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ce Munro “加拿大的契訶夫” 又譯愛麗絲·門羅,1931.07.10~ 前言 “小說不像一條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里面,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zhuǎn)轉(zhuǎn),觀察房間和走廊間的關聯(lián),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看,外面的世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而我想讓讀者感受到的驚人之處,不是'發(fā)生了什么’,而是發(fā)生的方式?!?/span> PART01 主要作品及成就 PART02 人物經(jīng)歷 1931年,芒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休倫縣文海姆鎮(zhèn)的一個以飼養(yǎng)狐貍和家禽為業(yè)的牧場主家庭。母親是學校教師。艾麗斯十幾歲時開始寫作,并于1950年在西安大略大學就讀期間發(fā)表了第一篇作品:《影子的維度》。 1949年,艾麗斯進入西安大略大學主修英語,在校期間做過餐廳服務員,煙草采摘工和圖書館員。 1951年,她離開大學結(jié)婚,移居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她的女兒 Sheila,Catherine和Jenny相繼出生于1953年、1955年和1957年,Catherine出生后15個小時便不幸夭折。 1963 年,芒羅夫婦移居維多利亞,在那里創(chuàng)辦了芒羅圖書公司。1966年,他們的女兒Andrea出生。 ![]() 1968年,艾麗斯·芒羅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獲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譽,一舉贏得了當年的加拿大總督獎——加拿大的最高文學獎項。在此之后她又出版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書中講述了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故事,它們合起來構(gòu)成了一部長篇小說。 1972年,艾麗斯回到安大略,成為西安大略大學的住校作家。1976年,搬到安大略省克林頓鎮(zhèn)外的一個農(nóng)場,后來又從農(nóng)場搬到克林頓鎮(zhèn),從那以后一直住在那里。 ![]() 1978年,艾麗斯·芒羅的小說集《你認為你是誰?》出版,這也是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故事,它在美國出版時采用的標題是《乞丐女孩:弗羅與羅斯的故事》。這本書為她贏得了第二次總督獎。 1979年~1982年,芒羅游歷了澳大利亞、中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1980年,她同時擔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與昆士蘭大學兩所大學的住校作家。 2002年,芒羅的女兒Sheila出版了兒童時代的回憶錄:《母親與女兒的生活:在艾麗斯·芒羅陪伴下長大》。艾麗斯·芒羅的故事經(jīng)常發(fā)表于各類刊物,比如《紐約客》、《大西洋月刊》、《格蘭德大街》、《女士》以及《巴黎評論》等等。 ![]() 2004年,芒羅的代表作《逃離》出版,奪得當年加拿大吉勒文學獎,并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書。2009年5月,芒羅榮獲第3屆布克國際文學獎。2012年,在出版最新小說集《親愛的生活》 朋友(Dear Life)后,芒羅宣布封筆。 2013年10月10日晚7時,201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加拿大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獲此殊榮。據(jù)CNN報道,艾麗斯·芒羅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加拿大國籍作家。 ![]() 2013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82歲的艾麗斯·芒羅因健康原因無法親赴瑞典,她的女兒Jenny出席了頒獎典禮并代她領獎。 ![]() PART03 創(chuàng)作特點&藝術(shù)特色 ![]() 故事背景 短篇女王門羅芒羅的很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的Horon縣為背景。突出的地方性是她的小說重要特點。另一個特點,是故事的無所不知的講述者,一邊講述一邊對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情進行理解。很多人因為芒羅筆下的小鎮(zhèn)場景而把她跟美國南部的鄉(xiāng)村作家相類比。 ![]() 婚姻家庭 芒羅作品的一個常見主題(尤其反映在她的早期作品里)是正在步入成年的女孩子面對自己的家庭和她成長的小鎮(zhèn)時所面臨的兩難處境。在她的作品中,例如2001年出版的《仇恨、友誼、禮儀、愛、婚姻》和2004年出版的《逃離》中,她的主題轉(zhuǎn)向中年人、獨身女人以及老人的勞苦。 芒羅對婚姻暴力現(xiàn)象關注較多,多數(shù)作品從側(cè)面審視婚姻暴力。例如,短篇小說《父親們》描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社會中婚姻暴力的普遍性,小說里有來自農(nóng)莊、鄉(xiāng)鎮(zhèn)、都市的三個父親形象。近期作品《逃離》和《空間》則揭示了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心理互動。這兩篇小說十分鮮明地呈現(xiàn)了傳統(tǒng)男性氣質(zhì)規(guī)約下施暴者的特征,他們是身體強壯的體力勞動者,強勢、有主見、控制欲強,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具有超越女性的力量。 ![]() 由于受到傳統(tǒng)父權(quán)社會對女性氣質(zhì)定義的影響,芒羅筆下的女性具有順從、柔弱等特征,因而無法獲得人格的獨立,擺脫婚姻暴力的影響。 從芒羅對婚姻暴力的描寫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加拿大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社會公眾意志對婚姻暴力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由默許到干涉,再到建立完整體系對婚姻暴力雙方實施救助的過程。這一過程反映了西方婚姻倫理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在女性主義運動的影響下,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對女性自我意識的尊重。 ![]() 心理刻畫 艾麗絲·芒羅繼承了心理現(xiàn)實主義這一創(chuàng)作方法,她通過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的形象,進而以反映客觀世界所處時代的精神面貌。遵循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她把自己的藝術(shù)觸角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其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波動和變化來預示人物的命運。她的心理描寫藝術(shù)手法特別而深刻,刻畫程度與審美視野的深度性、豐富性和多元性,在整個世界文學史上也被認為是一流水平的。 ![]() 作品人物 芒羅筆下的人物跟威廉·??思{和弗蘭納里·奧康納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樣,經(jīng)常需要面對根深蒂固的風俗和傳統(tǒng)。但不同的是,芒羅的人物對事情的反應沒有那么強烈。因此,具體就她筆下的男性人物而言,可以說芒羅掌握了描述普通人的精髓,而她的女性人物卻比較復雜。 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男性通常都被描述為理性、客觀的、主動的、獨立的主體,而女性則是感性、主觀任性的、被動的、依附的客體。但在艾麗絲·芒羅的作品中,雖然男性與女性有其在社會空間中的差異性,但無論男性、女性都是理性、客觀的,若說有差異,僅僅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其作品中,就隱含著這樣的思想:男性與女性在其人生的某個片段,可能并沒有差異,可能是非理性的,特別是女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男性和女性,都轉(zhuǎn)變?yōu)榭陀^、理性的,反映了客觀的、理性的存在。 ![]() 芒羅的作品充滿濃厚的地域色彩,并以真實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繪制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文本世界。芒羅的故事大都源于她的親身經(jīng)歷和見聞,很多內(nèi)容都是根據(jù)她的回憶復現(xiàn)的。記憶對于芒羅而言是最豐富的靈感之源。雄心勃勃的母親、逃避現(xiàn)實的父親、敏感愛幻想的女兒、孤獨壓抑的成長等等,這些都在芒羅的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她用創(chuàng)作來傳承記憶,并用記憶來豐富和深化敘述,利用時空轉(zhuǎn)換將記憶、想像和現(xiàn)實生活打碎重新組合,最終使讀者進入到她所書寫的記憶世界。 ![]() 語言 芒羅使用簡練而清晰的語言、對細節(jié)的嫻熟把握賦予她的小說“令人矚目的精確”。芒羅的敘述揭示出生活含混的多義性:“諷刺與嚴肅同時出現(xiàn)”、“神圣莊嚴的箴言與炙熱的偏見”,“專門而無用的知識”,“尖利而快樂的 狂暴音調(diào)”,“庸俗趣味,冷漠無情,以及由此帶來的歡樂”等等。芒羅把奇妙與平常并列,兩者相互截斷、交織,直接地、毫不費力地為作品注入生命。 時空轉(zhuǎn)換是芒羅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的常用手法,藉此將記憶和現(xiàn)實生活打碎重新組合,這也表現(xiàn)了她想表現(xiàn)的觀點:看世界,或許有新的角度,文學就可以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世界。 ![]() ![]() END ![]() 關注我們 一個長久陪伴你的公眾號 微信號|jbjihua 聲明:本文配圖選自相關新聞資料圖片及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