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沒想到之前讀的書,寫得日更文,在這起作用了,只要將之前的文章用便簽法加以完善,這周作業(yè)就容易很多啦…… ![]()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主 題】“贏得”孩子 【片段來源】《正面管教》,第26頁 ♀? R——原文片段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愿意聽取你的觀點,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后,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下面的“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它能營造出一種讓孩子愿意聽、愿意合作的氣氛。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愿意聽你說了。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xiàn)這類問題時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作業(yè)分割線—————— ♀? I便簽 【what】 該片段介紹了一種通過尊重、理解、共情、合作的方式搭建親子溝通橋梁,從而“贏得”孩子的信任和認可,解決親子問題的方法。 【why】 ? 這么做的好處 1、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愿意和大人進行溝通; 2、能提高孩子在面對問題時的掌控力,幫助他們獲得自我認同感; 3、能緩解或化解親子關系間的矛盾、沖突,增進親子感情。 ? 不這么做的壞處 如果不是“贏得”孩子,而是通過打罵、威脅、命令、懲罰等方式暫時“贏了”孩子,那么,長期以往,可能會造成以下傷害: 1、對孩子的傷害 ① 孩子可能會形成察言觀色、依賴他人評價的討好型人格; ② 孩子可能會極其自卑、缺乏自信、沒有主見,或者是叛逆、暴躁、具有攻擊性。 ③ 孩子由于以上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出某些極端行為。 2、對家庭的傷害 父母與孩子無法溝通,親子沖突無法調(diào)和,導致發(fā)生無法承受的傷害。 ![]()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how】 1、主動用語言或動作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當下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向孩子確認你的共情和他的真實感受是一致的。 如——“我能感覺到你現(xiàn)在很不服氣,是嗎?” 2、告訴孩子,你雖然認同他的感受,但不認同他的行為,如果你能告訴他,你也曾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情,情感共鳴會更好。 如——“我知道你現(xiàn)在因為不準看電視很生氣,我小時候也和你一樣,但是,因為這件事就對大人大吼大叫,這是不對的?!?/p> 3、告訴孩子你對于發(fā)生在你們之間的事情的感受、態(tài)度。經(jīng)過了前兩步,孩子們會覺得他們的情感得到了理解,會很愿意聽你所說的話。 如——“媽媽現(xiàn)在也很難過,因為你沒有尊重媽媽?!?/p> 4、讓孩子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想不到,你可以提出你的想法,雙方一起協(xié)商,直到達成共識。因為孩子參與了問題的解決,他會很愿意為此負責。 如——“你認為應該怎么規(guī)定玩游戲的時間呢?” 【where】 ? 適用于 認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做到和孩子平等對話的人; ? 不適用于 專橫、專制,“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應該聽大人的”觀念根深蒂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