耀科技大學,設置的專業(yè)專門培養(yǎng)國家稀缺的技術(shù)人才,建成后將無償移交給祖國。 他把捐贈看得很淡然,只是完成一個企業(yè)家對社會的使命而已。 在富豪榜排行榜上,人們很少能看到曹德旺的名字,但在捐款排行榜上,卻穩(wěn)穩(wěn)的居在首位,從1985年到現(xiàn)在,累計捐款超200億,名副其實的大善人! 人的一生,寶貴的不僅僅是財富,像曹德旺這樣成功的企業(yè)家來說,人生經(jīng)驗可能是更為珍貴的財富。 2014年,在朋友建議下曹德旺自己動手開始寫自傳,從年少時的經(jīng)歷到做企業(yè)時遇到的各種人和事,他把一生都濃縮進了自傳里:《心若菩提》。 全文用最樸實無華的語句,不講雞湯和大道理,更多的是對年輕人的肺腑之言,他希望有人能通過看自己的書,明白一些道理,少走點彎路。 不僅將人生經(jīng)驗毫不吝嗇的分享出來,對于自傳的所有版權(quán)收益曹老也悉數(shù)捐出。 在中國,這樣有格局和魄力的民營企業(yè)家值得很多人學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