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眼心動
曉莉總和人說,留在松陽是相互選擇,是緣分注定,是楊家堂的那幾處老宅打動了她。從遇見到留下,從過客到家人,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只消一眼就夠。
水石潺潺,風竹相吞,炊煙裊裊,草木自馨。在煙雨如詩的江南,松陽有著不一般的田園氣質(zhì),在唯美如畫的松陽,楊家堂古老內(nèi)斂得獨一無二。村莊坐落在一座環(huán)形的山凹中,至今已有 350 多年的悠遠歷史。村口的三棵大樟樹古老蒼翠,枝濃葉茂,卻靜默不語,像是還沉醉在如煙的過往里。石板小巷,斑駁土墻,靜謐老宅,庭院深深。作為明代開國名儒宋濂后人的棲息之地,想當年這里聚集的也都是大戶人家,如今宋家祠堂依舊佇立在村落中央。繁華鼎盛終是抵不過時光,歷史沉淀給楊家堂的是一種平淡質(zhì)樸。但也因為昔日主人的不凡,這里除了最撫凡人心的人間煙火氣,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總還散發(fā)著一種儒雅的文化氣息,仿佛在訴說著古村昔日的榮光。
曉莉做房地產(chǎn)開發(fā)多年,對于一家民宿的選址,她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直到遇見松陽楊家堂,那些條條框框變得不再重要。只第一次來,只看了第一眼,她就心動了。那濃蔭掩映下層層疊疊的夯土房,那沒有喧囂的巷弄庭院,那樸實無華又有人文底蘊的古村氣質(zhì),都是她心動的理由?!耙谎劬蛺凵狭?,如果說松陽是'最后的江南秘境’,那楊家堂就是'秘境中的秘境’。”于是,楊家堂有了筱隱·家堂,于是,有了后來的故事。
古宅尋幽
曉莉說,楊家堂是質(zhì)樸的、低調(diào)的,像一個英華內(nèi)斂的女子。楊家堂宋氏是傳家累代、才俊輩出的世家,擁有庭院深深、重檐疊屋的宅邸。但不同于一般的名門望族,宋氏追求的是樸實無華。沒有雕梁畫棟,沒有浮夸裝飾,梁架是原木本色,夯土墻鮮見裝飾,門扇窗格也是本地農(nóng)宅常見的樣式……
筱隱·家堂延續(xù)著同樣的氣質(zhì)——低調(diào)內(nèi)斂。筱隱即小隱,取“小隱于野”之意。和這個綠水青山間的古村一樣,筱隱·家堂沒有刻意雕琢的設計,只是置入了些必要的、讓人能夠高標準舒適居住的現(xiàn)代設施。這種“無為”不全是因為“筱隱·家堂”所依托的兩處大宅被列入歷史建筑需要保護,更因為三百多年前的大宅主人已經(jīng)把房屋設計得夠完善了,作為繼承者,曉莉認為盡可能地避免擾動,努力呈現(xiàn)它本來的樣子,再現(xiàn)三百多年來古宅主人的鄉(xiāng)間生活,就是對原主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對客人最大的善意。
這種生活是《朱子治家格言》,是《宋氏宗譜家訓》,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器具質(zhì)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是黛瓦覆蓋的屋頂、光影生動的檐下、氣息蒼然的木墻、精致細密的窗格、幽幽的天井、朦朧的灶間、吱嘎的樓梯……今天來到筱隱·家堂的朋友,依然能夠在幽靜的老宅里,在明朗的星空下,在雨中的軒窗前,在搖弋的燭光中,體味古人的生活,可以毫無阻礙地與三百余年的時光對話。
小隱于野
在筱隱·家堂,像是住進了一個普通的鄉(xiāng)村人家,沒有讓人拘束的客套,一切都是親切的、隨性的、自由的。興致來了和陌生的有緣人喝茶品酒、談天說地,心情煩躁了一個人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全憑自己喜歡。曉莉說,不被打擾的自在是最舒服的狀態(tài)。
因為遇見楊家堂,因為筱隱·家堂,曉莉融入到松陽的大家庭中,成為松陽的一分子,她不再是這里的過客,而是這里的家人。
她喜歡這里的淳樸民風。宋氏家風在楊家堂傳承,這里的村民純真質(zhì)樸,有文化有修為。她說起一件小事。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楊家堂的人氣一如既往地火爆,筱隱·家堂也很快滿房。村里只有一個小停車場,入住旅客的私家車停在哪兒就成了難題。筱隱·家堂的一對荷蘭籍客人將車停在了村民的家門口,晚上移車時不小心刮到了村民的車。由于語言不通,村民只好聯(lián)系筱隱·家堂的工作人員。但當外國友人登門向村民道歉并提出賠償時,村民拒絕了賠償,他要的只是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有“對不起”三個字就足夠了?!斑@件事讓我很觸動,所以來我們這里的客人對村民評價都很高?!?/span>
她更喜歡這里“小隱于野”的生活樂趣。得益于松陽對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利用和對全域旅游的開發(fā),宅院不再是孤立的宅院,村落不再是孤立的村落,鄉(xiāng)居不再是簡單的住宿,山間古道和田間小陌將這一切連成了一個景觀豐富、文化深厚、既古又新的鄉(xiāng)間生活網(wǎng)絡。從筱隱·家堂出發(fā),沿著古道徒步,就有機會穿越幽深的密林,登上壯美的茶山,涉過清淙的山澗,邂逅茫茫的云海,遇到滄桑的古村。
來筱隱·家堂,不是簡單的留宿,是古宅尋幽,是“小隱于野”,是過一種自在的悠閑生活,是品味早已遠去的如詩歲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