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是百味之首”,沒有鹽,再好的廚師也做不出美味的菜肴。 但鹽吃多了有損健康,尤其是下面這7類人,更要少吃鹽! 有最新研究讓受試者分別食用高鹽、中鹽、低鹽的飲食各30天,結果發(fā)現(xiàn),每天吃8克鹽的人比那些吃4克鹽的人頭疼次數(shù)多1/3以上。 人體內的水分滯留情況和鈉的攝入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鈉的攝入量過多會引起水腫、頭疼、腹脹等一系列癥狀。 攝入大量含鹽量高的食物會使胃里保護性黏液的黏度降低,從而降低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使胃壁更容易受到傷害,導致胃病的發(fā)生。 由于滲透壓的作用,當攝入大量鹽以后,身體中的水分會減少,排出身體的水分會增加,從而會導致皮膚缺水,不利于保濕。 過量的鹽會導致咽喉黏液增加,使嗓子更加渾濁不清。咽喉經常發(fā)炎或者患有咳嗽的人,一定要減少鹽的攝入。 腎臟是鈉排出體內的必經通道,鹽分攝入過量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而過量鈉也會引起高血壓。因此,腎臟不好的人、高血壓患者都要少吃鹽。 當鹽分攝入量過多的時候,身體會努力把多余的鈉排出,但同時也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量。這會加重骨質疏松。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攝入5g以下食鹽,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健康成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 快學學下面這些“減鹽”小妙招吧。 酸味是咸味的“增強劑”。加小半勺鹽,只用加幾滴醋或檸檬汁就可以讓咸味更明顯,而減少食鹽的用量。 糖是食鹽的“減味劑”,在很多咸甜口味的菜里,食鹽的濃度要比感覺到的水平更高。 因此,如果要減鹽,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菜要少吃。 別在湯太熱時放鹽 溫度過高時,人的舌頭對咸味的敏感度就會降低。 因此,給湯調味放鹽時,要把湯晾涼到常溫再放,而不要在湯還很熱的時候放。 因為如果這個時候味道嘗起來合適,放到常溫時就會偏咸了。 起鍋前再放鹽 起鍋前放少量鹽或醬油,鹽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內部,但舌頭上照樣感覺到咸味。 這樣就可以在同樣的咸度下減少鹽的用量。 蘸食 用調料配成少量調味汁或調味醬蘸著吃,也能讓食物的表面充分接觸鹽,而內部不會滲入鹽分,也對減鹽有益。 涼菜即拌即食 調涼拌菜的時候,鹽分往往局限在菜的表面和下面的調味汁中。 如果盡快吃完,讓鹽分來不及深入內部,就可以把一部分鹽分留在菜湯當中。 多用香辛料 如果加點辣椒、花椒、蔥姜蒜之類香辛料熗鍋,能增加菜肴的香味,少放鹽也能好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