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環(huán)境雜亂的破壞力量是強大的,我們只是勞累了一周的平凡人。以下是它值得被解決的原因,以及6種讓整潔成為習慣的方法。本文譯自Medium,作者Dr. Adam Bell,原標題為" How To Stop Clutter From Ruining Your Mental State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在精神病學科工作的時候,如果對病人的狀況感到擔憂,我有時就會去他們家里。只要走進前門,我馬上就能感受到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因為首先,我會評估屋內(nèi)的雜亂程度。 如果房子很整潔,我就不會那么擔心他們的能力。因為整理屋子需要原動力、自律意識,和仔細決定物品的擺放位置。而如果房子亂七八糟,就會引發(fā)我進一步的關注和調(diào)查分析。 精神狀態(tài)可以影響我們?nèi)绾喂芾碜陨淼沫h(huán)境。當工作或社交活動,占據(jù)了清醒著的每一分鐘時,生活空間就可能會變成一團混亂,這反映了我們雜亂的思想。性格也會影響我們管理環(huán)境的方式。有些人需要強迫性的有序,而另一些人則較少被雜亂所困擾。 但是環(huán)境也會影響精神狀態(tài)。公寓凌亂不堪時,會造成精神緊張;造成一種不安的感覺,覺得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大腦在進行活動時,需要更努力地工作。它必須試著記住我們把東西放在哪里,如果記不住,它就必須去找。 這種情況反復發(fā)生,消耗能量并造成壓力。雜亂的東西堆積在一起,很快我就什么也找不到了。必須現(xiàn)在就找到東西的想法,會產(chǎn)生焦慮,并與拖延相對抗,生產(chǎn)工作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如果不知道充電器在哪里,就無法完成一些基本任務,比如不能給筆記本充電,那我就有麻煩了。 除了找不到東西之外,雜亂還以其他方式干擾注意力。當視野中的多種刺激爭奪注意力時,大腦必須更努力地工作,才能保持專注。這消耗了寶貴的工作記憶,這也是執(zhí)行任何智力任務所必需的認知資源。 當有時間和精力(以及心智能力)時,我們會根據(jù)需要塑造環(huán)境。我們?yōu)樘囟ǖ幕顒觿?chuàng)造空間,并以使這些活動更容易開展的方式來安排各種項目工作。布置辦公室,是為了表達“我在這里工作”的意思。 把每一件東西都擺出來,以提高工作能力。這同樣適用于所有的生活空間。整潔的辦公室,使工作更容易。整潔的廚房,使做飯更容易。整潔的車庫,使停車更容易。一個整潔的生活空間,會讓生活更輕松。 但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永遠試圖破壞這種秩序。從微小的分子到雜亂的生活空間,宇宙趨向于混亂。當整理的時候,我們將混亂的事物變得井然有序,從而感到更平靜。但我們往往缺乏所需的時間、精力和動力。環(huán)境雜亂的破壞力量是強大的,我們只是勞累了一周的平凡人。我們都知道如何整理,但是在管理生活中所有其他優(yōu)先事項的同時,保持秩序是一個挑戰(zhàn)。 如果你已經(jīng)厭倦了無休止的制造雜亂,和后續(xù)密集的整理,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如果你珍視清晰的思路,發(fā)現(xiàn)周圍的混亂干擾注意力,請你讀下去。如果你是那種喜歡把東西塞到最近的抽屜里的人,要么因為太忙,要么就是懶得把東西放回原處,那么下面這些小貼士就是給你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雜亂的生活空間,會導致雜亂的大腦和大多數(shù)西方消費者一樣,我一生都在和雜物作斗爭,他們擁有的東西,多得不知該怎么處理。我有過短暫的成功,完美的物品整理,然后是幾個月的失敗,雜亂的東西慢慢填滿衣柜和抽屜,直到溢出所有的生活空間。 我讀了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的《改變?nèi)松恼砟Хā罚═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但毫無幫助。扔掉那些不能讓我“開心”的東西,意味著扔掉我的牙刷、拖把、指甲鉗、延長線,和其他幾十種無聊但卻很重要的東西。如果我的牙齒掉了,地板很臟,指甲長得可怕,找不到任何插頭,那么周圍的一切都是快樂的,這聽起來很棒。我也沒有時間,去感謝每一件我用過的好東西。我需要一些更實際的東西。 極簡主義很吸引人,但每當我嘗試它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eBay網(wǎng)站上,以一種非常非極簡主義的方式,替換掉我剛?cè)拥舻臇|西。 雖然我的公寓堆滿了雜物,但多虧了大衛(wèi)·艾倫(David Allen)的經(jīng)典著作《把事情做好》(Getting Things Done),我在管理自己的生活方面做得更好了。如果你喜歡提高生產(chǎn)效率這件事,應該聽說過它。它結合了禪宗佛教的思想和組織原則,這是作者在為公司客戶做時間管理顧問時磨練出來的。 他的理論是,在沒有系統(tǒng)管理的情況下跟蹤職責,會導致“開環(huán)”(open loops)——未完成的心理過程,導致焦慮和干擾我們的注意力。例如,組織朋友的生日聚會;它不斷地侵入我的思想,分散注意力,直到我最終采取行動。 通過有一個系統(tǒng)來管理這些職責,并信任這個系統(tǒng),可以外包我們的記憶,并減輕思想負擔。當我們相信系統(tǒng),會在未來適當?shù)臅r候,提醒“開環(huán)”時,“開環(huán)”就關閉了。 雜亂代表一種“開環(huán)”的混雜。當把一個東西塞進最近的抽屜時,就是在告訴大腦,“我沒時間把它放回到它該放的地方,所以,我先把它放在這里”。這種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因為物品分散在你的生活空間里。 與此同時,大腦下意識地試圖記錄所有這些東西。它也許能記住鑰匙放在哪里,但天知道膠帶在哪里。不僅大腦超負荷,試圖記錄所有的東西,而且尋找物品會分散注意力和時間,使我們遠離手頭的任務。 “開環(huán)”背后的科學我們對未完成任務的印象,要比完成任務的印象好。俄羅斯心理學家布魯瑪·蔡加尼克(Bluma Zeigarnik)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這一點的人。她發(fā)現(xiàn)服務員在上菜前,是能回憶起點的菜的,但一上菜就馬上忘記了。 這種只回憶未完成任務的傾向,被稱為“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盡管后來的研究中,無法復制她的發(fā)現(xiàn),但類似的研究表明,我們的頭腦中存在未實現(xiàn)的目標。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Masicampo和Baumeister,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當受試者在熱身任務中被打斷時,他們在第二項任務中的表現(xiàn)不佳,并遭受“侵入性思維”(intrusive thoughts)。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第一個任務上。但當受試者被要求記錄下,如何完成第一個任務的計劃時,他們的表現(xiàn)要好得多。 雖然人類大腦的長期記憶,存儲空間很大,但工作記憶卻不是。這個界限一直被認為是七個“大塊”的信息,盡管最近的證據(jù)表明,它取決于信息的性質(zhì)。這種有限的能力,可能解釋了為什么那些打擾你的想法,比如給你妹妹寄一張生日卡或支付賬單,可能會干擾你的工作流程。 大腦試圖幫助我們,從長期記憶中檢索未完成的任務,并將其轉(zhuǎn)移到工作記憶中。但它常常在不恰當?shù)臅r候這樣做。當我們有幾十個未完成的任務,都在爭奪注意力時,工作記憶很快就飽和了,幾乎沒有什么留給主動任務了。大腦繼續(xù)用未完成任務的通知轟炸我們,直到完成它們,或者把它們放在待辦事項清單上。 我們知道,由于大腦試圖將雜亂的東西,解碼成可識別的物品,雜亂的景象會使視覺工作記憶超負荷。但是每一件雜亂的物品,也是一個未完成的任務——把它放回去的任務。在雜亂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工作是不愉快的,因為它給我們的工作記憶,帶來了太多未完成的任務,讓我們不堪重負。 自從成為一個作家,我學會了欣賞一個清晰的頭腦的價值。它是優(yōu)秀寫作的必要條件,沒有它,我可能會花幾個星期,因為我不確定,要寫一篇什么文章。通過反復試驗,我找到了一種,有效的管理混亂的方法。最好的是,每天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來保持。 奠定好基礎要正確地做這件事,需要在一開始的時候,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根據(jù)實際情況的嚴重程度,這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或幾個星期。如果你在這一點上就開始嘆氣了,那么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節(jié),在這里我將介紹今天就可以實現(xiàn)的一些快速技巧。但是,請記住,下次在做大掃除或搬家的時候,一定要再來看看這部分內(nèi)容。 當物品沒有放回該放的地方時,就會出現(xiàn)雜亂。他們可能沒有放在一個約定好的地方,這是我發(fā)現(xiàn)生活空間凌亂的最大原因——不知道東西應該放在哪里。沒有雜亂的生活的基礎,是把每件物品都分配到指定的地方。 我們經(jīng)常把東西放在有較大空間的地方,眼不見心不煩。這導致衣柜和抽屜塞滿了雜亂無章的雜物。Melissa Maker是CleanMySpace YouTube頻道和博客的主持人,她把這些稱為“混亂的黑洞”(clutter black holes)。一旦我們把一個物體放到視線之外,黑洞就產(chǎn)生了。 為了避免生活在一個充滿“混亂的黑洞”的空間里,要開始檢查每個存儲空間,問問里面每一件的物品。這是一個大任務,所以當有時間的時候再去做它。相信我,這是值得的。如果不能一蹴而就,就可以在這里,或那里留出一個小時,慢慢地做。從最常用的居住空間和區(qū)域開始: ·打開抽屜或櫥柜,問問自己:“所有東西都已經(jīng)放在合適的地方了嗎?當我需要的時候能很容易找到嗎?”如果沒有,就開始分類。如果有較大的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攤在地上。一件一件,按類別分類。 ·如果某件事沒有明確的分類,就把它放在“雜項”堆里。為這些項目稍后找到一個類別,或者就保持雜項。 ·如果以后不太可能使用某樣東西,把它放在兩堆中之一:慈善商店或垃圾箱。 分類是一門藝術,沒人知道該把電池和燈泡放在哪里。但是為什么不做一個“電池和燈泡”的分類呢?只要對我和其他家庭成員有意義,誰在乎呢? 根據(jù)自己 喜歡的組織方式來分類。《雜亂的聯(lián)系》(The Clutter Connection)一書的作者卡桑德拉·阿森(Cassandra Aarssen)發(fā)現(xiàn),寬泛的分類和沒有蓋子的大容器,有助于她保持秩序,因為把東西放回去很容易。這些容器里的東西有點雜亂,但這使她能夠堅持使用這個系統(tǒng)。 一旦完成了這個費力的過程,就能找到你經(jīng)常使用的東西——幾乎每天都可以用到的。重新分類這些項目到一個“常用”堆。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討論如何處理它們。 我們還需要確保,進入家里的新物品,被立即分配到一個位置。無論什么時候買新東西,甚至訂購之前,就想想“這件東西會放在哪里?” 現(xiàn)在每件物品都有了家,我們該如何保持這種狀態(tài)呢? 1. “頻繁使用”區(qū)域我們每天使用的物品,是最有可能變成雜物的。人們傾向于把這些東西,放在上次使用它們的地方。這就是“頻繁使用”區(qū)域的作用:當使用完物品后,可以快速將其放置在視線之外的易于訪問的區(qū)域。當需要再次使用它們時,它們就像剛剛離開一樣,很容易被找到。 我的“頻繁使用”區(qū)域,是一個櫥柜架子,但你的可以是一個抽屜或壁櫥——任何方便的地方。它應該很容易獲取,所以即使很忙,也可以把它迅速放回原位。 另外可能需要為房子的不同部分,設置多個“頻繁使用”區(qū)域。我有一個區(qū)域設置在辦公室(用來放耳機、控制器、文具等),一個區(qū)域設置在臥室(用來放錢包、太陽鏡、鑰匙等重要物品),還有一個區(qū)域設置在浴室(用來放我日常使用的洗漱用品)。 2. “常用”區(qū)域“常用”指的是,正在積極地使用中的,或即將需要采取行動的物品。我最大的雜物來源是衣服。如果找不到正穿的T恤,我就會去拿一件新的,然后重復這個過程,直到把T恤堆得到處都是。 現(xiàn)在我的衣櫥里,有一個專門放“常用”衣服的區(qū)域。如果我打算過幾天再穿,它們就會留在這個區(qū)域內(nèi)。如果沒有,我要么把它們放進洗衣房,要么放回它們該放的地方。 在辦公室里,我也有一個“常用”區(qū)域,用來放置即將需要采取行動的物品。在這里,可能會發(fā)現(xiàn)需要修理的東西,需要張貼的帖子,或者需要在eBay網(wǎng)站上出售的東西。這就解決了因為需要采取行動,而故意忽略的混亂物品。 3.創(chuàng)建一個空的“即將分類”區(qū)域把東西放回原處確實是很不方便的,這就是為什么,這些東西會被放在隨意的壁櫥和抽屜里——在當下這是很方便的。傳統(tǒng)的建議,是在用完東西后,把它放回原處。 這是很好的建議,但對我來說,這行不通。因為我總是很忙,很累,或者很懶。考慮到所使用的物品數(shù)量,我覺得這太耗費時間和精力了。所以我決定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即將分類”區(qū)域,來批量處理這些任務。 當用了一個東西,沒有時間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時,就把它塞到“即將分類”區(qū)域。這有效地將雜亂物品,集中到一個看不見的小區(qū)域。就像“頻繁使用”區(qū)域一樣,它應該位于易于接觸的位置。我的“即將分類”區(qū)域是一個櫥柜架子。我不會把東西留在外面,而是把它扔進櫥柜,在更方便的時候處理它。 近藤麻理惠的策略之一,就是每次進門時清空她的手提包,并立即把所有東西放回原處。但是當我在外面的時候,我回家后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收拾。相反,我把所有的東西都倒在“即將分類”區(qū),然后在我覺得合適的時候處理它們。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如何保持我們現(xiàn)在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的問題…… 4. 每日日常整理很多人發(fā)現(xiàn),整理雜物可以幫助他們在高效工作前理清思路。但通常情況下,這項任務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我們甚至在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就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但是當所有需要整理的物品,都放在一個位置時,整理會快得多。 每日日常整理最多只需要幾分鐘。而所要做的,就是清空“即將分類”的區(qū)域,把每一項物品放回原位。什么時候方便,就什么時候做。 根據(jù)它填滿的速度,甚至可以選擇每隔一天清理一次,甚至每周清理一次——這是自己的選擇。但要養(yǎng)成習慣。將它與無論如何都要做的一項活動聯(lián)系起來,比如每次洗澡的時候,或者冥想之前。可以使用應用程序 coach.me app,來幫助形成這個新習慣。 5.給空間設立標簽在大掃除之后,我們假設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所有東西的去向了。但是清晰地記住幾十個類別和地點,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如果它們不斷地改變的時候。當我們在整理的時候,一件物品可能曾經(jīng)有一個完美的家,但當很忙碌的時候,它卻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個荒謬的地方。 我們需要不斷有人提醒,應該把東西放在哪里。所以,要給每個抽屜,櫥柜架子和儲物箱都貼上標簽,寫明應該放什么?,F(xiàn)在,每次要把東西放回錯誤的地方時,必須調(diào)整已經(jīng)放在那里的標簽。誰會做出放錯地方這樣如此魯莽的事? 當然,標簽也給了我權力,可以居高臨下地告訴家人“標簽寫的是什么?那么這東西為什么還在這里?”如果家里有小件雜亂物品制造者,這就很重要了。如果足夠幸運,能夠外包整理工作,清潔工就會知道東西應該放在哪里了。 6. 重復使用相同的物品當我們重復使用相同的物品時,就不太可能出現(xiàn)混亂。有一個最喜歡的杯子,意味著只有一個杯子要洗。為什么不準備一件,每次吃飯都用的,最喜歡的陶器呢?想象一下不用每天都從洗碗機里拿進拿出東西。每次洗衣服,就是洗選定的幾件衣服,那是非常省時省力的。 把同樣的哲學,應用到使用的所有東西上。我們真的需要換衣服嗎?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從不為此煩惱,看看他取得的成就。為什么要有這么多鋼筆?給自己找一個好用的就行,用在任何事情上,以防萬一。 用的東西越少,制造的雜物就越少。我們可能也會開始重視這些東西,比如,每當有人用了我的杯子、筆、黑毛衣時,我就可以大發(fā)脾氣。 關于雜亂的最后注意事項有些藝術家覺得雜亂是很有啟發(fā)性的。因為他們在混亂中看到美。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不整理自己臥室的絕妙借口。你可能會問,為什么我的房間這么亂?當然是為了尋找靈感。 如果雜亂確實能激發(fā)你的靈感,那么盡你所能讓它們頻繁地堆積起來。但當你畫完那幅杰作,或?qū)懲昴潜拘≌f時,為了解決你不堪重負的工作記憶,請收拾一下你的爛攤子。 譯者:TeresaChen 本文來自翻譯,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
|
來自: 昵稱535749 > 《環(huán)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