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畫:焯焯 生活案例—— 我兒子小學是素質教育,雖然從沒補課,但基礎扎實,綜合素質不錯。 初一入學就是班級第一,而且所有小科滿分,全校上千人唯一一個。性格也算開朗,各種活動都參與,說話辦事也行。 初一下學期開始逆反,雖然也學得不錯,但明顯吃力。開始補課,但他不太適應密度很大而且枯燥的學習。 小學時八點半睡覺,初中天天得十點多,體力不支。而且難度大、很枯燥,他開始有點厭學,主要表現在不積極思考,抓不住學習重點,不太會合理安排時間,但是一些簡單工作卻追求完美。 補課后成績有回升,六到十名。老師說他思維很好,理科應該不錯??墒敲看味煎e在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個位數加減法,或者把題想的離奇復雜。競賽成績也不錯。 他逐漸被動學習,只能勉強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其余都不做。父母根本管不了,自己還弄不好。生氣了狠說一頓,能挺幾天。其實他只要一使勁兒,學的還行。 我覺得他主要是偷懶,另外方法不對??墒撬静宦牸议L說的方法。老師說的也當耳旁風。就自己天天瞎學。一說他什么沒做好,就找理由和借口。偏偏口才也還行,家長說不過他。我打他幾次,能學幾天,但態(tài)度不好。老公不讓打。 現在疫情加假期,學校也不補課,他天天自己學,不讓管??墒前嗉壢豪锝痰挠须y度的作業(yè)或是測試都不理想。簡單的挺好,書寫完美。請老師幫忙想想辦法,不想一個好孩子毀了,可是講道理沒用,他也不是不學,就是不真使勁。和家長關系還行,可不聽勸,我行我素。這到底是怎么了?孩子在想什么?為什么會不聽別人的?是家長肯定認可太少?還是天生自作聰明?初二關鍵時期不敢不管。可如何和他溝通呢?他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能說嗎? 明鏡解析…… 孩子“逆反”可能與家庭有突發(fā)性事件導致性格轉變有關,也有可能是孩子開始建立新的自我認知體系而做出的不同行為表現,比如以前覺得對的,現在發(fā)現不對了,這也是一個調整和測試的階段,比起學習情況,心理健康調整要更重要些! 小升初對于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重新建立學習習慣體系的過程,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新的教學環(huán)境,新的學習伙伴,新的管理制度,新的考核標準,新的知識體系,對于小學階段沒有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習慣的孩子來說,無一不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而孩子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去體驗,去調試,去總結,也要做出選擇。所以,看似小學階段比較聽話的孩子,在此時,因為新產生的心理活動而導致了與小學不同的邏輯思維體系和行為模式,父母恰恰被這個“假象”所蒙蔽了,甚至忽略了父母自身的成長,而只關注孩子的改變,但就是這個改變才是成長,否則一成不變的人就不符合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畢竟身體也發(fā)生著變化,何況心理(性格)呢? 對于適應新學習模式的階段,需要父母重新引導并給予孩子更多、更寬、更大的自主權,比如時間和計劃的安排,允許自己與小學不同,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允許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關注心理健康的成長情況……而這些都是父母先要去關注和培養(yǎng)的,青春期的孩子最不愿意談論的就是成績(學校的學習情況),除此之外聊什么都行,所以,父母可以把握一條綱領:要親子關系還是要學習成績?真實情況是當親子關系和諧融洽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提升了。更何況,學習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兒,誰能左右的了呢?不是不管,也不是不能說,而是怎樣做的問題??梢愿鶕拥男Ч麃砼袛?,如果是和順的就是做好了;反之,則需要調整。切忌期待使用無效的方法得到新的結果,這是自欺欺人的想法,而且是“霸權思想”,在現代的親子關系上需要慎重。 總結,父母關注孩子的成長一定要向前看,過去的只是孩子的經歷,證明他做到過,同時,不能作為對比的參考,因為沒有可比性(不同階段的心理活動有不同的行為表現,也就有了不同的結果)。父母容易走入的一個家教誤區(qū)就是希望孩子“恒定發(fā)展”,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想法,既然是恒定的,怎么可能發(fā)展呢?而且,人是有心理活動的,自然就不能恒定了。父母需要了解和尊重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事實,否則一定會矛盾不斷,沖突升級,相信沒有人愿意看到這個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