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族(緬甸語:???????????????),人口約25萬,緬甸法定的135個原住民族之一,世居于緬甸果敢地區(qū)。果敢族又稱“果敢漢人”、“麻栗壩人”、“果敢人”。果敢地區(qū)有小中國之稱。1、果敢族是1658年追隨南明永歷帝朱由榔進入緬甸,后來留在果敢地區(qū)的“明末遺民”。 2、關于“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英國殖民統(tǒng)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稱叫“ Kokang” ,來源于科干山的音譯;“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qū)由九戶人家組成。 3、道光年間,楊氏正式受封“世襲果敢縣令”,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tǒng)治權。 4、緬甸果敢地區(qū)與中國云南省臨滄市的鎮(zhèn)康和耿馬兩縣交界。這一地區(qū)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續(xù)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簽訂之前,一直歸屬中國云南版圖。 5、1962年2月,中、緬兩國劃界,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版圖。 6、彭家聲,1931年出生英屬緬甸果敢地區(qū),祖籍中國四川,無國籍人士。彭家聲曾任緬甸撣邦第一特區(qū)政府主席。彭家聲身逢亂世,半生戎馬,幾度沉浮很具傳奇色彩,被稱為緬甸果敢王。 7、果敢族人都認為他們是漢人,好多人祖上是從南京府過來的。最早來果敢定居的那跟隨明永歷帝南逃至此的兵將,因南明王朝原在南京定都,所以不管他們后來跑到哪里、祖籍何鄉(xiāng),幾百年后統(tǒng)統(tǒng)對外說“祖上來自南京府”。 8、1852年,英國人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壤氣候適合罌粟生長,派人傳授種植技術,并指定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再銷往世界各地,后來在鴉片戰(zhàn)爭中吃了敗仗的大清國受害最深。 9、在金三角,只要說是果敢人,旁人莫不禮讓三分。這不僅因為他們是金三角地區(qū)最早的押運大煙土的保鏢專業(yè)武裝,還因為果敢人“一致對外”的強悍武勇與團結。 10、上世紀50年代初,國民黨殘軍93師敗逃果敢,在此地開辦了“果敢軍事學校”。“鴉片將軍”羅星漢,“果敢王”彭家聲,“金三角毒王”坤沙,畢業(yè)于此。 ![]() 坤沙 11、果敢特區(qū)政府承諾在2003年全境成為無毒區(qū),2000年就對煙農下達了禁種令,2001年允許限量種植最后一季罌粟。從2002年起,再不許任何人種植罌粟。 ![]() 12、2009年8月8日,緬甸政府軍以查毒品和槍械廠為由與果敢同盟軍交火(果敢事件,又稱為果敢“8?8”事件)。 ![]() 13、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qū)正式更名為“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qū)”,緬甸中央政府正式掌管果敢地區(qū)。 ![]() 14、2015年2月9日,彭家聲部實施“光復果敢”行動,至今,果敢北部山區(qū)的紅星區(qū)和興旺區(qū),由彭家聲的果敢同盟軍控制;果敢南部的西山區(qū)和東山區(qū),及其果敢首府老街由緬甸政府軍和白所成的被收編人員共同控制。 ![]() 15、2015年,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qū),對果敢地區(qū)采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進緬文教師。 ![]() 16、果敢全境架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wǎng)絡。無線方面使用中國移動,座機使用中國電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