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新工具,自CRISPR技術問世以來,就被廣泛應用于各個生物領域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親切的稱它為“魔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把“魔剪”,科學家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操縱基因。 早前,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后研究員Naama Kanarek及其團隊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篩選甲氨蝶呤敏感性的因素研究中,驚奇的發(fā)現(xiàn)癌細胞對甲氨蝶呤敏感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參與者”——組氨酸降解,基于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Naama Kanarek研究員及其團隊指出利用CRISPR技術改善化療藥物甲氨蝶呤的抗癌藥效。
當然,這樣的研究,無疑是令人興奮與激動的。由于Cas9的兩個核酸酶域分別在DNA的特定位置剪出一個缺口,致使雙鏈斷裂,盡然細胞會嘗試修復該斷裂,但修復過程容易出錯,并且常常會引入意外突變,破壞基因的正常功能,至此,造成該基因失去功能,達到編輯基因的效果。但是,作為基因的手術刀,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也不是萬能的,由于體內環(huán)境相當復雜,在編輯基因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脫靶的現(xiàn)象。為了使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具有更多可能性,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的嘗試改進,就在幾天前,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 Isabel Strohkendl教授及他的團隊首次確定相較于Cas9蛋白來說,Cas12a蛋白更具準確度,同時也更安全。
CRISPR/Cas12a匹配DNA示意圖 CRISPR/Cas系統(tǒng)和其他的一些RNA定向酶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結合RNA都包含一個“種子”區(qū)域,所謂的“種子”區(qū)域就是基于PAM序列近端的核苷酸序列,這些序列是高度敏感的,因此,對于基因編輯來說,目的基因的靶點識別度及親和力至關重要。 CRISPR/Cas9工作時,Cas9蛋白識別PAM序列(RNA編寫的遺傳密碼),通過gRNA解開部分雙螺旋,在這個過程中,Cas9蛋白一旦找到匹配較好的序列時,便會緊密貼合在該段DNA上,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出現(xiàn)一些錯配的現(xiàn)象,但這種結合是不可逆的,當它尋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你就別想讓它再離開。而在這一方面Cas12a就顯得機智許多,它在尋找“真命天子”時,會對沿途的DNA序列進行單堿基的識別,如若發(fā)現(xiàn)有匹配不好的堿基,便會離開重新尋找,在尋找到PAM序列時,Cas12a蛋白會與PAM序列形成一種半封閉的R-環(huán)(R-loop),當識別到正確的序列時,才會完全結合成封閉的R-環(huán),所以這種結合是可逆的,這也體現(xiàn)出了它更安全的一面。
CRISPR/Cas12a工作原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