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都在 默默關心你
昨晚,鄰居家傳來陣陣爭吵聲。他們家,住著一家四口,婆婆帶孩子,夫妻倆去上班。 每天下班回來,媳婦都會帶著指責性地語氣說:“今天太陽這么好,怎么被子不拿出去曬一曬”;“今晚又吃炒青菜,沒個新意”…… 而婆婆呢,聽不進去就回懟媳婦,聽得進去就不吭聲,板著個臉,生悶氣。 晚飯時,媳婦跟老公商量:“我很多同事都將小孩送去上早教,聽說能學到很多東西,要不,我們也去試試?” 婆婆一聽,就急了:“去什么早教,那都是騙人的,還不是玩,在那地方玩要花錢,還不如我?guī)е!?/span> “媽,早教怎么會是騙人的呢?人家都是專業(yè)老師,你不懂,就別亂說?!毕眿D忙于指正婆婆。 “兒子,聽聽,你看看你媳婦是怎么跟我說話的?”婆婆連忙找兒子搬救兵。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都有道理,吃飯吃飯?!眱鹤于s緊出來和稀泥。 這樣的場景,在鄰居家經(jīng)常見,三天兩頭鬧出矛盾,發(fā)生爭吵,我們也見怪不怪了。 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婆媳矛盾無絕期”啊。只要有婆媳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婆媳關系,就成了全家最難處理的關系。 一:婆媳關系為什么這么差?雙方都有原因中國有句古話,叫“多年媳婦熬成婆”,好像只有當了婆婆,在這個家里才有權利,才能說話算數(shù)。 可是沒曾想,這幾年社會進步太快,女性地位大幅度提升,人們漸漸意識到,在一個家庭里,不能光憑婆婆做主,年輕媳婦,也要為自己爭取相應的權利和利益。 所以,就造成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婆媳關系開始變差,雙方都有原因。 1. 婆婆:我是家里的長輩,我說了算大多數(shù)婆媳居住在一起的,婆婆都有一種代入感:我才是家里的女主人,這個家是我兒子的,兒子家就是我的家,我是家里的長輩,應當我說了算。 我有一個姑母,為人強勢,愛管事,自己家管不完,回到娘家還要管,所有親戚都討厭她。 有一次,我回娘家,在廚房里洗碗,她端著個茶杯走進來,開始指手畫腳:“對,碗就該這么洗,廚房就應該這么收拾,把廚房整理干凈,才像個家。” 那一刻,我強忍住心頭的怒氣:“要你管,我這么大人還不知道怎么做家務嗎?”但我還是控制住自己,不回應她。 每次回來娘家,姑母都要在眾親戚面前數(shù)落她的媳婦:如何如何不好,三天兩頭跟她爭吵。 我心里面想,就憑你這種“愛管事,分不清界限”的性格,能不發(fā)生矛盾嗎?媳婦給小女兒報了英文早教班,你要嘲諷個半天,說媳婦錢多沒地花;媳婦想給大女兒買部鋼琴,你第一個出來反對。 我這個姑母,就是跟鄰居婆婆一模一樣的女人。 記?。毫嗖磺遄约旱奈恢?,手伸得太長,總想當家里的女主人的婆婆,沒有不遭人嫌棄的。 2. 媳婦:小家是我和你兒子組建起來的,我才是女主人現(xiàn)在的年輕女性,自我意識漸漸覺醒,也了解到,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才是第一位。 所以,年輕媳婦會認為:小家是我和你兒子組建起來的,我才是女主人,當然大小事情都應該我說了算。 像鄰居家的媳婦,想給孩子報早教,正是想學習如何做人家母親,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是好事情。 而婆婆呢?心頭一急,就將媳婦想當一個好母親的念想給澆滅了,媳婦能不生氣嗎?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如果夫妻關系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fā)言權,那么這個家庭就會穩(wěn)如磐石。 所以,媳婦想要做主,想擁有第一發(fā)言權,出發(fā)點是對的,但是說話的方式和溝通的途徑不對,就導致了與婆婆之間的隔閡,以為針對她。 二:婆媳之間如何和睦相處?緩解矛盾需三步走1. 婆婆要有界限感,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別管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何況是兩只母老虎。 婆婆幫兒子媳婦帶孩子,居住在一起,要始終記得與兒子媳婦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要有界限感,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別管。 有些婆婆肯定覺得很奇怪,我跟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保持距離,那不是笑話嗎? 但你是否忘記了,你的兒子,已經(jīng)成年成家,已經(jīng)為人夫為人父。他的身上,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兒子的角色,他還有丈夫、父親的角色。 所以,婆婆要適當?shù)胤攀?,別什么都管。兒子媳婦,想當家作主,想要當好父親好母親,你應該感到高興,別阻止他們去學習,哪怕到頭來發(fā)現(xiàn)錯了,那也是在學習為人父母的路上,就當作一次試錯的機會。 你要記住,你的兒子和媳婦,才是一個小家里的核心,才是共同體。 2. 媳婦要學會尊重老人的意見,好好商量,抓大放小媳婦想當家作主,太正常不過了,也是一件好事,說明家庭責任心重,顧家。但是呢,也不要忘記了,婆婆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關心家庭大小事,也是出于好心,也是想為兒子媳婦減輕壓力。像鄰居媳婦想要報早教班,這是目前社會上的趨勢,很多人都想了解,但是價格昂貴。 做媳婦的,切莫婆婆說一句自己的意見,就著急反駁。一方面老人的思維水平比不上年輕人;另一方面,老人的見識跟不上潮流;第三方面,也是老思想作祟,想省錢,沒什么壞心眼。 媳婦要學著有話好好說,不要上綱上線,進行人身攻擊,好好商量,學著抓大放小。 大事上,跟老公好好商量,解決對策;小事上,能管就管,管不了就給婆婆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自己也能輕松一點,省時省精力,何樂不為? 比如出太陽婆婆沒曬被子,千萬別著急指責婆婆,也許她是帶孩子太忙,忘記了。你可以這樣建議說:媽,這幾天太陽很好,有空的話,被子拿出去曬曬哈,睡覺也舒服點。 3. 婆媳出現(xiàn)矛盾時,男人及時出面協(xié)調聰明男人兩頭瞞,傻子男人兩頭傳。 《都挺好》里的蘇明哲就是這種傻子似的男人,看似高學歷高收入,名校畢業(yè),其實,就是個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男人。 蘇明哲想接蘇父來美國養(yǎng)老,妻子吳非說公公不是有耳水失衡的毛病,不適合坐長途飛機嗎? 蘇明哲想都不想,直接就將蘇母不想來美國伺候兒媳坐月子,將耳水失衡的帽子亂扣到蘇父頭上的真相,就給抖了出來。 吳非一下就生氣了,害得自己的母親,為了照顧自己,提前兩年辦內退,損失不少退休金。 婆媳矛盾、翁媳矛盾,在這個時候就埋下了根。 聰明男人,不僅不會給老婆和父母制造矛盾,還會巧妙地協(xié)調矛盾,及時出面解決。 將面子給足自己的親媽,在親媽面前說說自己老婆的好話;將里子留給老婆,在老婆面前,關起門來,說說自己的媽,年紀大,見識少,才會說出這么沒水平的話。多夸夸老婆,讓她知道,自己,一直都是向著老婆的。 這樣,婆媳矛盾,才不會鬧得很僵。 婆媳之間,原本沒有什么關系,只是因為同時愛著一個男人,才產(chǎn)生了交集,才成為了婆與媳。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產(chǎn)生矛盾,不要怕,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都要始終明白自己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離,劃清界限。婆婆不該管媳婦太多,總想當女主人。媳婦也要學會尊重婆婆,抓大放小,小事可以征求婆婆的意見,讓她找到存在感和重要性。 男人也不要偏幫一方,要么只站在親媽一邊,冷落了老婆;要么只站在老婆一邊,指責親媽,要當起婆媳之間的潤滑劑。婆媳之間,才能和諧共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