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好友【昭德心理】并加入社群, 解鎖您的專屬管家贏取社群福利! 未婚生子,38歲的單親媽媽王子文終于正大光明地談戀愛了! 富二代男友吳永恩曝光,單身,32歲,從小接受高等教育,父親是商人,標準的富二代,重點是從不紙醉金迷。 網友們都炸了,怎么就能“攀”上這么一個優(yōu)質男,很多網友甚至認為吳永恩也只是一時間被愛情沖昏了頭腦。 單親媽媽的感情就真的那么不被看好嗎? 王子文的義無反顧,撕開了單親媽媽的遮羞布。 成為單親媽媽后, 還能享受甜蜜的愛情嗎? 當你成為一個單親媽媽之后,你對自己的身份是怎樣定義的? 可能很多單親媽媽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身份這個問題背后折射出的是對自我的認同感和接納感。 第一個身份:母親; 第二個身份:自己。 圖源:電影《單親媽媽的苦澀浪漫之路》 之前接待來咨詢的單親媽媽,有一個咨客印象很深,她告訴我,自己現在不想那么多,就想一心把孩子照顧好,但是又覺得自己很孤單,也渴望有人愛,不知道怎么辦。 后來我告訴她,做母親的角色已經超過了做自己的角色。她想了想后眼淚刷地下來了。 很多時候,作為單親媽媽,往往容易把母親的身份排在自己的前面,覺得自己以后要照顧好孩子,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但其實在成為任何其他角色之前,你還是你自己。 圖源:電視劇《隱秘的角落》 還記得《隱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陽媽媽嗎?有一次,馬主任問她自己和她的關系是不是可以確定了? 但是朱朝陽的媽媽卻否認了,因為怕影響孩子,怕孩子接受不了。 這也是過度強化了母親這一角色,當你僅僅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母親的角色,你的潛意識里就自動屏蔽了愛情的降臨。 所以重新去定義自己的身份,你會發(fā)現本質上你還是一個單身女青年。 當你認同自己的這個角色,你就能更好地打開自己,讓別人走近你,了解你,也就有擦出愛情火花的可能。 圖源:電影《老師!》 沒錯,我確實是一個單親媽媽,可那又怎樣呢?我自信,上進自律,依然配得上美好的愛情,我也依然能夠全然做自己。 而作為單親媽媽,所謂幸福的開始,就是你要相信自己配得上一切美好的東西。 單親媽媽在追求愛情的路上有著怎樣的考驗? 單親媽媽這個群體,的確不容易,她們再次選擇愛情所要面臨的壓力,往往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曾有人做過統(tǒng)計,對于單親媽媽再婚的難易程度: 帶男孩的單親媽媽>帶女孩的單親媽媽>離異無子女性>未婚女性 往往能認同女人離異的但不一定真的能接受,能接受離異女性的但不一定能接受她的孩子。 社會上對單親媽媽的聲音也并不包容: “你一個單親媽媽,有什么好挑三揀四的?” “離了婚還帶著孩子的女人真的不行!” “你帶個女兒也就算了,還是個兒子,真的很難?!?/span> “除非是自己實在找不到喜歡的人,不然不會找單親媽媽!” ...... 這些聲音的背后,是對單親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久而久之,單親媽媽會產生自我懷疑,當然最終被困住的還是內心的那個自己。 單親媽媽很容易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受周圍人的影響,產生較低的自我配得感,內心會一直縈繞著一個聲音“我不配”。 樂嘉曾在他的博文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單親媽媽在感情面前最深的困境,很扎心但也很現實。 對本來自我認可度就不高的單親媽媽來說,社會的偏見和標簽化就是更大的創(chuàng)傷。 單親媽媽該如何讓感情走的更遠? 當單親媽媽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之后,該如何繼續(xù)是擺在她們面前最大的問題。 修復上一段婚姻里的創(chuàng)傷,在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覺察自己殘留的不合理信念,這是單親媽媽是否能把握住下一段婚姻的關鍵。 有一個來訪者曾經找到我來咨詢,有過一段婚姻,前夫很愛撒謊,愛賭博,經濟上全依賴女方,最后實在無法隱忍選擇離婚。 兩年后又遇見了另外一個男人,雖然男方對她還不錯,對女方的兒子也很好,談了一年結婚,但是好景不長,男方只要外出應酬,女方就高度不信任,可以把電話打爆,回來后還要大吵,甚至會搬出男方以前的事情說個沒完,最后兩個人都累了,這段婚姻又以失敗告終。 咨詢中她告訴我,感覺男人都是不可信任的,經歷了上段婚姻很沒安全感,感覺自己得了疑心病,所以當我老公告訴我他有應酬晚點回來時,我都會覺得他是不是身邊有女人,我前夫就是這樣。 很顯然,這位來訪者因為上段婚姻的創(chuàng)傷未修復完成,把“男人就是不可信任”的這一過度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帶入到了下一段感情,以偏概全,一竿子打死所有男人,在感情里豎起了天然的屏障。
圖源:節(jié)目《怦然再心動》 所以當你在感情里經歷了同樣的場景,不妨先冷靜想想,到底是對方真的沒做好,還是喚起了你以前的創(chuàng)傷,腦補了很多的內心戲。 如果是后者,你需要回到自身,覺察自己的需要,并真實直接地表達,而不是情緒化宣泄。 記住,任何一段感情里,對方沒有義務去承擔你未曾修復的創(chuàng)傷部分。 單親媽媽也需要增強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簡單點說,就是個體在感情里對自我自信度的評估。 當你進入到一段親密關系時,每天可以記錄一件能感受到對方對你付出愛意的事情,能夠幫助你重啟對幸福的感知力,比如: 他今天和你表白了,和你一起規(guī)劃未來; 他陪你吃了你最愛吃的甜品; 他帶你去看了日出; …… 當你不斷積累,就有了一份愛的清單,而“被愛”的這個信念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正向的強化,同時不配得感也會一點點的減退,直到內心被愛填滿。
圖源:節(jié)目《怦然再心動》 在孩子的問題上,盡早坦誠地溝通和自我暴露,雙方交換意見,避免感情越談越深,卻因孩子問題彼此沒有坦誠相待,而止步不前。 從來沒有對別人坦白過自己過多私生活的王子文,直接對吳永恩承認了自己有一個孩子的情況,因為決定了想要和他在一起,在坦白前,王子文肯定也做好了一些心理準備,但是最后還是勇敢地說出來了,而吳永恩的態(tài)度是不介意,甚至有些心疼,內心也是被王子文這份真誠打動。 此外,在開始一段新的感情前,可以和孩子來一場深度的對話,更好地探索孩子對母親開始一段新感情有什么想法? 這是一個雙向輸出的過程,同時也要在孩子面前更好地表達自己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及需要,讓孩子清晰地了解到媽媽也是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同時媽媽還是媽媽,給他的愛不會少。 不要事先開啟自我預設(孩子肯定不能接受我戀愛的),而拒絕對你有好感的人。
圖源:節(jié)目《怦然再心動》 孩子是每個單親媽媽最堅強的鎧甲,但也不能成為自己追求幸福道路上的軟肋。 也許你成不了王子文,也可能無法遇見吳永恩,但是你有重啟幸福的鑰匙,顧影自憐才是最大的絕望。 用你的小手點亮在看,讓我們?yōu)槊恳粋€勇敢的單親媽媽(乃至單親爸爸)們加油,你們值得屬于自己的幸福。
作者:蝎子的瞳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