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四下科學】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單元復習題【可復制】

 品茗堂 2021-06-27

凌寒科學工作坊
40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公眾號
逸風軒浪
傳遞科學信息,助力科學教學
公眾號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單元復習題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冷和熱
1課、冷熱與溫度
、填空。
1、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要(輕拿輕放)。
2、電子水溫計,用來測量各種(液體)的溫度,精度(高),讀數(shù)(方便
3、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cè)壁)。
4、紅外線感應溫度計:探測物體的溫度時(不需要)接觸被測物,更(方便)、(快捷)。
5、干濕溫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判斷題
1、所有的溫度計都可以用來測量體溫。×)
2、物體的冷熱程度用高度來表示。(×)
3、讀取溫度計液柱示數(shù)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我們經(jīng)常喝溫開水,因為溫度太低容易燙傷。(×)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感覺水杯溫度時,一般先用(A)觸摸杯壁。
A、手背
B、手心
C、手指
2、溫度常用(B)來表示。
A、平方米
B、攝氏度
C、立方厘米
3、溫度計主要由(A)組成。
A、玻璃管、液泡、刻度
B、玻璃管、刻度
C、液泡、刻度
4、下列說法正的是(C
A、憑借自己的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是十分準確
B、把溫度計從液體中取出后再讀數(shù)
C、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變化幅度逐漸變小
四、準備一杯熱水、一杯溫水和一杯冷水,先將兩手的食指分別插入熱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時插入溫水中,比較手指的感覺。
:從熱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覺溫水是涼的;從冷水中拿出的手指感黨溫水是熱的。
五、怎樣可以準確地知道水的溫度?
:我們可以使用溫度計來準確地測量水溫。測量水溫時,溫度計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到容器的底和壁。要等溫度計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才能認讀,并且要讓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
六、探究一杯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假如繼續(xù)觀測下去,水溫會怎樣變化?
: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溫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如果觀測下去,一段時間后,水溫會跟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一樣,此時水溫便不再下降了。
 2課、熱脹冷縮
一、填空。
1、絕大多數(shù)物體在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這種現(xiàn)象叫作(熱脹冷縮)。
2、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3、酒精燈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
4、建筑物或路面留有伸縮縫是為了防止路面因受熱(膨脹)而損壞。
二、判斷。
1、銅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鐵球沒有。(×)
2、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
3、醬油受熱時,重量會增加,受冷時重量會減少。(×)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如果塑料瓶蓋擰得太紫,不好打開,只要把瓶蓋部分放人(B)、使瓶蓋膨脹、就容易擰開了。
A、冷水中
B、熱水中
2、室外架設(shè)的電線,夏天長度會變(A)    
A、長
B、短
3、壺中的水還沒燒開,水往外溢出的原因是(A)
A、水受熱體積變大
B、壺中的水增多了
C、熱氣把水擠出米了
4、自行車爆胎多發(fā)生在B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四、為什么癟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   
 答:因為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將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乒乓球內(nèi)的氣體變熱后體積膨脹,所以異乒乓球能夠復原。
五、銅球在受熱和冷卻后,體積會有什么變化?  
答:銅球熱后體更大;銅球冷卻后體職小。
六、說說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
1.打開燈帽,將燈帽豎放在燈旁。2.用點著的火柴從 燈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3.把被加熱物體放 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熱。4.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 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 
3課、水受熱以后
一、填空。
1、冰受熱后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做(融化)。
2.水蒸氣是水的氣體形態(tài),我們?nèi)庋凼牵床坏剑┑模?們看到的白氣是(小水珠)。
3、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
4.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時,水會沸騰,并 產(chǎn)生(大量氣泡)。
二、判斷。
1.常溫下,水是不會蒸發(fā)的。(×)
2.水、冰、水蒸氣由于它們的狀態(tài)不同,所以它們不是同一 種物質(zhì)。(×)
3、水沸騰后,如果停止加熱,就不會持續(xù)沸騰。(/)
4.水蒸氣的溫度一定比水高。(×)
5.蒸饅頭時冒出的“白氣”就是水蒸氣。(x)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在做冰融化的實驗時,記錄的溫度變化是(A)。
A、先上升,再不,再
B.先上升,再保持不變
C、一直上升
2.冬天下的雪是A)。
A.固態(tài)的水
B.液態(tài)的水
C.氣態(tài)的水
3.水沸騰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這些白霧是(B)。
A.霧霾
B.液態(tài)的水
C.水蒸氣
4.冬天,掛在陽臺上的衣服結(jié)了一層冰,太陽下冰融化成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冰和水都是無色、透明的
B.冰和水都會流動,都有固定的形狀
C.冰和水狀態(tài)不同,不是同一種物質(zhì)
四、媽媽在做飯的時候,小明發(fā)現(xiàn)鍋里的水變少了。減少的水去哪里了?
:減少的水是由液態(tài)水受熱變成水蒸氣,散發(fā)到空氣中了
五、滿壺的水燒開后會產(chǎn)生哪些現(xiàn)象
:滿壺的水燒開后,會出現(xiàn)沸騰現(xiàn)象和凝結(jié)現(xiàn)象。在沸騰階段,水逐漸變少,水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并在壺蓋和壺把手上形成水珠
六、水、冰、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嗎?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答:水、冰、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
相同:無色、無味、透明
不同:水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液體;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是固體;水蒸氣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氣體。 
4課、水遇冷以后
一、填空。
1.在水結(jié)冰的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2.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jié)冰。水結(jié)冰時,體積會(膨脹)。
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三種狀態(tài)存在的物質(zhì)
4.當(外界溫度)發(fā)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種狀態(tài)(轉(zhuǎn)變)為另一種狀態(tài)
5.水蒸氣遇冷后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作(凝結(jié))。
6.露水一般多出現(xiàn)在(溫差較大)的凌晨時分。這時的氣溫在一天中比較低
二、判斷
1.相同大小的冰塊,融化時間都是一樣的。(×)
2.當空氣中的水蒸氣較多、氣溫較低時,容易形成露。(√)
3.冰在融化的過程中,溫度會一直上升。×)
4.冬天裝滿水的水缸出現(xiàn)裂紋是因為水缸太脆了,被凍裂了。×)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水結(jié)成冰這個過程屬于B)的轉(zhuǎn)換
A.固態(tài)→液態(tài)
B.液態(tài)→固態(tài)
C.液態(tài)→氣態(tài)
2.相同質(zhì)量的冰和水,它們的體積相比,(B)。
A.相同
B.冰的體積大
C.水的體積大
3.下列不屬于水的液體形態(tài)的是(C)
A.雨
B.露
C.霜
4.在炎熱的夏天,不會使冰融化的將冰塊放在常溫下B方法有(C)。
A.將冰塊放在常溫下
B.將冰塊放入熱水中
C.將冰塊放入冰箱中
D.將冰塊放入冷水中
四、水、冰、水蒸氣是如何相互轉(zhuǎn)化的?

:冰

(受熱)

受熱

水蒸氣


0℃以下

遇冷

五、將燒杯內(nèi)的水加熱至沸騰時,用一塊比燒杯口稍大的玻璃片蓋在燒杯上面(注意不要蓋得太嚴)。10秒后,拿開玻璃片,觀察玻璃片上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玻璃片上出現(xiàn)了很多水珠。因為液態(tài)的水受熱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液態(tài)的水,形成了小水珠。
六、將裝有適量純凈水的試管放入裝滿碎冰的杯中,將溫度計吊起,插入試管的水中,觀察試管中水的溫度有哪些變化?在碎冰里加些食鹽,繼續(xù)觀察溫度計的數(shù)值有哪些變化?
答:將裝有適量純凈水的試管放入裝滿碎冰的杯中,試管中的水溫在逐漸降低。在碎冰里加入食鹽后,試管中的水溫變得更低。在0攝氏度時,水會結(jié)成冰。
七、在水結(jié)冰的過程中,體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水結(jié)冰之后,表面會變得光滑、堅硬、有固定形態(tài),體積會增大。
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
5課、地球
一、填空。
1.最初,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像(一口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
2.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jù)(月食)的形狀變化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
3.1961年,人類發(fā)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從(太空)看到了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
4像地球這樣,自身(不發(fā)光),圍繞(太陽)運行,且(質(zhì)量)足夠大的天體,被稱為(行星)。
5.地球表面有(液態(tài)的水),溫度(適宜),是(太陽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別是有(高級智慧生物)的行星。
二、判斷
1.地球儀是縮小了的地球模型,給我們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
2.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
3.我們通過觀察生活現(xiàn)象無法驗證地球的形狀。×)
4.地球上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地球儀上的藍色部分代表B)。
A.高原
B.海洋
C.沙漠
D.草原
2.人們在海邊瞭望天邊駛來的帆船時,總是先看到(B)。
A.船體
B.船的桅桿和風帆
3.海洋面積約占地球面積的(C)。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
C.三分之二
4.(B)帶領(lǐng)船隊朝一個方向航行,最后又回到了出發(fā)地。
A.哥倫布
B.麥哲倫
C.愛因斯坦
四、人類怎樣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jù)月食的形狀變化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航海家麥哲倫繞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發(fā)點,進一步用事實驗證了地球是球形的。1961年,人類發(fā)射了第一艘人宇宙飛船,宇航員從太空看到了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人們通過應用遙感技術(shù),能夠精確地計算出地球形狀的各種數(shù)據(jù),證明地球是一個略扁的球體。
五、仔細觀察地球儀,不同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什么?
:在地球儀上,用不同顏色、各種符號和文字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
六、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藍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綠色部分可能是什么?比較藍色、咖啡色、綠色部分的面積,哪個更大?
:白色部分表示雪原、冰川,也表示云層;藍色部分表示海洋;咖啡色部分表示山地、高原和沙漠戈壁;綠色部分表示植被。其中,藍色區(qū)域最大,因為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絕大部分,陸地面積約占29%,海洋面積約占71%。
6課、月球
一、填空。
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huán)形山)、(高地)和(“月海”)。
2.環(huán)形山大部分是由來自(宇宙)的流星(撞擊)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環(huán)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
4.(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wèi)星),也是距地球(最)的一個天體。它還是至今唯一登陸過的(地外)天.
5.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圓),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圓到缺)。
6.月球自己(并不發(fā)光),但能夠(反射)太陽光
二、判斷。
1.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和認識月球。√)
2.觀察月相變化的時間應按農(nóng)歷日期進行。√)
3.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它上面是沒有空氣的。√)
4.月球上的月海盆中有大量的海水。(×)
5.月相變化與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變化有密切的關(guān)系。√)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月球的方位變化與月相的循環(huán)周期是(C)
A.24小時
B.半個月
C.1個月
2.模擬制造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時,我們將細沙平鋪在托盤,用大小不同的石子撞擊細沙。平鋪的細沙代表(A)
A.月球表面
B.沙準
C.沙漠
3.月球上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下列關(guān)于環(huán)形山敘述錯誤的是C)。
A.環(huán)形山大多數(shù)是圓形的,大小不一。
B.環(huán)形山有單個的,也有幾個擠疊在一起的,分布沒有規(guī)律。
C.環(huán)形山數(shù)目眾多,但它們的深淺都是一樣的
四、怎樣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沙。2.從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盤里丟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從同一高成、不同位置丟大小不的石子。4.環(huán)形山形成
五、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有什么規(guī)律?
:有規(guī)律。上半月由虧到圓,月亮亮面逐漸變大;直至滿,亮面在右側(cè);下半月由圓到虧,月亮亮面逐漸變小,直至新月,亮面在左側(cè)。
六、月相是怎樣形成的
:月球不會發(fā)光,朝著太陽的一面是明亮的,背著太陽的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轉(zhuǎn)過程中,向著地球的一面有時全部是明亮的,有時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時明亮部分與黑暗部分各半,有時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時全部是黑暗的。這樣,在地球上就會看到月相的變化。
七、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正常順序是什么?
:新月→上蛾眉月→上孩月→漸盈凸月→滿月→漸虧凸→下孩月→下蛾眉月
 第7課、太陽
一、填空。
1.太陽是一個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5500℃),內(nèi)部溫度可達(1500萬℃)。它的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
2.天文學家把太陽這樣的星球稱為(恒星)。
3.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顆恒星。
4.太陽離地球約有(1.5億千米),光每秒的傳播距離約為(30萬千米)。
5.陽光照射到地面上,陽光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
二、判斷。
1.由于地球是繞著太陽自西向東運動,所以一天當中太陽是東升西落。√)
2.看起來很小的星星一定比太陽小得多。(×)
3.太陽和月球離地球一樣遠×)
4.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高度角有關(guān)。太陽高度角越大,太陽輻射強度越小。X)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一天之中,我們感覺太陽輻射強度最大的時間是(B)。
A.9:00
B.12:00
C.15:00
2.太陽和月球共有的特點是(C)。
A.會發(fā)光
B.表面有水
C.都是球體
3.下列節(jié)氣中,正午時分太陽高度角最大是(B)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四、一年之內(nèi),同一地點,太陽的高度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一年之內(nèi),同一地點,夏至太陽高度角最大,春分或秋分太陽高度角次之,冬至太陽高度角最小。
五、說說怎樣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角,最后做出結(jié)論。
:實驗步驟:
1.一名同學背對太舊站定。
2.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測出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角度。
實驗記錄:分別記錄一天之內(nèi)9:00、12:00、15:00太陽的高度。
實驗結(jié)論:一天之內(nèi),太陽自東向西運動,太陽高度角先增大后減小,正午時分的太陽高度角最大。  
8課、太陽鐘
一、填空
1.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半圓形)
2.古代人早就制造出了計時工具,西方被稱為(“太陽),在中國被稱為(“日晷”)
3.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
4.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照射角度)有關(guān),光源直射時,影(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長)。
5.日晷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晷針)和(晷面),以及(晷面上的刻度線
二、判斷。
1.只要有光照到物體上,就會產(chǎn)生影子(×)
2.從不同側(cè)面照射同一物體得到的影子都一樣。(X)
3.影子方向的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方向的變化正好相反。(√)
4.日晷只有一種赤道日晷。×)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面(C)不是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A.屏
B.遮擋物
C.電源
2.用太陽光的影子計時的工具是(A)。
A.日晷
B.鐘表
C.沙漏
3.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短變化的規(guī)律是(C)。
A.短一長一短
B.長一長一短
C.長一短一長
4.小明早晨在學校做早操時有以下發(fā)現(xiàn),其中與事實相符的是B)。
A.早操后,影子變長
B.周圍人的影子方向都朝西
C.太陽和影子總是在同一側(cè)
四、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擋光物和屏。
五、一天之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短一直相同嗎?為什么?
:影子的長短不是一直相同的。因為太陽高度角不同,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發(fā)生變化。
六、“太陽鐘”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問題?
“太陽鐘”在實際使用中不夠準確,還有遇到陰天和晚上就無法使用了。
七、一天之中,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太陽位置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早晨,日出東方,照在物體上,拉出了長長的影子,太陽漸漸升高,影子漸漸變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漸漸變長,直到傍晚,太陽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變,是一個長→短→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太陽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始終相反。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昆蟲
9課、龐大的“家族”
一、填空。
1.至今,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約(150萬)種動物,其中數(shù)量和種類最多的是(昆蟲),約占動物總數(shù)的(61%)。
2.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多數(shù)有(一或兩對翅)。
3.蜻蜓的眼睛(很大),翅膀是(透明的)。它不僅可以朝前、朝后、朝側(cè)面飛,還會像直升機那樣(懸停)在空中。
二、判斷
1.我們在野外遇到昆蟲,可以把它們抓回家。(×)
2.有的昆蟲對我們有害,有的昆蟲對我們有益。(√)
3.蝴蝶擁有美麗的翅膀,它不是昆蟲。(×)
4.蜘蛛的體型較小,它也是昆蟲。(×)
5.昆蟲是動物中很小的一個分支。(×)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動物中屬于昆蟲的是(A)。
A.螳螂
B.蜈蚣
C.蝸牛
2.數(shù)量最多的昆蟲是(C)。
A.蜜蜂
B.蟋蟀
C.甲蟲
3.在觀察蟬的活動結(jié)束后,應把蟬(D)
A.隨手丟掉
B.不管不顧
C.殺死
D.放回大自然
四、生活中,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螞蟻、蜻蜓、蝴蝶、蜜蜂、蟋蟀、螳螂、蟬、七星瓢蟲、蒼蠅、蚊子、蟑螂等
五、怎樣用身邊的材料做一種昆蟲模型?
:1.準備一些枯樹和開心果果殼。2.用熱熔膠把“頭部”與“胸”“腹”連接起來,然后把果殼貼在“背部”,在“頭部”粘上“觸須”。3.在“胸部”的兩側(cè)分別粘上“足”。
六、說說螳螂有哪些特征?
:它常常扮成綠色植物,這有利于隱蔽自己。它的前足很發(fā)達,上面長滿鋒利的尖刺,捕捉獵物很方便。 
10課、養(yǎng)昆蟲
一、填空。
1.昆蟲的一生在(形態(tài))、(生活習性)方面會有很大的不,讓我們通過(飼養(yǎng)昆蟲)來了解它一生的變化
2.我們通過給蠶寶寶(記觀察日記),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3.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凹陷)。
4.每天(清除糞便)、(換桑葉),觀察記錄蠶寶寶的成長情況。
5.蠶的一生經(jīng)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外部形態(tài)(各不相同)。
6.蠶結(jié)繭(十多天)后,蠶蛾從繭中鉆了出來。
7.蠶蛾全身都是(白)的,身體(胖乎乎)的,頭上長著(一對觸角)。
二、判斷。
1.保存蠶卵和新鮮桑葉的方法都是冷藏。(√)
2.蠶變成蛹以后,就沒了眼睛和足,而且身體的環(huán)節(jié)也沒(×)
3.所有動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樣子都不同。(×)
4.蠶蛾的死亡是蠶生命的結(jié)束。(√)
5.蠶在蛻皮前,食欲會大大增加。(×)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蟻蠶很小很軟,絕不可以用(C)把它刮到桑葉上
A.毛筆
B.羽毛
C.牙簽
2.蠶的一生要蛻皮(A)次。
A.6
B.5
C.4
3.下列關(guān)于養(yǎng)蠶方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C)
A.蠶卵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B.蟻蠶吃的桑葉可以切成碎片或條狀
C.蠶寶寶一定要在密封的盒子里飼養(yǎng),以防被蟲咬
四、養(yǎng)蠶時應注意些什么?
:喂小蠶的桑葉要切碎或剪碎。喂大蠶可以用整片桑葉。要保證養(yǎng)蠶金內(nèi)的清潔。經(jīng)常除蠶糞。
五、在孵蠶的盒蓋上為什么要扎一些小孔呢?
:孵蠶時,需要蓋上盆蓋,容易導致空氣流通不好,所以要扎幾個孔。
六、蠶寶寶在吐絲前身體和行為有什么變化?
:身體變得潔白,還有些透明,不再吃桑葉。
七、除了養(yǎng)蠶,我們還可以養(yǎng)菜青蟲。請把養(yǎng)菜青蟲的方法記錄下來。
:1.找?guī)字徊巳~上的菜青蟲,用刷子輕輕刷到盒子里,并帶回家,2找一個洗舌凈的玻璃瓶,在瓶底放些小石子,鋪上土,再把菜青蟲放進去。3.用錐子在瓶蓋上扎幾個
,讓瓶子內(nèi)外的空氣流通。4.每天用新鮮的菜葉等喂菜青蟲。 
11課、探究昆蟲的奧秘
一、填空。
1.除了通過(觀察)、(分析)和(整理觀察日記),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昆蟲更多奧秘。
2.蠶寶寶喜歡生活在(黑暗)的地方。
3.螞蟻是用(觸角)傳遞信息的。
二、判斷。
1.什么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實驗進行研究,只要方法正確就能得出結(jié)果。(×)
2.進行實驗設(shè)計時,為了保證對比實驗的公平性,除了對比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的因素要保持完全一致。(√)
3.實驗過程中,實驗對象只要有一個就可以,沒必要浪費(×)
三、我們在選擇研究的問題時,應該多提什么樣的問題?
:可以通過觀察和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與所學科學知識有關(guān)的問題;現(xiàn)階段我們可以解答的問題,即不涉及太復雜知識的問題。
四、實驗探究
不少昆蟲有趨向光源的習性。昆蟲都有趨光性嗎?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作出假設(shè),并任選3~5種昆蟲,如螞蟻、蟋蟀、蚊子、蠶蛾、蟑螂等,設(shè)計實驗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蟲都有趨光性。
:提出問題:所有的昆蟲都有趨光性嗎?
作出假設(shè):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趨光性。
設(shè)計實驗:1.取螞蟻、蟋蟀、蚊子、蠶蛾、蟑螂各5只。2.把這5種昆蟲放在一個暗室內(nèi),之后用一只小手電筒向這個暗室發(fā)出一明一暗的閃光。3.重復上迷實驗3~5次。
實驗現(xiàn)象:蚊子、蠶娥發(fā)現(xiàn)閃光,就向光飛過去;而蟋蟬、螞蟻和蟑螂?yún)s沒有一只向光源靠近。
實驗結(jié)論:并不是所有昆蟲都有趨光性,一般城類和蚊于有趨光性
五、為探究“萵筍葉能不能代替桑葉喂蠶”這個問題設(shè)計一個合理的實驗。
:1.準備兩個飼養(yǎng)盒,里面各放10條蠶寶寶.2.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桑葉,給另一個盒子里的蠶寶寶喂萵筍葉。3.兩個飼養(yǎng)盒放在相同的地方。
六、什么樣的實驗設(shè)計是合理的?
:1.要考慮到實驗的公平性,除了對比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的因素要保持完全一致。2.要避免實驗結(jié)果的偶然性,要取更多的樣本進行研究,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更具有普遍性
第四單元
第四單元、繁殖
12課、用種子繁殖
一、填空
1.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新生命),只要落在(適合)的環(huán)境里,它就能(生根)、(發(fā)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2.種子的種皮具有(保護)作用。
3.種子萌發(fā)時,無論種子如何擺放,發(fā)芽后總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4.風仙花傳播種子的方式是(自身傳播),利用這種傳插方式傳播種子的植物還有(油菜)、(噴瓜)、(豌豆)等。
5.種子的外部有(種皮),內(nèi)部有(子葉)、(胚芽)、(胚根)
二、判斷。
1.植物種子傳播有借助外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兩種方式。(X)
2.種子萌發(fā)時,先長出的是葉子。(x)
3.把種子全浸在水中,種子才會萌發(fā)。(x)
4.小鳥把漿果的種子吞到肚子里,以糞便排出傳播到新地方。(√)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我們在解剖和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構(gòu)造時,要用到(B)
A.顯微鏡
B.放大鏡
C.錐子
2.果實特點和種子的傳插方式關(guān)系密切,以下果實不適合動物傳播的是(B)。
A.果實味道鮮美,動物喜歡食用
B.種子輕并長有如翅膀或羽毛狀的附屬物
C.果實外表帶鉤或刺
3.將顆粒完整的活種子分成甲、乙兩組,在約25℃的條件下分別播種。甲組種在離地面2厘米的濕潤土壤中,乙組種在離地面4厘米的濕潤土壤中,這兩組種子的發(fā)芽狀況是(A)。
A.甲先萌發(fā)
B.乙先萌發(fā)
C.同時萌發(fā)
四、怎樣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構(gòu)造?
;先把種子用水進行浸泡,待種子膨脹時用鑷子剝?nèi)シN,剩皮時不要著急,把剝了皮的種子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放大鏡進行仔細觀察。
五、實驗探究。
把蠶豆種子按不同的方式擺放,根會向下生長嗎?
:實驗步驟:1.選幾顆蠶豆種子在水中浸泡幾小時;取一玻璃瓶,向瓶內(nèi)倒水,使水面距瓶底大約1厘米;將紗布弄濕后貼在瓶壁內(nèi)。2.將種子擺放在紗布和瓶壁之間,有正放的,有倒放的,有橫放的,把瓶子放在溫暖的地方。3.幾天后,觀察種子的萌發(fā)情況。
實驗現(xiàn)象:種子在萌發(fā)時,先長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長,然后長出芽(莖、葉),芽向上生長。
實驗結(jié)論:無論種子按什么方式擺放,根都是向下生長的,芽是向上生長的。
六、舉例說說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有哪些?
:例:風仙花是靠自身傳播的;蒲公英是靠風傳播的;鬼針草、野櫻桃是靠動物傳播的;椰子是靠水傳播的
13課、用根、莖、葉繁殖
一、填空。
1.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營養(yǎng)器官)來繁殖。
2.把水仙的(球莖)浸人水中,水仙能(生根)、(發(fā)芽)、()。
3.長壽花的(葉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4.紅薯的(塊根)可以長出新的紅薯苗
5.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長出(新苗)
二、判斷
1.用種子繁殖的方式長成的植物一定比用根、莖、葉繁殖的方式長成的植物長得好。(X)
2.土豆可以用莖來繁殖,只要把土豆切成塊種到土里,就會發(fā)芽。(X)
3.寶石花用肉質(zhì)葉來繁殖。(√)
4.魚腥草是用根繁殖后代的。(X)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菊花的繁殖方式主要是(A)。
A.莖繁殖
B.根繁殖
C.葉繁殖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胡蘿卜用莖繁殖
B.吊蘭只能用根繁殖
C.生姜用莖繁殖
3.下列植物可以用葉來繁殖后代的是(B)。
A.石榴
B.秋海棠
C.葡萄
4.下列植物可以用根來繁殖后代的是(B)。
A.夾竹桃
B.郁金香
C.仙人掌
四、你能舉出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后代的例子嗎?
:植物利用根進行繁殖的有胡蘿卜、蘿卜、甘薯等;植物利用莖進行繁殖的有楊樹、柳樹、月李等;植物利用葉進行紫殖的有蘆薈、萬年青、寶石花等。
五、怎樣用植物的根、莖、葉繁殖后代?舉例說明。
:①根:把胡蘿卜的頭部切下一段,浸在盤子里的水中;當長出小芽之后,用小刀切下帶芽的小塊,埋入土中即可。:切下一塊帶“眼”的土豆種在主里即可。一棵健康的菊花的主莖上剪下一根枝條,將它插入一盆松軟的土,并及時澆水即可。③葉:從寶石花上摘下一片葉,插入土中即可。 
14課、動物的繁殖
一、填空。
1.在自然條件下,大多數(shù)動物通過(雌雄結(jié)合)產(chǎn)生后代。
2.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chǎn))以及(哺育)等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lǐng)
3.像魚和鳥那樣(產(chǎn)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4.像人、馬、貓等哺乳動物那樣(直接生出)小動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5.有些動物產(chǎn)卵以后,卵會在適合的環(huán)境里(自然解化)。而有些動物產(chǎn)卵以后,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保護卵)(孵化卵)。
6.很多父母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哺育任務),還要教會小動(生存)的本領(lǐng)。
二、判斷。
1.我們在媽媽子宮里不同時期的相貌一樣。(X)
2.動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3.小明剝雞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雞蛋一端有空隙,這是貯存空氣的氣室。(√)
4.小雞媽媽產(chǎn)出的卵從開始孵化到小雞破殼而出要經(jīng)過大約21天的時間。(√)
5.蜻蜓點水屬于繁殖行為。(√)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是(C)。
A.在母體內(nèi)發(fā)育到一定階段后才出生的動物是卵生動物
B.爸爸下班后帶回來幾條金魚,我知道金魚屬于胎生動物
C.奇奇打算孵化小雞,他先查找了相關(guān)資料,然后在媽媽的幫助下借助了一些工具,成功孵化并開始飼養(yǎng)小雞。
2.下面動物中,和蝴蝶的繁殖方式相同的是(B)。
A.兔子
B.螞蟻
C.熊貓
3.下面動物中,屬于胎生的是(A)
A.猴子
B.丹頂鶴
C.天鵝
4.蛇一般采用(B)的方式繁衍后代。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四、人是怎樣產(chǎn)生下一代的?
:人是通過胎生產(chǎn)生下一代的。
五、說說胎兒在母體中各階段的發(fā)育情況。
:第一個月:胚胎周圍有絨毛膜和羊膜保護,能看見將來成為脊椎的團狀組織正在形成。第三個月:胎兒的手指和腳趾迅速發(fā)育,已經(jīng)完全成型,頭部長大。第五個月:胎兒的眼和眼瞼發(fā)育良好,耳已發(fā)育,全身覆蓋著胎毛。第九個月:胎兒的身長約45厘米,發(fā)育接近成熟,能夠?qū)寢?/span>的情緒做出反應。第十個月:胎兒繼續(xù)發(fā)育成熟,直至出,身長大約50厘米,皮膚紅潤。
六、帝企鵝是怎樣孵卵的?
:在嚴寒的南極,繁殖后代的帝企鵝爸爸把蛋放到腳背,用厚實的羽毛蓋住,不吃不喝,一直站著,用自己的體溫孵化蛋。
七、舉例說明動物媽媽是怎樣哺育后代,教小動物生存本領(lǐng)
:春天來了,小鳥們張大嘴巴,等著覓食歸來的媽媽喂養(yǎng);小北極熊跟隨媽媽,要用約兩年的時間學習如何在北極嚴酷的環(huán)境中生存;小沙丘鶴跟媽媽學習捕食的本領(lǐng)。
第五單元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15課、生物與非生物
一、填空。
1.(有生命)的物體又稱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會(生長變化),(會繁殖),會(對環(huán)境變)做出反應,幾乎都需要(水)、(空氣)、(溫度)、(陽光)……
3.植物的特點:能夠(長大)、會(繁殖)、不能(運動)。
二、判斷。
1.動物和植物沒有任何的共同特點(×)
2.會自己運動的物體都是生物。(×)
3.毛絨玩具是人類制造的,不屬于生物。(√)
4.鮮花被摘下來后就沒有生命了。(x)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選項中,對兔子和蘿卜之間的相同點描述錯誤的是A)。
A.都可以自己制造養(yǎng)料
B.都能長大
C.都需要水
2.狗和機器狗的最大區(qū)別是(D)
A.是否能跑動
B.外形是否好看
C.叫聲是不是好聽
D.能否生長和繁殖
3.在觀察生物活動時,(B)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A.注意安全
B.直接觸摸、捕捉小動物
C.不驚嚇小動物
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的是(B)。
A.
B.石頭
C.豆苗
四、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依據(jù)有哪些?
:生物能生長,能繁殖,生長過程需要水和營養(yǎng)。非生物不能生長,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營養(yǎng)。
五、貓是一種動物,蒲公英是一種植物,想一想,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它們都能生長,都能繁殖,都需要水,都需要營養(yǎng)。
六、校園的小花園很漂亮,找出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校園的小花園的生物有:蝴蝶、蜜蜂、蚯蚓、小鳥等。非生物有:泥土、欄桿、石頭等
七、怎樣判斷石筍、青苔是不是生物?
:石筍不需要陽光,“長高”是石灰?guī)r堆積的結(jié)果,不具備生命特征,不是生物。青苔會繁殖、長大,會對環(huán)境傲出反,需要水、空氣和陽光,具備生命特征,是生物。
八、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都有怎樣的關(guān)系?
:自然界由生命物質(zhì)和非生命物質(zhì)構(gòu)成,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中的非生命物質(zhì),生物的形態(tài)和行為會因環(huán)境的變化做出適應性改變,生物的存在和行為也會引起環(huán)境的變化。
 第16課、動物的庇護所
一、填空。
1.大自然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氣、(溫度)、陽光和(土壤),還為動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種材料)。
2.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非生物。
3.蛇生活在(泥土)的(洞)里。
4.野鴨生活在(堤岸)附近的(洞穴),或在大樹的樹杈間以及倒木下的(凹陷處)筑巢。
5.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對(庇護所)的要求也(不同)
二、判斷。
1.鳥蛋很好吃,我們可以上樹掏鳥窩。(×)
2.看到哪里有蚯蚓的糞便,就容易找到它。(√)
3.小動物都有自己生活的地方,不能隨意去打擾它們(√)
4.給鳥做小房子是為了捉到更多的鳥。(×)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如果想觀察螞蟻的家,應該到(C)去找。
A.海灘
B.池塘
C.墻角
2.下列喜歡生活在樹洞里的小動物是(A)。
A.松鼠
B.燕子
C.麻雀
3.喜鵲筑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C)
A.收集樹枝
B.幫助樹木去除枝葉
C.產(chǎn)卵、育雛
D.存儲食物
4.下面幾位同學在觀察小動物的家時,做法正確的是(B)。
A.小亮和小東將鳥巢拆下來,仔細觀察構(gòu)造
B.小旭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螞蟻的洞穴
C.小云用鐵锨將蚯蚓的洞穴挖開進行觀察
四、螞蚊一般都會在哪兒筑巢,有什么特點?
:螞蟻一般都會在地下筑巢,而且地下巢穴的規(guī)模非常大,出入口大多是一個拱起的小土丘,像火山那樣中間有個洞。
五、為什么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要靜靜地觀察,不要碰到螞蛟的身體?
:因為當人手碰到螞蟻時,螞蟻身上就會沾到人類的信息素,使其自身的信息被混淆,影響它的生活:所以在觀察媽蟻的過程中,要靜靜地觀察,不要碰到螞蟻的身體
六、你見過哪些鳥兒的巢?舉例說明。
:用樹枝搭建的支架果,如喜鵲;用唾液夫雜著海藻,做成的杯狀巢,如金絲燕;用草莖、纖維,在樹枝上紡織成的吊巢,如織布鳥。
七、說說鳥巢的特點及其作用。
:1.鳥巢使用樹枝和草與周圍的植物混在一起,顏色、形狀與環(huán)境相近,能起到很好的隱蔽作用。2.架在高高的樹權(quán)之間或屋檐下,可以躲避其他動物的進攻,比較安全。3.用泥和羽毛填塞樹枝的縫隙,起到保暖作用。4.按照定的規(guī)則搭建樹枝,還保證了一定的采光性。 
17課、環(huán)境變化以后
一、填空。
1.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如(溫)、(降水量)等。
2.為應對某些變化,生物有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
3.自然環(huán)境在不停地發(fā)生變化,有緩慢的、有規(guī)律的(氣候變化),也有急速的(天氣變化),還有海嘯、火山噴發(fā)、隕石撞擊這些(災害性)事件
4.魚道是供魚類洄游通過水閘或大壩的(人工水槽)。
5.環(huán)境的變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還有(人為)原因。
6.有些魚類需要在(不同的水域)進行周期性的(遷徙),以保證它們的正常繁殖或越冬,這種行為被稱為(洄游)
7.人們普遍認為,(恐龍)、猛犸象的滅絕就是由于(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造成的。
二、判斷。
1.冬天,看上去一動不動的蛇、青蛙,一定是被凍死了。(×)
2.動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密切相關(guān)。(√)
3.人類砍伐森林用來獲取耕地,用樹木建造房屋等,對人類有益,所以不用限制。(×)
4.冬天,冬青的葉子不會掉落,所以它不能適應季節(jié)的變化。(×)
三、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情況中,(A)出現(xiàn)時,生物不能適應
A.火山噴發(fā)
B.冬天變冷
C.沙漠少雨
2.下列環(huán)境變化中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A)。
A.地震破壞地表結(jié)構(gòu),造成水體污染
B.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廢棄物對水體造成的污染
C.工廠排出的廢水對水體造成的污染
3.下列屬于原生態(tài)式魚道特點的是(C)
A.可以調(diào)節(jié)魚孔的形式、位置、尺寸
B.結(jié)構(gòu)簡單,維修方便
C.將自然魚道與人造魚道結(jié)合,更加貼近自然
四、環(huán)境的變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還有哪些人為原因?
:砍伐樹木;城市擴張;工業(yè)污染;海洋污染等。
五、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化會有哪些行為?舉例說明。
:1.有些螳蟲在夏天草木繁盛時體色是綠色的,到了秋末則變?yōu)辄S褐色。2.秋冬季節(jié),大雁飛往溫暖的南方來度過冬天3.楊樹的樹葉在冬天會落光,以此來減少水分蒸發(fā)及養(yǎng)料散失,待冬天過去便會重新發(fā)芽。
六、在藏羚羊遷徙必經(jīng)之路怎樣規(guī)劃修建一條鐵路?
:1.盡可能采取繞避。2.根據(jù)藏羚羊的遷徙規(guī)律等,在相應的地段設(shè)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遷徙和繁衍。3.通道形式有橋梁下方、隧道上方等。4.吸納野生動物專家、環(huán)保部門、當?shù)啬撩竦慕ㄗh。
專項學習
專項學習   像科學家那樣
一、填空。
1.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shè))→設(shè)計方案→(搜集證據(jù))→處理信息→得出結(jié)論→(分享交流)。
2.處理信息時可以用(表格)記錄整理信息
3.搜集證據(jù)時要認真、客觀地做好(實驗記錄),不可以(隨意更改)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
二、實驗探究。
:實驗假設(shè):擺的快慢與擺線長度有關(guān)。
實驗設(shè)計:1,制作一個擺,擺線長度可以調(diào)節(jié)。2.把擺線長度分別調(diào)節(jié)成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在實驗和測量,每種長度做3次。3.用秒表計時,觀察擺在15秒內(nèi)擺的次數(shù)。
實驗結(jié)論:擺的快慢與擺線長度有關(guān)。擺線越長,擺動越;擺線越短,擺動越快
鄭重聲明:本資源由凌寒科學工作坊收集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