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明、全面、實用 戶外、居家,汽車落水、涉水 戶外活動突發(fā)暴雨如何安全應對? 1.穿膠底鞋出行 出門前注意攜帶雨具,選擇膠底或摩擦力較好的鞋。 2.找合適的地方避雨 找一個牢固、地勢較高的建筑物避雨,不可在江邊、水邊及樹下停留。 3.不要貿(mào)然涉水前行 連續(xù)降水易導致路面積水,泥沙、垃圾等障礙物容易被沖到水下,但人眼很難辨認;遠離大理石等濕滑地面,如需通過可“內(nèi)八字”慢行。 4.留意周圍電線 注意電線落地,如發(fā)現(xiàn)高壓線倒塌、電線低垂或折斷,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 5.遠離不牢靠圍墻 應避開橋下尤其是凹式立交橋、涵洞等低洼地區(qū);遠離戶外廣告牌,建筑工地的臨時圍墻,也不要站在不牢靠的臨時建筑物旁。 6.告知親朋好友自己的位置 如暴雨已經(jīng)開始,盡可能聯(lián)絡家人告知具體位置,但需注意雷電天氣。 7.注意躲避山洪或泥石流 躲避山洪或泥石流時,應該選擇到溝道兩側高處,沿著山體的溝槽向上行走,不能順溝道向下游方向逃生。 8.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告標示 不要靠近有漩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水井、地坑等危險區(qū)域。 行車途中突遇大雨如何安全應對? 1.適時打開車燈 雨刷器、防霧燈和近光燈必須打開。 2.防止側滑 司機要雙手平衡握住方向盤,保持直線低速行駛。 3.適當保持和前車之間的距離 在高速上行車突遇大雨,應在短時間內(nèi)將車速放慢,千萬不要采取緊急制動以免發(fā)生追尾事故。 4.注意查看積水的深度 司機經(jīng)過可能有凹面的路段時,首先要停車查看積水的深度,水深超過排氣管的高度,需直接繞道。 戶外遭遇雷電如何安全應對? 1.不要在山頂、狹窄的山谷、高而空曠的地區(qū)活動。 2.穿上雨衣避免淋濕,不可奔跑,切勿使用手機。 3.將身上的金屬物放在背包中,必須時應當丟棄登山杖。 4.不要在樹底下避雨,離開水面及空曠區(qū)域,避免走進積水的地方,盡量尋找有避雷措施的場所和山洞避雨。 5.如果發(fā)現(xiàn)雷電在頭頂,不要亂動,在附近低洼處蹲下,雙腿并攏,背要平,頭要低下。 發(fā)生洪水如何安全自救? 1.洪水到來時,無法移動就快速往地勢較高的地方暫避。 2.若洪水繼續(xù)上漲,應該馬上尋找依附于門板、桌椅或者大塊的塑料泡沫等能漂浮的物體。 3.發(fā)現(xiàn)高壓線、鐵塔傾斜或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治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4.注意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進行躲避。 汽車落水如何安全逃生? 1.剛落水時盡快逃生 汽車剛落水后車門最易打開,應解開安全帶從側門逃生;如果水浸過了車窗,就破窗自救。 2.砸窗應選側窗位置 防爆膜多貼于前后擋風玻璃上,而側車窗比前后擋風玻璃厚度小,首選垂直敲擊側窗玻璃逃生。 3.砸點應該在邊角位置 使用安全錘、榔頭等分量重的工具敲擊玻璃邊緣和四角。 4.砸窗時防護并控制身體 注意防護遮擋臉部和手部;破窗瞬間會有大量水涌進車身,注意控制身體位置。 5.無錘時利用車內(nèi)工具 沒有安全錘等工具時,可使用安全帶搭扣。將金屬搭扣尖端插入玻璃和窗框的縫隙中,拉出安全帶用力一拉,一般來說玻璃就會變形碎裂。 6.破窗后鉆窗或開門逃生 如條件允許,從車窗直接逃出,如果不能則扶住車把,待水流穩(wěn)住,車門水壓基本平衡后,立即開車門逃脫。 7.嘗試打開天窗 一般來說,汽車入水時電路并不會立即失效,嘗試打開天窗,千萬不要在車里干等,錯失良機。 8.保持冷靜 保持鎮(zhèn)定,多嘗試,盡早解鎖車門、車窗。 汽車涉水如何安全行駛? 1.低速擋平穩(wěn)行駛 汽車涉水時,應保證發(fā)動機運轉正常、轉向和制動機構靈敏可靠的情況下進行。應掛低速擋平穩(wěn)駛入水中,避免大轟油門或猛沖。 2.穩(wěn)住油門 行駛中要穩(wěn)住油門,保持汽車有足夠而穩(wěn)定的動力,一次通過;盡量避免中途停車、換擋或急轉彎,尤其水底路是泥沙。 3.行駛“看遠顧近” 盡量注視遠處的固定目標,雙手握住方向盤正直前進。不能注視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亂視線產(chǎn)生錯覺,使車輛偏離正常涉水路線。 4.多車涉水時,決不可同時下水 前車到達后,后車才可下水,以防前車因故障車停車,迫使后車停在水中,導致進退兩難。 社區(qū)居家如何安全自救? 1.居住在低樓層的居民、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人群,需盡快轉移到高樓層或安全地區(qū)。 2.離家前請切斷家中電器、電源和燃氣開關,防止家中進水后泄漏和觸電。 3.需要使用呼吸機、氧氣瓶等維生設備的人群,應優(yōu)先轉移到供電穩(wěn)定的區(qū)域。 4.優(yōu)先攜帶小體積的包裝食品、瓶裝水、通訊設備、充電線和充電設備、必需藥品、身份證。其他重要物品可裝入家中密封容器或冰箱中,防止進水,但盡量減少隨身負重。 5.如遇個人困難,及時聯(lián)系社區(qū)警務處和居委會。 危急時人的大腦一片空白 平日積累,正確應對,有備無患 徐淳剛 | 選編·撰文 本文來源于:徐淳剛XU CHUNGANG(ID:xu-chun-gang2) |
|
|
來自: 振王府圖書館 > 《國家與個人安全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