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讀通鑒】28. 曹操:用一生向光武帝劉秀致敬

 衣賜履讀通鑒 2021-12-14

【當《通鑒》遇見紀檢干部】

讀通鑒文字版目錄

讀通鑒音頻版目錄


引子:

銅雀臺上,魏王曹操大擺酒席,宴請群臣和一眾名士。酒過三巡,歌舞已罷,曹老板說,眾卿,我有一議,有一言而能讓孤大笑者,賞千金。

眾人搜腸刮肚,欲奪千金。

吳國名士梅次仁起身道,臣愿一試。

曹操說,請講。

梅次仁說,從前,有一個太監(jiān)……

之后,就不再言語。

眾人等了半晌,都不曉得老梅在搞什么飛機。

曹操終于忍耐不住,說,梅先生,下面呢?

梅次仁清了清嗓子,說,下面,沒有了。

舉座靜默,頃之,陡然爆笑,曹老板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張牙舞爪,以致一頭扎到面前的湯盆之中,滿臉滿頭沾滿了湯湯水水(史稱,曹操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肴膳皆沾汙巾幘)。

笑聲漸停,梅次仁說,殿下,臣這一句話,可值千金否?

曹操說,值,太值了。

梅次仁說,臣愿以此千金,交換殿下一個問題。

曹操說,哦?你說。

梅次仁說,殿下戎馬一生,百戰(zhàn)百勝,貴為魏王,可有愛豆嗎?

曹操說,愛豆?

梅次仁說,愛豆,是西方盡頭處的英吉利國的語言……

曹操插嘴說,孤小字吉利,這姓英的也叫吉利?

梅次仁說,英吉利者,一西夷國家之名耳,非英姓人名誒。

曹操說,哦,孤寡陋了。

梅次仁,愛豆,是英吉利語偶像的意思。殿下可有偶像嗎?

曹操思索半晌,說,如此說來,大漢二祖,便是孤的愛豆,但高祖神龍在天,可仰視而難效法;而世祖雖亦難望項背,尚可追隨也。


這個場景,當然是我腦補的,不過,在讀史的過程中,我的確發(fā)現(xiàn),曹操在許多問題的處理上,似乎都在向光武致敬,我們舉個例子看看——
最典型事例
公元200,官渡之戰(zhàn)勝利后,曹操收繳袁紹的往來書信,發(fā)現(xiàn)很多許都的官員,以及軍中將領都給袁紹寫過信。這些書信一出來,曹營之中,就跟即將出爐的爆米花似的,就差最后那一下子,立馬就會炸鍋。將領們內心惶恐,惴惴不安,有的可能都把脖子洗干凈了等著曹老板動刀了,不料,曹老板一聲令下,都給我燒了!

【就差這一腳】

【就會變成這樣】

【幸虧這把火啊】

有人問,為何不查明是哪些人與袁紹私通呢?
曹操說,袁紹強盛之時,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能撐到哪天,何況眾人呢!
曹操這一手太漂亮了,贏得大批死忠粉兒。千百年來,凡是讀過這段故事的人,無不認為,曹老板心胸博大,氣量恢宏,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那么,燒信這件事,是曹老板的原創(chuàng)嗎?
我們再看一個故事。
公元24年,劉秀滅掉郎漢皇帝王郎,檢查王郎的文書,發(fā)現(xiàn)手下官員百姓的奏章有數(shù)千份兒,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還有謗毀劉秀的內容。劉秀并不察看,而是集合全體將領,當著大伙兒的面,一把火全部燒了,說,這樣,背叛的人該安心了(詳見拙文《劉秀:刪一批帖子賺足人心;轉一個帖子借刀報仇)。
看,曹老板這一手,實際上是山寨光武帝劉秀的。因為后世大多不了解光武,所以把這份兒格局和智慧,都算在曹老板頭上了。

【山寨,是一種技術】


老實說,讀三國讀到現(xiàn)在,我對曹操的性格特點還是有些把握的。我真心不大相信曹老板會直接燒掉這些書信。以他的胸懷,大約可以做到不懲處給袁紹寫信的人,至少不會懲處;但以他多疑猜忌的性格,我很難相信,他能做到不去搞清究竟哪些人是動搖分子。且不說涉及到今后官員的升降任免,更為重要的是,袁紹還沒死,這些人還可能成為袁紹的內應。
我這么考慮是有根據(jù)的,《三國志·趙儼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載:
曹操北拒袁紹,當時遠近無不私下里給袁紹寫信,打算擁護袁紹。朗陵縣長趙儼與領陽安太守李通,治所都在朗陵,李通也想向袁紹派出使者,被趙儼勸阻。等到袁紹敗逃后,曹操使人搜閱袁紹的文書,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與袁紹來往,不見李通的書信,曹老板說,這一定是趙儼為李通出的主意。
看,曹老板才不可能當一個糊涂鬼哩!
正是通過這件事,開始懷疑曹老板一直在學習光武帝;
也是通過這件事,我發(fā)覺曹老板在格局上,比光武帝還是差那么一點點,所以不可能學到亂真的地步
基于這種認識,在讀曹操的過程中,我對曹操、劉秀之間的異同就比較留意,果然,發(fā)現(xiàn)曹老板身上,總是能看到光武帝的影子。
比如——
關于行軍打仗
開國君主,往往都特別能打,基本上都是第一流的軍事家。高祖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他本人負責和項羽死磕,韓信、彭越、英布,都是各打各的,大的方向,劉邦可能有要求,但具體怎么打,這幾位爺自己說了算。與曹操同一時期的大佬們,也多不是每戰(zhàn)必親為之,比如,劉備陣營的關羽,獨當一面;孫十萬更是把前方的決策權全權交給周瑜、呂蒙、陸遜。
而劉秀則不同,他喜歡親征,尤其是在創(chuàng)業(yè)早期,幾乎每戰(zhàn)都是直接指揮,等逐漸坐大之后,開始多線作戰(zhàn),劉秀則有時親征,有時坐鎮(zhèn)后方。但坐鎮(zhèn)后方,并非撒手不管,而是隨時掌握前方戰(zhàn)況,下達指示,比如,吳漢等人攻打成家皇帝公孫述,從出兵到圍攻成家帝國首都成都,劉秀一直遙作指示,搞得吳漢頗有些不耐煩,終于自作主張了一把,沒聽劉秀的,結果被公孫述打得大?。?/span>詳見拙文《大司馬吳漢縱大兵燒成都,光武帝劉秀樹典型保穩(wěn)定)。
聽劉秀的,就勝不聽,就吃敗仗,就是這么神!
那么,曹操呢?曹操的軍事能力坐三國第一把交椅,估計不會有人反對。我們回顧曹老板的一生戰(zhàn)火,收黃巾,打張繡、袁術、呂布、劉備、袁紹父子,征烏桓、征馬超、韓遂,赤壁之戰(zhàn)、漢中之戰(zhàn),以及數(shù)次征討孫權,曹老板都是親征。個別時候,不能親征,也對前方有相當?shù)目刂?。舉兩個例子:
例1:
公元213年,年底,馬超兵敗涼州,投奔了漢中張魯。公元214年,春季,馬超向張魯借了一支軍隊,圍攻祁山(甘肅省禮縣東北),祁山守將向駐守長安的征西護軍夏侯淵告急。夏侯淵部下將領議論,認為是否發(fā)兵救援,必須報曹公批準。
夏侯淵表示,鄴城(魏國首府,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zhèn))、長安,相距千里,等曹公的命令傳達過來,祁山早就完蛋了。于是,夏侯淵下令發(fā)兵援救。
這件事告訴我們,前方戰(zhàn)場,時時都在曹老板的把控之下,非夏侯淵這種親信中的親信,前方將領是不敢擅作主張的。
例2:
公元215年,七月,曹操大軍進攻張魯。
八月,孫權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
此時,張遼、李典、樂進率七千人駐守合肥。曹操在征討張魯前,留了一個錦囊給合肥護軍薛悌(讀如替),上面寫了幾個字:敵人來了打開

【錦囊,實質是一種控制】


等到孫權大軍將至,薛悌等人打開錦囊,里面有個條子:
孫權來攻,張遼、李典兩位將軍出戰(zhàn)迎敵,樂進將軍守城,護軍不要參戰(zhàn)。
之后,張猛男以八百戰(zhàn)士擊潰孫十萬,以前我們講過,此處不多啰嗦。我們要關注的重點是,曹操遠在數(shù)千里之外,依然對合肥守軍嚴加控制,所謂的“錦囊”,與其說是高妙的計策,不如說是對將領的控制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載:
曹操用兵,深得孫子、吳起之法,根據(jù)戰(zhàn)場形勢,奇謀不斷,克敵制勝,變化如神。曹操寫了十余萬字的兵書,將領們出征,人手一冊,別在褲腰帶上,隨時翻看,用于指導作戰(zhàn)。戰(zhàn)事過程中,曹操又常常臨時給前方下達作戰(zhàn)指示,史稱,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
這段評價,應該是比較中肯的。大家看,曹操打仗,是不是劉秀的翻版?
再看——
以酷吏鎮(zhèn)京師(首府)
《三國志·楊沛?zhèn)鳌份d,……楊沛為長社縣令。當時,曹洪的賓客正在縣里,不聽節(jié)制,楊沛怒了,管你是誰的賓客,一聲令下,就把曹洪的賓客抓起來,先打斷腿,然后砍了腦袋。曹操聽說之后,認為楊沛這家伙有能力。楊沛后來做到太守,與督軍起了沖突,被判髡刑五年(髡刑就是剔光頭。髡讀如昆)。當時,曹操行軍至譙縣,聽說鄴城(魏國首府)的豪強違法亂紀,沒人敢管,曹操干脆就免了楊沛的罪,任命為鄴城縣令。
曹操見到楊沛,問,你打算怎么治理鄴城?
楊沛說,我會竭盡心力,以法律為準繩。
曹操說,善。
曹操對著旁邊人說,大伙兒聽好了,別怪我沒提醒你們,楊沛這家伙下起狠手,可是六親不認的,你們都小心點。
楊沛告辭,赴鄴城上任,還在路上,軍中豪右曹洪、劉勛等人,早就派出家奴,星夜快馬趕赴鄴城,嚴令家人子弟,都給老子放老實點!楊沛那個王八蛋來當鄴城令了!
再看劉秀是怎么治理洛陽的。
陳留郡(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陳留鎮(zhèn))人董宣,做北海國(山東省壽光市東南)宰相。手下干部公孫丹家,是當?shù)卮笞澹瑲⑺酪粋€無辜之人。董宣知道之后,派人把公孫丹父子抓來,砍了。
公孫家族不干,組織三十多人到到官府鳴冤。董宣擔心這些人參與作亂,就下令全部誅殺。董宣因此被彈劾濫殺無辜,判了個死刑。不知誰把此事告訴了劉秀,劉秀竟然將其赦免,公元43年,任命老董為洛陽令。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劉黃,有個家奴在大白天公然行兇殺人,因為“躲”在公主家里,官府吏員沒辦法抓他。一天,劉黃外出,家奴陪乘。董宣一早就守在他們的必經(jīng)之路,堵住劉黃的車,揪下那個家奴,當場格殺。劉黃向劉秀告狀,劉秀逼著董宣給劉黃磕頭道歉,董宣梗著脖子不肯。劉秀對老姐說,你看,這個貨就這樣,我也沒辦法。
劉秀稱董宣為“強項令”,就是鐵脖子縣令,賜錢三十萬。
董宣打擊豪強,沒有不震驚發(fā)抖的,京師稱他為“臥虎”。任洛陽令五年,七十四歲,死在任上。

【董宣、楊沛,都是混不吝】


劉秀用董宣治洛陽,曹操以楊沛鎮(zhèn)鄴城,何其相似也!
再看——
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公元197年,曹操征張繡,張繡秒降。曹操一得意,就有些忘形,不但睡了張繡的嬸嬸,還跟張繡的親信胡車兒勾三搭四,搞得張繡心中不安。張繡的謀士賈詡攛掇張繡,干脆反了,殺曹操個措手不及。果然,那一役,張繡殺得曹操狼狽逃命,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全都戰(zhàn)死。
公元199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向張繡遞出橄欖枝,張繡打算歸附袁紹。又是賈詡,力勸張繡歸降曹操。張繡說,老賈,你喝高了吧?我特么殺了曹公的兒子和侄子誒,我特么投降他不是找死嗎?
賈詡說:
正因為如此,才應當歸附曹操啊。理由有三: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歸附他就是歸附朝廷,這是大義所在。第二,袁紹強盛,我們這點人馬投過去,人家根本不會放在眼里;曹操勢弱,得到我們必然十分高興。第三,有王霸之志的人,不會死揪著私怨不放,以向四海表明他的恩德。將軍就不要再有顧慮了。
張繡投降曹操,曹操熱烈歡迎,而且為兒子曹均娶張繡的女兒為妻,任命張繡為揚武將軍。
再看劉秀。
公元25年,劉秀稱帝,派吳漢等人攻打洛陽。鎮(zhèn)守洛陽的是玄漢政府左大司馬朱鮪(讀如偉)。
洛陽城堅,圍了幾個月都沒能攻下,劉秀派岑彭前去勸降朱鮪。朱鮪以前力勸玄漢皇帝劉玄誅殺了劉秀的大哥劉縯,心中有顧慮,不敢投降。岑彭向劉秀報告情況后,劉秀說:
舉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鮪現(xiàn)在如果投降,官職和爵位都可保全,我怎么會治他的罪呢!有黃河作證,我決不食言!
朱鮪投降后,劉秀任命他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朱鮪后來當?shù)綎|漢政府的少府(宮廷供應部長),爵位世代相傳。
曹操對張繡,劉秀對朱鮪,又是如出一轍。我們以前講過,張繡自從歸附了曹操,曹操把他往死里用,一直榨到油干燈盡,死于討伐烏桓的征途之中。張繡的兒子后來因牽扯到魏諷案被曹丕誅殺。朱鮪投降劉秀后,劉秀沒有再給他兵權,而是讓他搞后勤工作,爵位得以保全。
兩相一比較,事兒差不多,但就結果而言,劉秀寬容,曹操苛刻,非常明顯。
此外,曹操經(jīng)常把光武掛在嘴邊。

【曹操:世祖就像酒壺,永遠在我嘴邊!】


比如,《三國志·劉放傳》載,漁陽郡人王松占據(jù)了漁陽,劉放前往投靠。官渡之戰(zhàn)后,劉放就力勸王松歸附曹操,曹操打袁譚的時候,王松歸附曹操。公元205年,劉放與王松一起進見曹操,曹操大悅,對劉放說,當年班彪依附竇融,于是河西都投奔了光武帝,這與今天的情形是多么相似??!意思是說,劉放你之于我,就相當于班彪之于劉秀??!
再如,《三國志·臧霸傳》載,曹操在南皮大破袁譚,臧霸等人都來慶賀。臧霸請求派自家的子弟和手下將領的父兄家屬,搬到鄴城定居。曹操說:
諸君忠孝,我很清楚,哪里需要送人質到鄴城呢!不過,當年蕭何派遣子弟到高祖身邊,高祖沒有拒絕;純燒了老家?guī)浊课?,家人賓客全都追隨光武,光武帝也沒有拒絕,我當然不便改變高祖和光武帝的做法!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客觀講,哪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非要找他們的相似之處,也一定可以找得到,比如,都愛吃羊雜碎,都是初中四年級畢業(yè),左屁股蛋子上都有一顆黑痣,等等,這些對比毫無意義。而我們上面列舉的樁樁件件,委實反映出曹操與劉秀的相似度實在太高,我認為,不能稱之為偶然,曹老板自覺不自覺地向光武致敬,應該不算離譜的判斷
當然,兩人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簡單列幾條:
一是身份不同
劉秀出身于皇室旁枝,雖然血液里的皇族基因恐怕已經(jīng)稀得跟白開水似的了,但畢竟姓劉,稱王稱帝,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合理性。
而曹操出身豪門(陳寅恪先生認為曹操出身寒族,讓我頗感驚異),家族勢力比劉秀大得多。但,他姓曹,不姓劉,鬧革命的時候,只能打著漢獻帝劉協(xié)的旗號。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前期確實起到廣招人才的作用,但曹操封公、封王之后,尊奉天子已經(jīng)成了他的枷鎖,手下的臣僚,也逐漸分化成挺劉派和挺曹派。對曹老板而言,進則大逆不道,退則前功盡棄,進退之間,頗失方寸。
劉秀的每一個勝利,都進一步印證其真龍?zhí)熳由矸莸奶烊缓戏ㄐ?;曹操的每一個勝利,都進一步加劇篡不篡漢的不可調合性。
這種身份上的差別,至少讓曹操在兩個方面與劉秀存在巨大落差:
一個是劉秀可以延續(xù)西漢后期的三公制度,再通過尚書令行使權力,這樣,架空了三公,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而曹操不是皇帝,他必須廢除三公制,恢復丞相制度,才能大權獨攬,這對忠于漢室的大臣士人來說,是心有不滿的。
再一個是劉秀可以大張旗鼓利用讖語,“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炎際火為主”,這幾句半通不通的奇怪話語,為劉秀稱帝貢獻了強大的助力。而曹操卻不可以,雖然也有“代漢者當涂高”之類的讖語(后來解釋為“代漢者魏”),曹操可能認為不宜使用,留給了兒子曹丕。
二是性格不同
曹操的性格非常復雜,有達觀恢宏的一面,但給人印象深刻的,卻是他的多疑猜忌和殘酷奸詐?!度龂?/span>·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載
……(曹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馀。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
也就是說,曹操想殺你,可以一邊為你哭得肝腸寸斷,一邊送你上路。
劉秀的一生,我個人認為也不乏“奸詐”行為,但劉秀實在高明,他的“奸詐”,你看不出來,只能冠以高度的“政治智慧”。而曹操“亂世之奸雄”的“奸”,史書上則比比皆是。
比如,曹操行軍,經(jīng)過麥田,下令“不許踩踏麥田,違令者處死”。于是,軍中騎馬之人,全都下馬牽著往前走,生怕馬踩麥苗人頭落地。但是,搞笑的是,曹老板自己突然連人帶馬跳入麥田,一頓亂踩,這事兒就尷尬了。曹老板倒也從容,問主簿,我的馬踩了麥田,該如何論處?
主簿是個妙人,立即高聲回答,以春秋大義,處罰不可以加諸尊貴的人。
曹老板說,我自己制定的法令,自己卻違反,如何領率其他人?但我是軍隊的統(tǒng)帥,不可自殺,我必須接受刑罰。
于是,拔出寶劍,割了一綹頭發(fā)代替受刑。

【這個髡刑,牽強了一點】


易中天先生為曹老板洗了洗白,說是割掉頭發(fā)是髡刑,對古人來講,也是很重的處罰。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如果曹老板把自己剔個大光頭,我覺得易先生說的就言之成理了,割一綹頭發(fā)意思一下,遠達不到髡刑的標準,只是曹老板給自己找個臺階兒下罷了。
再如,有次出征,糧食不夠,曹操私下對管糧的官員說,糧食不足,咋辦?
官員說,可以用小斛來應付。
曹操說,善。
用小斛發(fā)米,戰(zhàn)士吃不飽,就有人議論曹老板忽悠大家。
曹操把那個管糧的叫過來,說,兄弟,不好意思,得借你人頭用一下誒,要不然,這個事兒擺不平。
于是,將管糧的斬首,向全軍通報說,這廝用小斛欺騙大家,中飽私囊,已被斬首!
此外,曹老板還動不動做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
比如,曹操的一個寵姬陪他睡午覺,曹操頭枕在寵姬的身上,說,過一會兒叫醒我。寵姬見曹操睡得很安穩(wěn),就沒有及時叫醒。等到曹操睡了個自然醒后,大怒,下令把這個寵姬亂棒打死。
這就有點那個了。我想,這個寵姬一定沒搞清楚自己究竟是為啥被棒殺的。
再如,曹操崇尚節(jié)儉,反對衣著華美秀麗。曹植的媳婦兒穿了一件花衣服,曹操在高臺上看見了,說這個兒媳婦兒違反規(guī)制,下令讓其自殺。
雖然說政治人物為解決問題施以權謀可以理解,但這些個事兒做得多了,就顯得太過狡詐殘酷,想來也會失去相當部分士人之心吧。
我可以肯定,奸詐之事,劉秀也沒少做,但他兩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劉秀不露痕跡,曹操痕跡太重,劉秀比曹操高明得太多。
三是對士人的態(tài)度不同
曹操用人,據(jù)稱“唯才是舉”,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有才,我一定用你,至于你的品德如何,我并不在意。不過,我把史書翻來倒去地看,似乎并沒有發(fā)現(xiàn)曹操用人,與其他老大有什么本質的不同。換句話說,其他老大用人,基本上也是唯才是舉。比如,孫權用甘寧,劉備用法正,甘寧是出了名的不服管、亂殺人,史稱法正“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shù)人”,甘寧能打仗,法正有奇謀,孫權、劉備就重用,只不過,孫、劉二人,沒有像曹老板那樣把“唯才是舉”吼得山響罷了。
劉秀用人,更是不拘一格。云臺二十八將,有幾盞省油的燈?劉秀用豪強、用降將、用酷吏、用名士、用儒生,可以說無所不用。
所以,我個人感覺,“唯才是舉”,并不是曹老板的專利。
我們只比較一下劉秀和曹操對待名士的態(tài)度。
劉秀前面講了很多,我不想再啰嗦了,一言以蔽之,用名士,不妄殺。
曹老板也用了無數(shù)名士,但他也是出了名的“名士終結者”,有事兒沒事兒殺名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死于曹操之手的名士有:
邊讓,袁忠,桓邵,許攸,孔融,周不疑,荀彧,婁圭,路粹,崔琰,楊修。
并且,這些人多罪不至死。
咱不講那么多,只講一下崔琰和楊修。
先看崔琰。崔琰是冀州名士,天下知名。袁紹敗亡之后,冀州歸了曹老板,崔琰等人也就成了朝廷的干部。崔琰和另一個名士毛玠一起負責官員的選拔、任免事務,他們所選用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士。雖然當時名望很高,但品行不佳的人,始終不能獲得任用。他們選拔敦厚務實的人才,排斥只會空談的浮華虛偽之人;進用謙虛和睦的長者,壓抑結黨營私的小人。
崔琰曾經(jīng)向曹操推薦了巨鹿人楊訓。公元216年,曹操進爵為魏王,楊訓作表為他歌功頌德。有人嘲笑楊訓阿諛世俗,輕浮虛偽,說崔琰推薦人才不當。崔琰就把楊訓的上表底稿取來查看,之后,給楊訓寫了封信,說:
省表,事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這句話委實不好解釋,大概意思是說,看了你上的表,事情比較順利!時代啊時代,總有一天會改變的。
史書上講,崔琰的本意,是譏諷那些亂議論的人太苛求,不通情理。但有人上告崔琰“傲慢怨憤,信中有悖逆不遜之意”。曹操很生氣,說:
諺語說“生女”,“耳”可不是什么好話?!皶斢凶儠r”,這簡直是極為不遜(會當有變時,只要告密者和曹操本人愿意,完全可以解釋為“曹魏一定會完蛋,漢室一定會復興”)!

【曹操:崔琰,你是盼著變天??!】


下令把崔琰處以髡刑,做苦役。崔琰雖受處罰,但依然談笑自若,不卑不亢。告發(fā)者又舉報說,崔琰當了刑徒,對賓客捻著胡須直視,似乎心有所恨(琰為徒,虬須直視,心似不平)。曹操就對崔琰起了殺心。派官吏去見崔琰,說,三日期消息。崔琰沒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個官吏過了幾天向曹操報告,崔琰還活著。曹操火了,說,崔琰難道非逼著我親自動刀鋸嗎?吏員趕緊告訴崔琰,崔琰淡淡地說,哦,這是我的不對,我沒想到,曹公是想讓我死啊。于是,崔琰自殺。
尚書仆射毛玠對崔琰無辜而死很傷感,心中悶悶不樂。又有人告發(fā)毛玠怨憤誹謗,曹操下令逮捕毛玠。后經(jīng)人多方營救,才免去一死,回家養(yǎng)老去了。
再看楊修。前面我們講過,曹丕、曹植爭太子之位,楊修幫助曹植,但最終是曹丕勝出,曹操對楊修等人就產(chǎn)生疑忌。此后,楊修不想再與曹植交往,但曹植老是找他,他也不敢不從。到了公元219,每次曹植當值,楊修擔心曹植做事有不妥之處,就揣度曹操的心意,預先為曹植草擬十幾條答辭,告訴曹植手下的人,如果魏王有什么訓示,則根據(jù)他的問話,呈報相應的回答。結果,曹操的訓示剛剛送來,曹植的答辭就呈上去了。曹操心說,這個兒子是聰明,那特么也不能聰明到這個地步吧!于是追問,得知了真相。楊修經(jīng)常耍小聰明,而且還是袁術的外甥,曹操本來就厭惡他,于是,借了這次機會,以楊修多次泄漏魏王訓示、交結諸侯的罪名,誅殺楊修。
曹操殺崔琰、楊修等人,我理解,除了他多疑猜忌”的性格之外,可能還有這些人自視為漢臣、對曹魏的忠誠度恐怕不夠的原因,殺他們,是曹老板為曹丕削去荊條上的硬刺。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曹老板殺的名士太多,勢必會影響到士大夫集團對他的忠誠度,曹魏內部,始終存在不穩(wěn)定的因素。

【與劉秀相比,曹操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為什么光武帝可以統(tǒng)一天下,而曹老板只能鼎足三分?原因可以列出很多,上面講的兩人這些不同之處,或多或少也能說明些問題吧。

【點贊、點“在看”,都行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