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鏈接:3個拜托焦慮的知識整理術。 小編再隆重介紹一下自己: 從2016年12月成為筆記達人,之后成為筆記俠思維導圖分舵成員,以及筆記俠知識卡片分舵舵主,先后幫筆記俠制作精品課《衛(wèi)哲商業(yè)實戰(zhàn)40講,刷爆你的思維盲區(qū)》、《精準表達:人人都需要的精準表達術》兩個系列課程的知識卡片。 北辰青年本次活動主打的話題是記憶,所以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運用知識卡片進行知識記憶。大家可以看到當天的課件也是用知識卡片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下面就是我當天分享的路線圖: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一部分: 首先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他們之間的差別,到底是什么? 金剛石與石墨 因為C原子排列順序不同 組成金剛石的碳原子呈正四面體的結構,好像空心的蜂窩一樣。這種結構使原子間相互的作用力很大,十分堅固。而組成石墨的碳原子是平面六邊形,是層狀的,層與層之間很容易相對滑動,這種結構使石墨比較柔軟。 磚塊與房屋 單獨的磚塊堆積起來的墻很容易倒塌;而房屋有地基、基礎鋼筋、頂梁柱鋼筋作為結構,所以更牢固。 你和別人知識的吸收 很多小伙伴說,讀完一本書有時候感覺很無感,不知道收獲了什么,或者能記住的極其可憐,甚至只能記住其中的一句話,或者某一個知識點,如果讓她向別人轉述這本書說了什么,傳達了什么觀點,他不知道從何說起。 而有的小伙伴,看完一本書,能很快的獲悉這本書的框架以及講各個章節(jié)的邏輯線,知識點鏈接起來,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說到底,這類小伙伴就是有框架意識,懂得積累知識晶體,然后腦海里存了大量的知識晶體,當他們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們很快的將知識跟知識晶體聯(lián)系起來。這種特殊能力就是根據(jù)知識適配合適的知識晶體進行記憶,而知識晶體的框架穩(wěn)定,那么知識也不容易忘記,就更容易記住。 所以,
既然知識晶體這么重要,那么有哪些好的常用的知識晶體呢? 在《透過結構看世界》這本書中,有一個結構羅盤,這里的結構很明顯,基本上不用怎么梳理就能明白,但是有的知識看起來并沒有強邏輯和聯(lián)系,那我們自己可以嵌入知識晶體,使它變得結構化,方便我們記憶。那么在我做知識卡片的過程中,也總結出來了一些經(jīng)常用的知識晶體,我覺得這些知識晶體更試用于做知識卡片運用,我將常用的知識晶體分為以下幾類: 線性分區(qū)記憶 當我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為了方便記憶,我會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設想一個腦容量存儲空間,把知識分成一塊一塊的放到每個區(qū)域。所以就有了這些分區(qū)方式,其中各個晶體又可以演變成其他風格的,比如路線型的又可以分為S型或者直線型,曲線型之類的。 還有的知識,他們本身存在一些線性關系,那我們可以做成四象限,坐標軸的模型。 圓形發(fā)散記憶 有的知識點是存在發(fā)散鏈接的,那我會啟動自己的發(fā)散思維,比如單中心發(fā)散,雙中心發(fā)散,線性發(fā)散,立體發(fā)散、同心圓發(fā)散模型等等。, 方形拼接記憶 第三種我起的名字是方形拼接記憶,因為對于有的知識點,他們內(nèi)部可以分為很多的塊狀,每個塊狀可能有流程關系,或者簡單的平列關系,或者是上下金字塔關系,那拼接起來也可以組成一個知識晶體。 同樣,卡片上的我也做了一一個知識羅盤提供保存大家記憶參考。大家可以保存一下。 前面講了知識晶體有一個關鍵詞就是結構化,那跟知識卡片有什么關系呢?知識卡片又是什么呢? 筆記俠文龍給知識卡片賦予了一個定義:
所以,知識卡片就是將知識內(nèi)容晶體化、結構化、可視化,方便我們理解和表達。所以直觀來說,可以理解知識晶體的一種視覺化。 知識晶體,能幫我們鎖定知識,容易記住,也不那么容易忘記,那么,為了讓我們的大腦儲存足夠多的知識晶體,養(yǎng)成讓知識結構化,晶體化、可視化的習慣,我們就可以用知識卡片作為一種記筆記的方式,來訓練我們的知識晶體化,結構化思維。 對于本身就有知識晶體的文章內(nèi)容,我們只需要從自己的腦海中調(diào)出合適的晶體進行適配,來進行記憶; 而對于沒有強聯(lián)系或者明顯的知識晶體的內(nèi)容,我們就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想象一個新的知識晶體來容納知識方便記憶。 所以,知識卡片的功能就體現(xiàn)在: 1、深度學習:更好的消化和輸出,學習更高效 在和知識卡片分舵的小伙伴一起做同一篇文章的知識卡片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知識卡片是一個深度學習與思考的過程,因為我們對于同一個知識總結出來了不同的知識晶體結構模型,所以有著不同的理解程度,不同的構思,對于晦澀難懂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想法。當兩個人在相互碰撞和梳理的過程中,我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更透徹了。那在做個功能上,我們可以用知識卡片的形式做讀書筆記卡、微課學習卡 2、復盤呈現(xiàn):可視化的表達方式,復盤更高效 如筆記俠的精品課程,我們每一篇文章后面的課程卡片,都是總結復盤用的,把每一講的重點挑出來,按著邏輯把知識點進行鏈接組合,形成相對應的結構,知識更可視化,也更容易理解記住。我們保存卡片,可以隨時從卡片發(fā)散還原知識全貌。 那在做個功能上,我們可以用知識卡片的形式做培訓卡、課程卡 3、知識傳播:經(jīng)典知識保存,分享,傳播,隨時查閱 好的內(nèi)容或者思維工具做成可視化知識卡片,便于保存,分享,傳播。比如用知識卡片做讀書筆記PPT,就可以導成長圖傳播。 既然知識卡片有這么多好處,那大家一定會好奇知識卡片是怎么做的,包括他的工具以及制作方法。 知識卡片工具的選擇,我習慣選擇PPT,對做卡者的要求低,不需要你成為PPT高手,功能也還是挺強大的,做知識類卡片足夠用。而事實上,我們只是把他當作一種筆記記憶方式,所以,工具只要簡單夠用就行。 所以用PPT做知識卡片 ,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具體的做知識卡片的步驟,主要分為6步驟,我簡稱:三讀二精貼一檢測
最后給大家呈現(xiàn)一下我之前做知識卡片的幾個應用場景:
第一個應用場景是微課知識復盤卡。這是當時幫筆記俠做的46張知識卡,在這張卡片的底部我提到了,做知識卡片的第一個原則就是: ①交付力第一原則 梳理邏輯和提煉準確的要點永遠是最重要的,不要一昧的追求美觀,華而不實。
第二個應用場景也是筆記俠的微課知識卡,是精準表達系列的。在這張卡片底部我提到了知識卡片的第二個原則: ②慎選知識晶體原則(1) 要根據(jù)邏輯框架選擇知識晶體,而不是將知識硬往你的知識晶體里面塞。所以你在粗讀的時候,您的邏輯框架是你知識晶體的雛形。
第三個應用場景是我當時讀完古典老師的《躍遷,高手的技術》這本書后,做的23張知識工具卡。基本上是純文字的,沒有什么晶體和圖案,這樣那個的圖片交付力可以,容易懂,但是缺乏結構化和可視化,也是我當時做的1.0版本。 這張卡片底部提到的原則也是: ②慎用知識晶體原則(2) 難懂的地方,為了交付能力強,就會塞例子,內(nèi)容就會多,我們就要找能排下內(nèi)容的結構,再在能塞下內(nèi)容的結構上談美觀。
第四個應用場景也是我做的《刻意練習》讀書筆記,當時是用的橫版的,最后是拼成了一張長圖。這張卡片提到的原則就是 ③精簡原則 知識卡片一定要有主題,要聚焦,與主題不相關的,再好的內(nèi)容和金句也不要;例子也只在難懂的地方塞。 最后,講一下好的知識卡片標準:交付能力決定能否讀懂;視覺美觀決定卡片停留的閱讀時間和傳播度。所以一張好的知識卡片的交付力和視覺美感要并存。 以上,全部分享,歡迎各位對知識晶體感興趣的小伙伴提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