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來源于一家煙火 ,作者 Vincent ![]() 文 / 文昌 1.聚散 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說:' 人有聚就有散,聚時喜歡,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感傷,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兒開的時候兒叫人愛,到謝的時候兒便增了許多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想起黛玉這番話時,上海正下著雨,陰沉的天空,濕漉漉的地面,與朋友小聚回來,在嘀嗒的小雨里走著,并未撐傘,談不上開心,也不至于悲傷,只是想著如何將今天跟兩位朋友聊天的內(nèi)容總結并形成文字分享給大家。 關于聚散,我倒不如黛玉那般感傷和悲觀。有人約,自然愿意聊一聊,聚一聚,如果沒有安排,也沒關系,安靜做點自己的事情也不錯,不主動,不拒絕,當然也還是會負責任的。換句話說,由于個人經(jīng)歷以及長期的生活習慣,對情感需求的缺口并沒有那么大,也可能很大,自己并沒有意識到而已,久而久之,自己不愿出去,別人也不容易走進來。 2.時間管理 最近悟到了,時間是冥冥之中一切的主宰,時間在哪里,成就自然就在哪里。周一晚上靈光乍現(xiàn),仿佛發(fā)現(xiàn)了真理一樣激動,因為這個想法點亮了一個看待問題的角度,也給了很多問題接近本質的解釋。 此前只是知道,如今是深切的感受到。聯(lián)想到彼得德魯克對于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記錄時間,然后分析時間,優(yōu)化改善自己的時間管理。前蘇聯(lián)科學家柳比歇夫一輩子記錄時間,計劃時間,分析時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用時間衡量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一天真正有效地工作時間并不長,而真正想要達成一個簡短目標的有效時間并不需要那么多,貌似漫長,只是有效時間的跨度較長而已。 再結合《刻意練習》里提到的有效練習時間的積累,驟然發(fā)現(xiàn)很多專業(yè)問題不會,很多技能練習不到位,大部分情況下是投入的有效時間和精力不夠,而不是我們本身能力有問題。很多人際關系沒有建立起來,因為不愿意投入時間進行經(jīng)營,了解彼此。所謂一見鐘情,那是見色起心,或者說一眼就看穿對方的,那是悟空的火眼金睛,我們凡夫俗子還是得花時間一起經(jīng)歷,才能靠近真人一二。 那如何有效記錄和管理時間呢?首先針對單一目標,那就先計劃 100 個小時再說。不管怎么干,只要是跟這個事情有關,在學習,在努力靠近就算,做完一個小時,就劃掉一個小時,慢慢的就會有成就感,而且可以有效的評估工作量。這樣就繞開了個人的畏難情緒,意識到不會只是暫時的,凡事有個過程,積累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會了,反倒是事情遲早都要做,不如早點執(zhí)行,早點結束,可以專心忙別的目標。 然后針對自己希望改進的習慣進行記錄,比如玩了多長時間手機,看了多少部電影,閑聊花了多少時間,記錄得多了,也就知道哪些是無謂的浪費,哪些是有效的積累,摸清楚當前現(xiàn)狀之后,再一點點有意識的改進和積累。 如何衡量對目標的投入,如何表達對一個人的誠意呢 ? 時間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3. 職場交流 久未聯(lián)系的朋友早上來了電話,一口氣聊了快兩個小時。就工作遇到的問題,職業(yè)發(fā)展,家庭生活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也給了些自己的建議,有意思的是,朋友居然微信發(fā)來了總結,想著也分享給大家,同時在他總結基礎上,做了點補充! 1)不管是自身管理還是企業(yè)管理,應具備核心的三方面能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書寫和溝通能力。 現(xiàn)代職場上,為了保持核心的競爭力,我覺得是有幾個基本的能力對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還是挺重要的: 學習能力 :按照《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來說,就是不斷更新,更新自己知識體系的能力,行業(yè)在發(fā)展,公司也在進步,競爭無處不在,我們得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具備高效的學習能力,才能有效的面對職場的各種挑戰(zhàn)和競爭。 運動能力:中年男士的油膩是從不運動開始的,不僅是身材管理的需求,同時也是精力管理的前提,運動可以延緩衰老,同時也是減壓的方式,運動強度再大點,能夠持之以恒,也是對意志的磨練。 寫作能力:微信聊天,工作策劃匯報,書信往來,郵件溝通,無不是寫作能力表達的戰(zhàn)場,寫作也會反應個人的邏輯思路,知識儲備,閱讀量和詞匯量,精準表達自己的意圖,可以節(jié)省溝通成本,算是個人的底層邏輯吧! 溝通能力:現(xiàn)代職場中,只要是與人交流,其實都涉及到溝通問題,所謂溝通,無非是準確的傳遞消息,合理表達自己的意圖,按照需求說服別人。 2)向上管理(適應不同領導的個性和要求)能幫助我們明確目標,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向下管理幫助實現(xiàn)有效落地,提升目標的達成效果。 朋友不理解,為什么領導一句話,下面員工就得跑死馬?我是這么理解的,如果這個領導不是二逼的話,當然也確實遇到過些德不配位的二逼領導。一般領導下發(fā)指令基于他的收集信息下發(fā)的指令,只是不愿意告知更多的細節(jié)背景而已,此時在執(zhí)行指令之前,一定要跟領導明確好需求,同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給領導提供選擇題,然后再往下執(zhí)行,否則會費力不討好。 此外,要做好向上管理。領導是我們職場的第一客戶,這是個職場秩序的問題,同時維護好領導的心情,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在一定的信任基礎上,你才能更好地爭取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前一段提到的二逼領導,實在無法兼容,還是要考慮換崗遠離,并及時跳槽。 3)平常心看待每個人的所思所行,人都希望自己是被關注和認真對待的,但是過程總是粗暴跟簡單的,比如一件需要花時間、費精力干的事情,有人干成了會嫉妒,沒干成會借勢打壓。 抱怨,在組織里基本無處不在,因為那是逃避轉移責任最容易的方式。同時抱團取暖更容易找到同伴,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組織的團結,當然也只有弱者才會抱團,真正在做事情的人,想必也沒有時間浪費在這種抱團取暖之上吧! 在平庸的群體里,如果過于優(yōu)秀,容易造人嫉妒,這是人性的弱點,意識到這點后,學會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他們的弱點并不是你的問題,同時不要停止前進的步伐,繼續(xù)前進,因為群體是可以自由選擇的,至少你還有選擇公司的自由。 4)找到和珍惜每個階段的導師,在個人工作、生活成長方面得到進階,避免走很多彎路。 導師是可遇不可求的,每個發(fā)展階段的需求也不一樣,對導師的要求也不一樣,向優(yōu)秀的人學習,并集眾家之所長,也不失一種辦法。真到了一定狀態(tài),不需要導師指導時,不妨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幫助他人,如此也算是善行了。 4. 最后的話 為無為而為之是很有意思的出發(fā)點,也就是無欲則剛,盡可能的將事情做好,結果自然不會太差,但執(zhí)行過程不以目標牽引,又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呢?將做事當成對自我的修煉,不斷打磨自己的心性,自然會在某種精神自由的情況下,努力行事了。 ![]() 左岸記:夫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既然來都來了,為什么不好好地精彩一次呢?要努力學會做成一件事,因為每件事蘊含的方法和系統(tǒng)都能讓我們終身受益,面對一件事時,我們不要隨意放棄,而是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有意識地修煉,通過實際的行動來提升思維,改進行為,要向難處行,通過時間的累積,當把這件事做成的時候,任督二脈也會打通,成長的速度自然就會加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