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90后的初一年級班主任,在班會課時給孩子們觀看普及性教育的視頻。 當有男生嘲笑女生月經(jīng)期時,這位班主任嚴肅地告訴孩子們: “月經(jīng)期是全世界女性都要經(jīng)歷的事情,并沒有什么羞恥的,請尊重每一位女性?!?/span> 很多人為這位年輕老師拍手叫好,也為這個班的孩子們感到幸運,因為他們擁有一位有思想、有方法并且很“大膽”的老師。 沒錯,是很大膽。 孩子的性教育有多難? 來自《小康》雜志與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曾對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調查顯示,僅有1.5%的受訪者通過“父母教育”獲取性知識,排在“中國人獲取性知識的渠道排行榜”最末位; 而在“男性獲取性知識的渠道排行榜”上,“父母教育”僅僅占0.6%;還有53.5%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有接受過”性教育。 調查還顯示,中國人獲取性知識的主要渠道,一是“網(wǎng)絡”,高達24.5%;二是“自己在實踐中逐漸摸索”。 直到今天,大家仍然認為“性教育”是個很尷尬的詞匯; 在含蓄的中國文化中,把“性”說出來是很不“文明”和“禮貌”的; 一些專業(yè)的教育人士也在做性教育方面的嘗試,卻總是引來非議。 比如,杭州某小學組織“讀書漂流”活動,發(fā)給正在讀二年級的學生一本《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卻被家長投訴; 理由是書中部分言辭、圖畫過于直白,包括出現(xiàn)男女生殖器名稱等,不利于孩子性健康教育。 最終,這套書被迫收回。 現(xiàn)實情況是,每當遇到孩子問關于性的問題,大部分父母又難以啟齒,大多數(shù)人采取的態(tài)度是胡亂掩飾過去就行了,或者用一些“浪漫”的說法做一個童話般的解釋,然后繼續(xù)心安理得地做一個“偉光正”的家長。 如果正面普及性常識的路被掐斷了,可想而知,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會怎么做呢? 網(wǎng)上一項關于“大學生性觀念與性行為”的小調查, 調查顯示: 其中,男生有85.7%、女生有44.0%瀏覽過性的相關網(wǎng)站; 89.6%的男生和34.3%的女生近半年有自慰經(jīng)歷,而且,男女生對于自慰無師自通的比例分別是:55.2%、54.1%。 可見,人類思維成熟程度遠遠滯后于身體成熟程度。 如今,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類身體成熟所需要的時間明顯縮短,導致人們身體與思維成熟程度愈發(fā)的不同步,這恰恰構成了要把性教育時間適當提前的原因,而不是把性教育時間推遲的理由。 孩子的心身發(fā)展, 你真的了解嗎? 有一天,正在上初一的高偉,無意間看見父母放在床頭柜里的安全套; 他當時又羞又怒,在他的認知里,行為不檢點的人才會用這種東西; 于是,他生氣地跑去質問媽媽:“咱們家里為什么會有這種'臟東西’?” 面對高偉的問題,媽媽有些驚慌失措,跟孩子爸爸經(jīng)過一番討論之后,認為這樣的問題應該他爸爸出面來解決。 爸爸把兒子叫到房間,兩個人開始了促膝長談。 爸爸說:“媽媽是女人,很多事情不方便跟你說,咱們男人之間就可以好好聊聊?!?/span> 小偉聽到爸爸親切的表達,覺得爸爸把他當成一個男人而不是男孩,內心有了很大的認同感,愿意跟爸爸繼續(xù)聊下去。 爸爸說:“現(xiàn)在你的身體在發(fā)育,越來越接近成人,在不久的將來,你也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當你能夠承擔起一份家庭的責任,你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而這樣的事情,在每個家庭中都會出現(xiàn),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都會使用安全套?!?/span>
小偉一直沉默著,關于性知識,他內心的懵懂和迷茫越來越多,但隨著爸爸的耐心解釋,似乎也越來越明朗…… 一場“家庭危機”終于化解,不僅如此,整個家庭的氛圍更和諧,孩子更加信任父母了。 這個家庭給我們的方法和思路是:由于“性”問題相對“私密”,所以同性的家長把孩子帶到相對私密的空間來談比較好,而且交談的時候需要的是真誠、坦然和尊重。 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對于孩子的性教育問題都值得重視。 當我們回看《少年說》這位90后教師的做法,其實也很有借鑒意義。
就像這位學生說的,老師尊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把孩子當作成熟個體來對待,這首先就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美國心理學家喬西·西普在《解碼青春期》一書中詳細解讀了青春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 11-12歲——“誰喜歡我”, 孩子生活的焦點是被接受,家長需要給孩子肯定并且給予強大的安全感; 12-14歲——“我是誰”, 孩子生活的焦點是尋求自我,家長應該針對孩子的長處給予肯定; 14-15歲——“我究竟屬于哪里”, 這時候孩子希望結交更多的朋友,我們需要認識、了解并且認可他的朋友圈子。
面對青春期性別器官的發(fā)育,孩子更需要了解自己心身的變化,得到大人的鼓勵、支持和肯定; 只有更好地理解和正確看待這方面的知識,他們才能更順利地度過人生最艱難的階段之一——青春期。 當父母“心懷坦蕩”地讓孩子了解這是一門科學,孩子也一定會理性地看待這類問題。
如何成為性健康的家庭? 那么,如何教孩子正確地認識性知識? 首先,孩子6歲以下,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性別意識。 2歲左右的小朋友,會注意到性別的不同,父母可以讓孩子觀察自己的身體,觀察爸爸媽媽的外表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借助繪本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男孩和女孩有哪些不同。 與此同時,父母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選擇適當?shù)臅r機讓孩子明白: 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哪些事不適合當眾做,但可以在衛(wèi)生間或自己的臥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開做,等等。 4到6歲左右,孩子開始萌發(fā)“戀父”、“戀母”意識,這在兒童性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別意識形成的榜樣,異性父母則是孩子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的模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處理好彼此的關系,給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異性父母與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過度親密。
其次,呵護好孩子小學階段的成長。 6-12歲的孩子會出現(xiàn)的典型特征是“假同性戀現(xiàn)象”; 什么意思呢?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男孩喜歡與同性做伴,從事一些比較劇烈與冒險的游戲; 而女孩則喜歡與同性同伴一起玩跳舞、跳橡皮筋的游戲。 隨著孩子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性方面的問題也會不可避免的遇到,這時家長應該大方跟孩子談論,并給孩子正確的指引,讓孩子知道性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自己內心各種各樣的疑惑,都可以從父母那里得到答案。
第三,重點關注孩子青春期的發(fā)展。 隨著孩子青春期的來臨,女生會來月經(jīng),男生會出現(xiàn)遺精; 還會伴隨胸部變大、喉嚨變聲等第二性征發(fā)育; 并且開始對異性感興趣,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外貌和自己對于異性的吸引力。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需要真正了解什么是性行為,懷孕的過程,如何避孕,以及預防疾病。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還需要給孩子傳遞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讓孩子頭頂關于青春期的一團團迷霧能夠日漸散去。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如果我們把性搞得很神秘,那就會大大增加青年人對于這個問題的自然好奇心。如果成年人對于性問題像對待其他問題一樣,回答孩子們提出的一切問題,給他們所要求的或所能夠理解的知識,那么這些孩子就不會產(chǎn)生淫穢的觀念?!?/span> 總之,性健康的家庭,會培養(yǎng)出性健康的孩子,這些孩子長大后會成為性健康的成人。
那么,什么樣的孩子是性健康的呢? 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SIECUS)前會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黛布拉·W·哈夫納,通過30多年的性教育工作和研究經(jīng)驗總結說, 性健康的孩子具備這五個要素: (1)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豪; (2)尊重家庭成員,尊重其他的孩子和成人; (3)理解隱私的概念,能做出與年齡相符的決定; (4)在向父母詢問有關性的問題時,他們感到自在; (5)已做好迎接青春期變化的準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