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崔氏詩詞選 (崔嫣然、崔子忠、崔澂、崔孤竹 即崔慶昌、崔應(yīng)賢) 崔嫣然詩選 崔嫣然,字重文,小字媚兒,同母姊累文,字倩,曲中稱曰二文。嫣然少機(jī)警,知文史,所居有景閣,返照入窗,則庭柳扶疏,玉禽花鳥,影現(xiàn)壁間。房幃清朗,書帙橫陳。好與名人詞客游。程孟陽亟稱之,以為北里之女學(xué)士也。詩四首錄一:《別黃立龍》絕句:九月江南似小春,園中疏柳一時黃。曉燈欲暗將離室,不道離人畏曙光。 《別黃玄龍絕句(四首)》
曉燈欲暗將離室,不道離人畏曙光。 年代:明 作者:崔嫣然 《別黃玄龍絕句(四首)》
妝樓直對長干道,愁見行車起暮塵。 年代:明 作者:崔嫣然 《別黃玄龍絕句(四首)》
從來歌板銀罌地,多為傷離不忍行。 年代:明 作者:崔嫣然 《別黃玄龍絕句(四首)》
此曲由來能解恨,一時凄切半緣君。 年代:明 作者:崔嫣然 崔子忠詩二首 崔子忠,1644年逝世,明畫家,初名丹,字開予:改名子忠,字道母,號北海,青蚓(一作青引),生員,曾游董其昌之門,李自成克北京后,絕食死。(梁清標(biāo)《畫譜序》亦作“道毋”),原籍北海(山東省萊陽市)人,后移居順天(即北京)。其好友梁清標(biāo)在其所輯刻崔子忠所繪《息影軒畫譜》序中稱崔子忠:“天啟時為(順天)府庠生,當(dāng)生于萬歷年間?!庇终f他“甲申之變,走入土室而死”,當(dāng)卒于1644年。周亮工記他“年五十病,幾廢之。后遭寇亂,潛避窮巷,無以給朝夕。有憐之而不以禮者,去而不就,遂夫婦先后死”,當(dāng)生于萬歷二十二年(1594)前后,根據(jù)《書畫記》和《神州國光集》等史料著錄,崔子忠的繪畫作品涉及面很廣,在人物、山水、花鳥方面都有涉及,但以繪人物的特長,與陳洪綬并稱為“南陳北崔”。他作畫用紙或絹素,沒有定數(shù),或為卷軸,為中幅冊頁,為扇面,似乎很隨便。他的同代人孔尚任在《享金簿》中稱:“萊陽崔子忠,號青蚓,人物稱絕技。人欲得其畫者,強(qiáng)之不肯。山齋佛壁則往往有焉。后竟以餓死。予得十八尊者一卷,筆意超邁,神氣如生,每一尊者俱有自制小贊,字與畫皆儒筆墨?!保ㄒ姟睹佬g(shù)叢書》第一集第七輯)。周亮工《書影擇錄》稱:“畫家工佛像者,近當(dāng)以丁南羽、吳文中為第一,兩君像一觸目便覺悲憫之意,欲來接人,折算,衣紋、停分、形貌猶其次也。陳章侯、崔青蚓不是以佛像名,所作大士像亦遂,欲遠(yuǎn)追道子,近逾丁吳,若鄭千里輩,一落筆便有匠氣,不足重也。”(見《美術(shù)叢書》初集第四輯二三七頁)崔子忠的書畫,孔尚任推為“儒者筆墨”,而亮工以貶低丁南羽、吳文中、鄭千里等人物畫家,來提高陳、崔兩家的繪畫地位,雖有可值得商榷之處,但在明清以來以仿古為能畫,筆筆講出處,處處要師承,非某宗某派則為野狐禪,畫壇了無生氣,特別是山水畫。自明董其昌畫分南北宗,提倡文人畫,至清代的四王、吳惲等,把山水畫拔高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相形之下,人物畫是不被重視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看重陳老蓮、崔子忠,并把他倆并稱為“南陳北崔”,是有其特殊意義的。 《西山滴水巖二首》其一
洞腹藏元氣,山根養(yǎng)洑流。白云朝出宿,知是繞神州。 年代:明 作者:崔子忠 《西山滴水巖二首》其二
絕壁洪荒在,陰疇晦朔并。古潭龍夜語,徐戛應(yīng)泉聲。 . 年代:明 作者:崔子忠 崔澂等詩選 《偶題》
折桃華,贈離別,卻憐春色已無多。 年代:明 作者:崔澂 朝鮮詩人崔慶昌(崔孤竹)詩二首 朝鮮詩人崔慶昌,即崔孤竹。與白光勛、李達(dá)齊名,并稱“三唐詩人”。 有《孤竹遺稿》[G]/ /見《韓國文集叢刊》( 第 50 輯) . 首爾: 民族文化推進(jìn)會,1990:16. 白光勛的《寄崔孤竹》、《陵齋懷崔孤竹》等五言古詩,具有魏晉風(fēng)范,是白光勛有意識地向陶淵明等魏晉詩人學(xué)習(xí)所取得的成果。崔慶昌《挽玉峰》云: “筆得鍾王妙,詩羞魏晉卑。”白光勛在《贈崔孤竹關(guān)西之別》中,發(fā)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慨嘆: “相思莫浪許,君不見天地從來一逆旅。人生百歲內(nèi)去來,榮落猶寒暑。得之不得皆命耳,敢以外物為悲喜。且盡一杯酒,去作風(fēng)月主。” 朝鮮詩歌界充分肯定了以崔慶昌(崔孤竹)、白光勛為重要代表的“三唐詩人”在扭轉(zhuǎn)宗宋詩風(fēng)方面所取得的歷史功績: 許筠在《鶴山樵談》中雖然指出了白光勛等“三唐詩人”宗唐詩歌的不足,但肯定了其“由是學(xué)者知有唐風(fēng),則三人之功亦不可掩矣”的奠基者地位; 女詩人許蘭雪軒在其《遣興( 其五) 》詩中稱贊道: “近者崔白輩,攻詩軌盛唐。寥寥大雅音,從此復(fù)鏗鏘”; 權(quán)韠《任寬甫紈挽詞》也有詩贊曰: “我國于為詩,好尚唯蘇黃。中間崔白輩,稍微歸盛唐。雖然喜清麗,古氣頗凋傷”; 李晬光在其《芝峰類說》中言: “我東詩人,多尚蘇黃。二百年間,皆襲一套。至近世崔慶昌、白光勛始學(xué)唐?!碑?dāng)然,他們都以“崔白輩”( 崔慶昌、白光勛) 指代了包括李達(dá)在內(nèi)的“三唐詩人”。在白光勛、崔慶昌等“三唐詩人”的帶動下,當(dāng)時的很多詩人都開始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唐詩,朝鮮朝由學(xué)宋為主導(dǎo)的詩壇真正走上轉(zhuǎn)學(xué)唐詩的道路。 《仙桂曲題月娥帖,和蓀谷韻》
玉簫歸去瑤壇上,羅襪寒深一寸霜。 年代:明 作者:崔孤竹(慶昌) 《李少婦詞》
梁家之子鸞鳳雛,珊瑚玉樹交枝株。池上鴛鴦本成匹,園中蛺蝶何曾孤。 丈夫壯志仕遠(yuǎn)方,山川阻絕道路長。兒女含情不忍別,一別那堪腸斷絕。 高梧葉落黃花香,忽驚今日重陽節(jié)。佳晨依舊復(fù)誰在,滿苑茱萸不堪采。 更上高樓望遠(yuǎn)天,天涯極目...... 年代:明 作者:崔慶昌(孤竹)
風(fēng)塵回首幾番春,案牘堆前白發(fā)新。 夜半慣成林下夢,明朝依舊未歸人。 年代:明 作者:崔應(yīng)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