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月棠 來源:HR新邏輯-HRL原創(chuàng)首發(fā) 嗨,這里是HR新邏輯-HRL 這周,在公司工作了3年的W感有點低氣壓,小邏輯了解才知道:他前陣子負責參與公司的一個合作項目,那段時間,因為身體問題,審核一個文件時出現(xiàn)了紕漏,導致后期的工作出現(xiàn)了問題。 之后成功地解決了,避免了經(jīng)濟損失,但W的直接領導卻牢牢“記住”了他,領導便認定他做事“不靠譜”,在后續(xù)工作分配和安排上,W和領導之間出現(xiàn)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職場上,公司里,你一旦被貼上“不靠譜”的標簽,所面臨的難題絕不僅僅是犯了小錯誤那么簡單。 “不靠譜”背后的面臨的困境,才更值得你警惕。 “不靠譜”的損失遠比你想像的嚴重 1、暈輪效應頻發(fā),優(yōu)點也會被蒙蔽 心理學上有一個暈輪效應,指的是人們對他人的認知首先根據(jù)初步印象,然后再從這個印象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特質(zhì)。 也就是說,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fā),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這常常使得很多人以既定印象來概括整體。 你如果被標明是“靠譜的人”,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huán)籠罩,并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zhì)。 如果你被標明是“不靠譜的人”,就會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huán)所籠罩,并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zhì)。 在這樣的語境下,就算被附加“不靠譜”品質(zhì)的你具備其他的職業(yè)優(yōu)點,領導也會視而不見,使得你很難改變領導對自己的主觀刻板印象。 2、遭遇信任危機,錯失“翻盤”機會 前同事Y剛入職期間工作總是丟三落四,被同事嫌棄,大家都不太愿意和她搭配工作。后來Y不斷努力,改變了以往的工作作風。 之后有一次,Y申請參與一個重要項目,但領導權衡后,考慮到項目的重要程度,不能允許有任何紕漏,以及她之前的工作表現(xiàn),就沒讓她參與。 Y很無奈,感覺晉升無望,只能辭職另謀出路。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她確實遭遇了信任危機,從而錯失了職場上“翻盤”機會。 相比于單純的錯誤而言,這種上下級之間長期的信任危機更令職場人心塞和無力。 3、人際關系冷淡,難以搭建良好人脈資源 職場上,人際關系可謂是最有效卻最難把控的人力資源。 當你被賦予“不靠譜”的品質(zhì)后,同事和領導可能會有意無意疏離你,你的人際關系便會趨于冷淡。 這樣下去,搭建優(yōu)質(zhì)的人脈和資源便難上加難,對你以后的發(fā)展也必然是有影響的。 做到4點,成為一位靠譜的人 1、“用心”,注重工作細節(jié)才能傳播好人脈 汪中求先生在《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中說: “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shù)人的多數(shù)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diào)的事。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span> 難事作易,大事做細才是職場成功的關鍵。任何一件小事、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讓結果產(chǎn)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戴維·帕卡德說的:“小事成就大事,細節(jié)成就完美?!?/span> 大多數(shù)時候,你在工作上能深刻記住一個優(yōu)秀的同事,除了專業(yè)能力外,無非兩點:一是對方的工作細節(jié)打動了你,二是其用心程度讓你折服。 這種好品質(zhì)更是一種“路人好感”的傳播和人脈的良性推廣,能幫助你樹立更加良好的職業(yè)形象,方便開展各項工作。 2、思考總結,才能突破能力天花板 《奇葩說》中,馬薇薇曾經(jīng)提到過,意義不是被賦予的,意義是思考出來的。 職場也是如此。 想起和前同事一起工作的那段時間,她剛畢業(yè)大半年,工作思維還沒有完全轉變,經(jīng)常被領導批評。 之后,她開始每天堅持手寫“反省書”,結合領導對工作上的批評意見,歸納自己的不足,每天工作的思考,一天一天改進、堅持,很快也就成長起來了。 2年后,已經(jīng)升為主管的她給新員工做入職培訓,總會提起這段剛入職的時光。并分享給新同事:只有善于思考,勤于總結,才能不斷獲得成長的營養(yǎng)。 主動的思考、總結,你才可能接近問題的本質(zhì),才能得到收獲,從而突破能力極限。 3、反饋,不推卸責任才能解決問題 《獵場》中,鄭秋冬和林拜一起開獵頭公司。之后鄭秋冬的前領導找到他幫忙獵取銀行行長。 鄭秋冬在經(jīng)過篩選推薦了趙見蜓,但是趙見蜓存在履歷造假,使得對方很憤怒,直接辭退了趙見蜓,并找鄭秋冬“算賬”。 鄭秋冬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主動承擔,及時反饋,最終解決了履歷造假的謎團,為對方公司又推薦了一名人選,自己也收獲了一枚精明能干的大將。 任正非在對新員工寄語時,反復提到責任心。他說:“沒有責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體奮斗的人,等于喪失了在華為進步的機會。那樣你會空耗寶貴的光陰,還不如試用期中,重新決定您的選擇。進入華為并不意味著高待遇,因為公司是以貢獻定報酬的,憑責任定待遇。” 所以,不推卸責任,能扛責,必成大事。 4、傾聽,準備充分再溝通更有效 《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到,如果我們只關心別人說了什么,并不考慮他的情況符合哪種理論,那我們是在診斷人,我們并沒有在傾聽。 職場上,切記沒有準備時不要開始,沒有能力時不要承諾。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 “在某些場合,對方說的話我們明明沒有聽懂,但還是會頻頻點頭甚至接話;也有的時候,我們能夠猜到對方接下來要講什么,便開始給出反應和建議?!?/span> 我們總會在遇到問題時著急去表達和評價,甚至是給出建議。但是我們卻從未察覺,這時候去接話,打斷別人往往是不妥當?shù)男袨?,甚至會成為職場工作的減分項。 因此,不妨認真傾聽問題,思考解決方案,帶著自己思考出來的解決方案去主動溝通,往往效果更為顯著,而不只是提出問題那么簡單。 寫在最后: 職業(yè)發(fā)展生涯中,我們很容易被人質(zhì)疑、吐槽,甚至是附加標簽。 我們能做的就是持續(xù)精進技能,做一位靠譜的人,這樣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踏實穩(wěn)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