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人風采 詩人簡介 
 跋 明朝嘉靖年間,陜西省三原縣鄉(xiāng)賢馬理先生上三原北垣邵村訪友。主人姚小山是一介寒士,家道不豐,做了一頓麻食面款待先生。時逢端午節(jié),主人陪馬理先生逛馬牛村集(今馬額鎮(zhèn))。吃了老郝家甑糕,馬理先生連連叫好,夸贊是“人間至味”;還即興給店家題寫了店名:老郝家“人間至味”甑糕鋪,又惠書了一幅嵌字“甑糕”的回文聯(lián):甑盈米糯米盈甑,糕滿棗紅棗滿糕。一時間,老郝家甑糕鋪前觀者如堵,大家都為馬理先生“有學問,沒架子”而喝彩。     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伍子胥含冤自殺尸體被投錢塘江,曹娥為救父投身曹娥江,詩人屈原殉國投汨羅江。是日祭祀先賢,代代相傳,形成了尚賢的傳統(tǒng)。端午節(jié),尚賢節(jié)。處處鬧節(jié)慶,各地異中同。舉國吊屈原,三原憶馬理。特發(fā)此小詩,溯源以證之。 馬理訪友上北垣, 端午佳話代代傳。 口啖珠璣夸至味, 筆走龍蛇書門聯(lián)。 土厚民淳鄉(xiāng)誼重, 才高德馨大儒賢。 如今新俗鬧節(jié)慶, 門插艾葉甑糕甜。 注:〖馬理〗(1474-1555年)字伯循,號溪田。明三原(今屬陜西)人。正德進士,授稽勛主事,調文選。因與郎中不合,引疾告歸三年。起考功主事,因諫帝南巡,杖于廷。未幾,送母還鄉(xiāng),乃設教于武安王祠。藩臬為建嵯峨精舍以居生徒,從游者眾。嘉靖初,起稽勛員外郎,因伏闕爭大禮,下詔獄,復杖于廷。尋轉考功郎中。時按例考察外官,內閣冢宰各挾私忿,欲去廣東、河南、陜西三省提學魏校、蕭鳴風、唐龍,理力爭之,乃止。后擢南京通政,起光祿卿。未幾,告歸。閱十年,復起南京光祿卿。尋引年致仕。陜西地震,與妻皆死。理師事王恕,又與呂涇野、崔銑友善。其學墨守主敬窮理之傳。嘗謂“見可行之仕,唯孔子可以當之,學圣人者當自量力”。故每出仕不一二年即歸,歸必十數(shù)年而后起,綽綽于進退之間。崔銑曾稱其“愛道甚于愛官”。他認為,《大學》乃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真氏所衍唐、漢、宋之事,非《大學》本旨。真氏所衍,止于齊家,不知治國平天下皆本于慎獨工夫,宋儒所造,大率未精。登進士第時,曾因此見失問者之意,故欲填首甲而降之。理當時名望甚高,為孝廉、游太學時,即“名震都’下”,“名重外夷”。高麗使者曾錄其文以歸;安南貢使亦曾以理“尚未登仕籍”為問。 
 END 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激發(fā)民族奮進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