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貴教授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異型增生的形成,主要與濁毒、氣滯、痰阻、血瘀、虛衰有關;其中濁毒貫穿疾病始終, 治療:亦根據(jù)濁毒之淺深、病之新久、在氣、在血,是否夾痰夾虛以及有無入絡成積等情況,辨證用藥。 一、用藥1、清熱燥濕,祛濁毒 辯證:臨床上,患者常表現(xiàn)為舌苔黃厚膩, 治療:時常選用黃連、半枝蓮等。 藥對:黃 連----苦寒,歸心、肝、胃經(jīng), 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長于清胃腸之濕熱; 半枝蓮----苦寒,歸肺、肝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化瘀利尿; 臨床:上二味相伍,清熱燥濕以祛毒,可有效改善癥狀。2、悅脾醒脾,除濁毒 辯證:臨床上本病患者常表現(xiàn)為腹脹、噯氣、呃逆等,皆與脾之功能失常有關。 治療:不用純滋補之品如黨參、人參之屬,恐其滋膩礙脾,困阻中焦,反助病勢。 常用健脾運脾之品,多以白術、蒼術,藿香、佩蘭等合用。 藥對:藿香----辛溫,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化濕醒脾、快氣寬中。 佩蘭----辛平,歸脾、胃經(jīng); 功能----開胃醒脾、芳香化濕。 臨床:二藥相須為用,悅脾醒脾,芳而化濁,宣暢氣機,治療濕濁留滯脾胃之癥。3、通利二便,泄?jié)岫? 用于:部分患者或伴隨二便不利,此當伍冬葵子、火麻仁等。 藥對:冬葵子----味甘性寒,歸小腸、大腸、膀胱經(jīng);功能----通淋利水。 火麻仁----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潤腸通便。 臨床:對異型增生且年齡大者,若出現(xiàn)二便不利,可用性味和緩之品, 以上二藥皆味甘性緩,可改善二便情況,久服延年輕身。4、行氣活血,散濁毒 典籍:《素問·舉痛論》曰:“百病皆生于氣?!? 用于:中焦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中焦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氣郁血結,濁 毒中生,胃絡失養(yǎng),久之成病,所以治療時離不開行氣藥及活血藥, 常選用廣木香及川芎等。 藥對:廣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三焦經(jīng);功能----行氣止痛; 川 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jīng);功能----行氣活血; 川芎為血中氣藥,功達上下,散體內(nèi)郁結。 二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之功。5、以毒攻毒,消濁毒 臨床:上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胃脘刺痛拒按,位置固定,入夜尤甚, 在外表現(xiàn)----為面色晦暗、口唇出現(xiàn)瘀點、舌下絡脈怒張等。 在辨證的基礎上應用入絡攻堅化積、以毒攻毒散結之品,如水蛭、蜈蚣等。 藥對: 水蛭----性平味咸苦,歸肝經(jīng);功能----逐瘀消癥、破血通經(jīng); 蜈蚣----性溫味辛,歸肝經(jīng); 功能----通絡止痛、攻毒散結。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具有很好的抗腫瘤作用;且教授經(jīng)多年臨床驗證亦發(fā)現(xiàn),二藥相須為用,對消化系統(tǒng)腫瘤及癌前病變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二、慢性萎縮性胃炎, 1、概念:是指胃黏膜表層上皮因遭受反復損害而導致固有腺體減少,伴或不伴有纖維化、腸腺化生和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 2、異型增生,是指細胞再生過程中出現(xiàn)的過度增生和分化缺失,增生的上皮細胞擁擠、有分層現(xiàn)象,核增大失去極性,有絲分裂象增多,腺體結構紊亂。 3、現(xiàn)在普遍認為:從胃炎演變?yōu)槲赴┑囊话氵^程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黏膜異型增生→胃癌。 |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看脾胃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