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與文字 也說繁體字 文/墨吟
看到報紙上有一篇議論繁體字的文章,大意是說漢字簡化后,原來的繁體字不應淘汰或廢除,不要使其在某一天成為很少人識得的甲骨文,因為中國的許多文化寶藏都是繁體字記載的,故在學習簡化字的同時,應該兼學繁體字。 對此,我有些不同看法。 漢字為何要簡化?就因為相當一部分漢字的筆畫太多,難認、難記、難寫,浪費了人們許多寶貴時間。人民群眾要求漢字簡化,政府也十分重視,專門設立了文字改革委員會。因此,漢字簡化勢在必行,是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如果簡化后仍要求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兼學繁體字,豈非更加費時費力,失去簡化的意義了嗎? 當然,我不是主張廢除繁體字,事實上,誰也沒有主張這樣做,文字改革委員會也從來沒有宣布過要廢除繁體字,我國出版的字典,如《辭海》、《新華字典》等,都同時收錄簡化字和繁體字。 適量出版一些用繁體字排印的書,是必要的。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簡化字和繁體字可以同時通用。但是,經文字改革委員會審定的簡化字在全國推行之后,就應使繁體字呈自然淘汰的趨勢。不妨舉一個例子:“呼吁”的“吁”,繁體字寫作“籲”,這個字不是已近于淘汰了嗎?倘若繁體字在某一天成了很少人識得的甲骨文,那么可以說,漢字簡化的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我們無須憂慮用繁體字記載的中國文化寶藏失傳,這些寶藏同樣可以排印成簡化字本出版嘛。 至于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閱讀簡化字的水平不及內陸小學生,這并非漢字簡化的過錯,而是祖國不統一所造成的隔閡。好在香港、澳門已經回歸祖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