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一場雨,居然下了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年半的雨量。這場雨,讓我們停下腳步,在喀什古城這個叫徠寧文旅的民宿里坐下來,慢慢閱讀面前這個千年古城。
2100年的時光荏苒,卻沒有在這里烙下任何的疲憊蒼茫,喀什依然是鮮活的,生機的,像一首雋永的詩,沒有石破天驚的詩句,卻越讀,越讓你沉醉,越品,越覺得余味悠長。
生活,依然是這座城市的功能和主題。每天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它瑣碎繁雜的生活,婚喪嫁娶,喜怒哀樂,用千年前的土陶器皿品酒飲茶,三三倆倆的老人坐在街邊的木椅上,下棋,聊天,頭上的朵帕小帽,更增添了一抹風趣。
游客的熙熙攘攘,從早到晚的人流和匆忙,一點沒有影響到他們。
兩千多年前,它就容納了四大古文明的匯入,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華五千年文明,都在這里烙下深深的痕跡,一層一層凝聚在高臺上,老墻老屋,古風古韻,依然恪守著千年前的模樣。
土陶,應該是喀什噶爾的符號。高臺民居,維吾爾語的本名叫“闊孜其亞貝希巷”,意為“高崖上的土陶”。據說,過去,這里家家會做陶。
“疏勒國……王治疏勒城……有市列”,這是2100余年前張騫在《漢書·西域傳》里,對喀什古城最早的文字記錄。那時,她就那樣熱鬧了。張騫所見到的疏勒城,儼然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國際市場。如此城郭,成為中西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古代絲綢之路北、中、南線的西端總交匯處,也就不難理解了。說她是“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一點不過分。能夠融匯四大古文明,也就順理成章了。
都說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在喀什,還流傳有下半句:不到古城游,不算到喀什。
不僅有胡楊,還有模戳!
制陶也是。
徠寧文旅民宿的三個合伙人都喜歡傳統(tǒng)文化,就覺得傳承是一種責任!
說起徠寧,三個年輕人不無自豪的說:徠寧古城,曾是喀什古城的前身!
隨意走進街邊的西域古夢,原來是間攝影工作室。獨特的維吾爾族服飾,土墻木門,金黃的胡楊,瞬間,你就是那婀娜多姿的維族姑娘。
走在喀什噶爾土墻土屋的街巷里,仿佛穿越了千年。站在那里,不由的就把自己沉浸在它的歷史里兜兜轉轉,再躁動的熱鬧也打擾不到這縷思緒。那些斑駁的往事,越來越清晰。
無論外面如何嘈雜吵鬧,這里,總能用它的從容沉穩(wěn),它的一石一瓦,陶冶你的浮躁!
在它古樸厚重的滄桑歷史掩飾下,仍然有一城悠閑自在的漫生活!
街道上款款走過的女子,婀娜多姿,化著精致的妝。也是一道風景。
狹窄的小巷子里,我把自己安插進去。想象著千年前的這天,發(fā)生的故事。
走著走著,被烤包子的香味吸引,走到一個叫“家鄉(xiāng)味茶餐廳”的飯館。老板說,每個人都說自己的烤包子是正宗的,只有游客說好才算。
他叫阿不都熱合曼,是土生土長的喀什噶兒人,他的家族在古城生活了數百年,到他這里已經是第六代了。他母親是教師,父親是廚師,他初中畢業(yè)就去專業(yè)的機構學習做維族菜,學了五年,拿到國家二級廚師證,到現在,做餐飲已經25年了。
他的經營理念是,用最傳統(tǒng)的手法,做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美食,供遠方的游客品嘗!讓游客知道,正宗的維吾爾族美食是什么味道,餐廳的每道原材料都是他自己親自挑選、把關。他說要做就做品牌,做口碑?,F在餐廳每天爆滿,成了古城的網紅打卡地!
喀什古城游覽 吃: 家鄉(xiāng)味茶餐廳 定餐電話:16699145567
特色:維吾爾族民間特色美食??景樱蛉獯?,涼粉,肚包肉,大盤雞。
住: 徠寧文旅民宿 定房電話:0998-2568300 1919004565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