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超然賞《蘆花寒雁圖》 吳鎮(zhèn)平遠繪煙霞,超然用詩詮釋它。 七言雖短寓意深,三分入木評此畫。 賞畫《蘆花寒雁圖》 超然 荻葉生寒草帶霜,蘆花似雪水含光。 誰憐雙雁成詩韻,偏感孤舟入畫鄉(xiāng)。 《蘆花寒雁圖》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系元代畫家吳鎮(zhèn)①于元至順元年(1330年)所作。 當年文學界對屈原《莊子》、《漁父》詞賦中描繪的漁父,在文學作品中得到重視后,漁父形象便成為避世脫俗、清高孤潔、浪跡江湖、不為他用的隱士化身。由于元代在中國歷史上,是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并統(tǒng)治奴隸漢民波及全中國的朝代,其民族歧視政策,使大量文人都采取古典繪畫,以人文意蘊不與之合作的態(tài)度進行反抗。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漁父清高、避世、逍遙的形象為諸多隱士(文人墨客)所仿效,吳鎮(zhèn)更是對漁父這種形象品質情有獨鐘。 此圖系吳鎮(zhèn)使用“三遠法”中之平遠,使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盡收其中。畫面中江天遼闊,遠山如黛,石灘叢樹,蘆荻隨風搖曳,蘆花恣意繁茂,野趣橫生。蘆塘深處,一葉扁舟橫斜,舟中一人向遠處眺望,不遠處兩只寒雁飛向畫外,此舉打破了蘆塘的寂靜。遠處浩渺的湖面,起伏平緩的山嵐,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整幅畫面呈現(xiàn)出一派蕭瑟荒寒之境。 這幅畫隱藏一個關于“家”的敏感話題。歸飛的大雁忘記了歸家的事,在中國藝術中,有暮鴉賓鴻的說法,詩畫中出現(xiàn)的鴻飛點點,往往表達的是“歸”的思想。這里的大雁(鴻)卻不是歸飛何急,而是避人急,在蕭散的天地中自由自在。而于蘆花叢中閑蕩的小舟,沒有急急的歸家欲望,而在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優(yōu)游閑蕩。 畫中雙雁起飛,漁父仰首展望等細致描繪,使周邊環(huán)境更近人意,并巧妙地把漁父安排于水面一個較突出的位置。 此圖畫幅不大卻意境深遠(縱83.3 橫27.8厘米)。畫面采用三段式構圖,平行的披麻皴。橫向鋪開,除了漁父和寒雁外,《蘆花寒雁圖》中的大多物象都能在“五代南唐”董源《寒林重汀圖》中找到,可見董源對吳鎮(zhèn)畫風的影響。 董源②在縱181.5 橫116.5厘米《寒林重汀圖》現(xiàn)日本珍藏于日本兵庫縣黑川文學院中。此畫采用粗皴筆,其苔點則兼用渴筆、焦黑、亂鋒之法為素空處作畫,互相掩映,黑白對比展現(xiàn)層次的多端。畫中的垂柳簇列面相而視。他在運筆上采取迅疾,用墨和力均很飽滿。有種麻生蓬中自然直,兩岸呼應相對看感。有種村舍延綿,遠景近景成一片的奇異效果。董源畫技法高超,陰面以碎筆打點,或聚或散,不僅有線、有點而且墨色恰到好處,確系難得一見的絕世佳作。 《蘆花寒雁圖》 ![]() 《寒林重汀圖》 注: 1. 吳鎮(zhèn)(1280年-1354年),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元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2. 董源 (934-約 962 ),又名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進賢縣)人。五代繪畫大師,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董源與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南唐國主李璟以為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 2021年7月15日張漢陽于老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