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藥學部是上海市首批臨床藥學重點???,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開設了全國第一批臨床藥學基地,1987年起組織藥師上臨床,探索與實踐個體化給藥指導工作。在郭澄主任的帶領下,藥學部在2015年探索性地搭建了六院藥師全媒體藥學科普平臺,面向公眾宣傳合理用藥知識,解決患者用藥問題。 在抗腫瘤的藥物治療中,化學藥物治療具有重要地位,但藥物品種眾多、作用機制復雜,藥物治療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賴于藥物的選擇及給藥方案的設計。給藥方案主要根據藥物的副作用以及腫瘤患者對藥物的耐受能力而進行藥物劑量調整。 那么,當腫瘤患者腎功能不佳時,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呢?又怎樣判斷患者確實是腎功能減退呢? 腎臟是人體調整體液和電解質平衡、排泄代謝產物及藥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藥物損傷的主要靶器官。腎功能不佳可引發(fā)人體代謝功能異常,改變藥物的分布、蛋白結合及消除,從而使藥物的藥動學、藥效學發(fā)生改變。所以,腎功能減退的患者應根據腎功能具體情況進行給藥方案的調整,使用腎毒性藥物應尤為慎重。 如何評價腎功能 臨床上,評價腎功能的主要指標有三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 血肌酐來源于內源性的人體自身肌肉的新陳代謝,以及外源性的肉類食物在體內代謝后的產物;尿素氮是體內蛋白質的代謝產物;血尿酸是細胞核中DNA和RNA的代謝產物。這三者都是主要由腎臟排泄。 因血肌酐每天生成的量相對恒定,經腎小球濾過后,腎小管基本不重吸收,所以腎小球濾過率是血肌酐的主要影響因素,因而,血肌酐水平基本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功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腎功能。 尿素氮與血尿酸經腎小球濾過后,在各段腎小管均可重吸收,二者不能客觀反映腎小球濾過率水平。所以,尿素氮和血尿酸對腎功能的評價只是作為參考。 但在臨床上判斷患者腎臟是否受損不能單以血肌酐為依據,當腎臟受損后,只有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一半時,血肌酐才會升高,存在滯后性。因此,判斷腎臟有無受損,應結合患者是否存在蛋白尿的情況。 綜上所述,當腫瘤患者出現(xiàn)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蛋白尿異常時,應綜合評估該患者的腎功能各項指標,以確定腎功能狀態(tài),藥物治療方案也應隨之調整。 適當調整給藥方案 藥物相關性的腎損傷雖然不是導致腎臟疾病的主要原因,卻可加速腎衰竭進展,同時由腎臟排泄的抗腫瘤藥物也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此時,選擇由肝臟、膽汁排泄的抗腫瘤藥物更為適合。 如果必須使用由腎排泄的抗腫瘤藥物,若腎功能小于正常值的70%,或病變腎臟排泄抗腫瘤藥物能力減退超過正常排泄量的1/3以上,則原來由腎臟排泄的抗腫瘤藥不再能通過調節(jié)、吸收、重分布或利用其他途徑排泄,必須減量。 2.防災減災宣傳周丨關鍵時刻能救命!這份自救互救手冊請收藏—— 3.準媽媽小課堂 | 孕期使用了氧氟沙星凝膠,我的寶寶怎么辦? 6.城市馬拉松蓄力重燃,跑友們歡呼雀躍······含咖啡因的運動補給品能用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