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言小語 大董:斅(學)字和敎字里的攴(pū),你覺得是啥? 小董:是戒尺,《學記》說:“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就是戒尺,不聽話打手心。 大董:那讓老師拿個戒尺,調(diào)皮就攴手心,好不好? 小董:啊?那怎么行? 大董:你說的,攴是打手心。 小董:這個……這個過時了,現(xiàn)在不許體罰學生。 大董:不是過時了,是你沒搞明白攴里的道道。 注:本公號寫的是長篇連續(xù)報道,關于攴字和攴之前的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董點國學,查看歷史文章。實在想偷懶,就點擊這些鏈接吧。 攴字前面講過: 攴:小擊也。 攴的甲骨形象是手持棒子等物擊打。 
 這個得從中國古老的《易經(jīng)》說起。 《易經(jīng)》里有六十四卦,前五卦是:乾坤屯蒙需,第四卦蒙卦,就講敎育。這算是中國最古老的關于敎育的文章了。寫于戰(zhàn)國晚期的敎育學專著《學記》是第二篇。 乾坤是天地父母,它們是《易經(jīng)》的第一卦和第二卦。 乾坤陰陽媾和生出萬物,就是第三卦屯(zhūn)卦。 萬物生出后,第一個考慮的是敎育,這是第四卦蒙(méng)卦。 第五卦需卦說的是人的日用飲食這些維持人生命的東西。 《學記》對敎育重要性的認識和《易經(jīng)》一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敎學為先。 古時候的王,要建立國家,統(tǒng)治百姓,首要任務就是辦敎育,發(fā)展生產(chǎn)力還在其次。 《易經(jīng)》里蒙卦排在吃喝拉撒睡的需求之前,這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敎育非常重要。 第二,排這六十四卦的時候,社會文明已經(jīng)高度發(fā)展,不再是天天忙著找東西吃的原始社會了,人類開始仰望星空,用人類的思考,逗上帝發(fā)笑。 (《易經(jīng)》卦序傳說是商朝末年的周文王姬昌所排。) 先把蒙(méng)卦部分原文搬出來蒙蒙(mēng)人。能看懂,很好??戳税l(fā)蒙(mēng),正好,這是蒙(méng)卦,從蒙(mēng)開始,很合適。蒙卦里所有的蒙字,都讀(méng)。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以養(yǎng)正,聖功也。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蒙字的本字是冡,甲骨的冡字上面是“冃”下“隹”,或者下面是“豕”,或者其他動物,冃是把頭罩住。冡的含義是把動物的腦袋或眼睛罩住。 冡,覆也。 蒙字本義是一種很大的女蘿草。后來用來代替了冡字,冡字就不怎么用了。 冡的造字本義是蒙住眼睛,讓你看不到看不清,引申出沒見識,無知,欺騙等的含義,如: 蒙蔽、蒙在鼓里、蒙騙、蒙人、蒙混過關、蒙昧、啟蒙。 蒙卦的蒙,是蒙昧之蒙。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卦開篇講敎育的重要原則,不是我去求啥都不懂的小屁孩來跟我學習,是小屁孩來求我,請我敎他。這是大原則。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他自己要不想學,你求他逼他學是沒用的。 這個原則后代的經(jīng)典里也反復強調(diào): 《禮記·曲禮》:禮聞來學,不聞往敎。 《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現(xiàn)在家有學童的父母有多少成了陪讀、監(jiān)學,又有多少學童在為父母為老師學。要讓童蒙求我,好的老師,好的敎學內(nèi)容,好的敎學方式和氛圍,乃至學生的愿心,都得具備。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這是用占卜來比喻學習態(tài)度。 “初筮告”,第一次來問我一個問題,我好好回答你。但如果同樣的問題你重復來問我,那就是自己不動腦子,學習態(tài)度不對,是“再三瀆”,老師就不能有問必答了,得攴攴他,敲打敲打,讓他反思去。 接下來的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分別說的是蒙卦從最下到最上面的六根爻,這六根爻,從下往上,分別叫初、二、三、四、五、上。 紅色的是陽爻,用九表示;藍色的是陰爻,用六表示。 初六是蒙卦第一根陰爻: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發(fā)蒙的意思和現(xiàn)在說的啟蒙開蒙類似,都是開始教育。但啟和開是打開門,啟蒙開蒙就是把蒙昧打開。而發(fā)蒙的發(fā),含義和啟、開不一樣。 發(fā):射發(fā)也。 繁體發(fā)字,上面是癶(bō),兩腳在走、跑,下面是弓箭和殳(shū),殳是拿大棒子攻擊。  從字形演變來看,甲骨文最初沒有畫弓箭,大概是用標槍之類東西狩獵, 金文加了弓箭。造字本義是發(fā)射標槍或弓箭追擊獵物。 發(fā)是射箭,啟和開是打開門,開錯了,關上開另一個,但開弓沒有回頭箭,蒙往哪個方向發(fā)了,追不回來。 大家想想,我們都給孩子發(fā)了什么樣的蒙呢?發(fā)的方向?qū)Σ唬?/span> 蒙卦里發(fā)蒙發(fā)的方向是: 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刑”有認為通“型”字,型是模具模型,就是發(fā)蒙之時,適合給孩子樹立榜樣,建立規(guī)矩。也有說刑就是把不好的習性和習慣刑掉,去掉。 “說”通“脫”字,利用刑人,有規(guī)矩后,才能脫離牢獄之災。要沒規(guī)矩,孩子自然違法亂紀啥都敢干,干完就進監(jiān)獄了。 發(fā)蒙,首要是立規(guī)矩,養(yǎng)品行,不當行為嚴格管敎。 這也是蒙卦的彖里提到的蒙以養(yǎng)正。 蒙昧之時,必須養(yǎng)學子純正無邪之心,正心正意正念,絕不能敎孩子掙大錢娶美女貪小便宜欺負人。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三觀要正。 為人父母者,想想,自己敎給孩子的三觀正嗎?你家孩子喜歡欺凌弱小嗎?愛打架惹事嗎?父母是敎孩子要友善誠信幫助弱小,還是看見孩子能欺負人,父母心下自得:自家孩子厲害,不會吃虧? 孩子進入學校后,老師也要給孩子發(fā)蒙樹三觀,還要改發(fā)錯了方向的三觀。 發(fā)蒙立三觀,不能由著孩子性子來,這個過程當然不輕松愉快,它是一種“攴”。 九二:包蒙,吉。 包,是人的肚子里有個小孩。 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包蒙,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教育者要象女人孕育胎兒那樣包容接納不同特點的孩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沒有分別心地對待所有的學生,讓孩子能揚長避短,發(fā)揮特長,不能一個標準衡量所有的學生。這是對為人師的要求。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這三個陰爻說的是在教育過程中孩子的不同狀態(tài):有求學心意不專,遇到誘惑搖擺不定的;有不能博習親師,困于蒙昧之中的;也有以童子之心真誠求學的,這種童蒙狀態(tài)是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擊,攴也。 擊蒙是攴。 為人師者,既要發(fā)蒙,又要包蒙,必要之時,輔以擊蒙。 包蒙是有敎無類,寬容接納,無分別心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是為人師的基本素養(yǎng)。 擊蒙是佛家的當頭棒喝,是在關鍵時機對學生的一種特殊的激烈的敎育手段,比如打手心、呵斥,以及非常規(guī)點撥等。 
 孩子到了學校里、社會上,不通人事吃了虧,受了欺負,是一種被擊,為人師為人父母者,要抓住時機,給予點撥,借助外力,擊去蒙昧。 擊蒙過剛,不可多用濫用,所以說“不利為寇,利御寇。”就是不可亂擊,亂擊就和孩子為敵,擊蒙是要幫助孩子抵御不好的習性,是御寇,和孩子同一戰(zhàn)線,要讓孩子從心底里知道你真的是為他好,不是嘴巴上說說“我這都是為你好!”別拿著擊蒙的名義行打罵之實,否則擊者自己就為寇了。 總結(jié)下: 童蒙求我是敎育原則。 發(fā)蒙刑人是第一攴,先把三觀攴正,中國向來有心術(shù)不正者不敎絕學的傳統(tǒng)。 瀆則不告是第二攴,端正學習態(tài)度。 包蒙是對老師的基本職業(yè)道德。 擊蒙是在包蒙基礎上的非常敎育手段,慎用。沒有包蒙的博愛深厚,就談不上擊蒙,不過是濫罰。 總算冒天下之不韙在兒童節(jié)這么個天真快樂不該費腦子的特殊節(jié)日里,寫完了攴小孩,還寫了那么多。你們?nèi)艨吹竭@里了,知道我有多感激嗎? 不知道看完《蒙卦》這篇中國最早的敎育論文后,會不會有家長感慨:哪里找這樣的老師?。?/span> 感慨就好了,別傷心,古人對他們的敎育也從來沒有滿意過。《蒙卦》,包括后來的《學記》都是在一定現(xiàn)實基礎上的敎育理想。是理想,所以是用來追求的。 不過,與其追求一個活著的老師,不如先追求自己成為一個別那么蒙的家長,自己要是都還蒙得厲害,你怎么給孩子發(fā)蒙包蒙?更別說擊蒙了。 不管有沒有緣分遇到活著的好老師,我們都可以仰望星空,師友古人,自我敎育,自己攴自己。 號外:董點國學公共號已經(jīng)獲得原創(chuàng)認證保護,大家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