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663年,吐蕃噶爾·東贊???????????????率兵攻打吐谷渾,吐谷渾敗走涼州附唐朝,國滅。 公元670年,大唐西域安西都護府的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四鎮(zhèn),盡收吐蕃制下。 東滅吐谷渾,西納安西四鎮(zhèn),吐蕃王朝一時間全面開掛青藏高原,給大唐西部邊境造成了極大的危險。 公元670年,唐高宗任薛仁貴為邏些(娑)道(看來目標(biāo)直指拉薩)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為副總管,率軍十余萬,浩浩蕩蕩遠征吐蕃。 是年陰歷8月份,薛仁貴部進入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草原),并命副總管郭待封筑防且存放輜重糧草于此地。 薛仁貴自己率精銳進軍烏海(今青海興海縣索托湖)。 噶爾·欽陵贊卓?????????????????????????,即唐書中的欽陵,也稱起政。 噶爾·東贊次子,出生于公元640年~645年間,卒于公元698年。 就是他,擔(dān)起了這一次迎擊薛仁貴的軍事重任。 欽陵贊卓以嫻熟的高原作戰(zhàn)經(jīng)驗,集中四十萬兵力,誘敵深入,薛仁貴貿(mào)然入進,挫敗吐蕃小部人馬。 而欽陵卻率主力繞道奔襲唐軍后路輜重,恰遇不聽薛仁貴部署、貪功攜輜重糧草徐進的郭待封,兵敗不支,輜重糧草全部落入欽陵贊卓之手。 薛仁貴得知,不敢再進,退守大非川。欽陵則順勢以極大的兵力優(yōu)勢,合圍痛擊受挫的唐軍,薛仁貴部大敗,死傷略盡。 薛仁貴、郭待封、阿史那道真與欽陵約和才得以生還。 唐蕃大非川戰(zhàn)役,吐蕃全面勝利,唐朝遭受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軍事失利。 欽陵贊卓,經(jīng)此一役,名聲大振。 此后,唐蕃大小戰(zhàn)役,凡欽陵親率,常占優(yōu)勢。 尤其公元678年,大唐派李敬玄率兵18萬征討吐蕃,論欽陵親率大軍迎戰(zhàn)。 唐軍大敗,工部尚書劉審禮以及王孝杰被吐蕃所擄。 公元685欽陵贊卓任吐蕃大論???????????,至698年的13年間,僅4年坐鎮(zhèn)朝中,基本遠征在外。 這期間的唐史,以“論欽陵”記載之,且成為了唐朝以及西域周邊政權(quán)軍隊恐懼并仇恨的吐蕃第一戰(zhàn)神。 然而,欽陵名聲大噪,功高蓋主,終招致吐蕃王室猜忌。 由于噶爾家族在吐蕃政權(quán)內(nèi)部矛盾和權(quán)力之爭中內(nèi)訌,家族另一支投唐。 加之后期,一度被太后沒廬·赤瑪蕾和贊普赤都松贊打擊。 整個家族可以用“內(nèi)外交困、腹背受敵”來形容。 公元698年,論欽陵統(tǒng)兵青海,贊普以狩獵為名集合軍隊誅殺欽陵黨羽千人,并召欽陵。 欽陵贊卓已知大禍臨頭,遂擁兵自重,贊普討伐,欽陵軍隊未戰(zhàn)自潰,本人飲憾自殺。 吐蕃一代杰出名將、第一戰(zhàn)神就此隕落。 著名藏史學(xué)家王堯先生這樣評價:“大論欽陵,是吐蕃一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 ——小話·?????????? |達叔微藏史 參考資料: 《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王堯、陳踐譯注 《吐蕃史稿》| 才讓 《吐蕃噶爾氏家族研究》|扎西當(dāng)知 《吐蕃大相論欽陵考述》| 索朗平措 文字|達叔 小話|不失敬畏和尊重 歡迎您關(guān)注【小話 · xizang】 點擊文頂“小話xizang”,就可以訂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