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之道,讓人生更美! 
—— 藝術道 ——

201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專業(yè),獲學士學位。同年被保送為研究生,導師為唐勇力教授2014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專業(yè),獲碩士學位。因成績突出,被選為中央美院首屆“青年英才駐留計劃”成員,繼續(xù)留校創(chuàng)作一年創(chuàng)作隨筆: 我喜歡宋畫,因它具有恬靜平和之美。在快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缺失了并且渴望重新獲得宋人那份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平和。為了繼承宋畫的精髓,我嘗試古為今用的創(chuàng)作方法,讓宋畫以新面貌回歸當代人視野,也讓自己的當代繪畫創(chuàng)作加入平淡中和的古典氣息。 
宋人畫畫講究細致入微,卻松緊得當,勾線自如,沒有固定的章法,必要時采取“沒骨”法,以展現(xiàn)生物的靈動性。這就要求我在處理當代人物時也應工寫結合,使用筆手法與宋畫統(tǒng)一和諧。在用色上,我將當代人物統(tǒng)一在畫面柔和的色調中,不能出現(xiàn)太跳的顏色。但在造型上,人物裝扮要表現(xiàn)出當代感,讓這種當代與古代的視覺感受交織于整個畫面,產生律動感。 
我希望觀眾看到我的作品時,既仿若時空穿越,回到宋代,領略那蘊含著天地萬物之美的深切情致;又彷佛深處當下,閑暇中帶著幾分思索。  嵇馨,雖在中學時期為理科尖子生,然而無心插柳,卻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她,深受家庭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熏陶滋養(yǎng),對工筆人物畫興趣盎然。其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本碩七年求學,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藝術視野。其近期畫作常以中國宋元繪畫為切入點,將當今人物置入自己內心所營造的特定空間,消除和打破了時空的隔閡,使得人物與背景、作品與觀眾之間雙雙建立了新的視覺場域和共鳴空間。而這種新的樣式嘗試顯然是建立在其對畫面較強的把控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倘若進一步追問,這種自發(fā)性的嘗試也源自于其自身所受的學院傳統(tǒng)教育,更得益于其導師——著名工筆畫大家唐勇力先生的點撥與影響。關于這一點,我們不難從嵇馨工筆畫作之中所呈現(xiàn)出的“寫意性”這一特征得到明證。當然,嵇馨作品的特殊之處,還在于其畫作之中除了表達傳統(tǒng)元素與當代人物之間的關系之外,經常伴有詼諧、滑稽、逗樂的因子蘊含其中,而這顯然也與嵇馨自身的性格與行為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難看出,人物形象的真實再現(xiàn)加之畫面氛圍的用心營造使得嵇馨逐漸形成了屬于自身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既沒有工筆畫中常見的制作刻板,亦沒有當下一般畫家的跟風俗氣。除上述之外,嵇馨畫作之中并不排斥西方繪畫的元素,相反,我們會時常在其畫作之中尋找到中西方繪畫的有機契合之處。正如畫者自己所言,“我深入學習東西方繪畫藝術,先將它們像因式分解一樣,把核心內容提取出來,再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將提取出來的東西重新排列組合,為我所用?!闭窃谶@一點上,使得其作品呈現(xiàn)出較多的包容性、趣味性和時代性。古人有“道進乎技”(莊子)或“技進乎道”(魏源)的說法,主要是在講“技”與“道”兩者互補的辯證關系。顯然,嵇馨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漸領略了工筆畫之要義,并不斷在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深化“技”與“道”之關系,以精妙的細節(jié)和富有情趣的筆墨耐人尋味,不斷領悟藝術承載的文化精神,確立屬于自己的工筆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方向。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