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3031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伏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中國,幾乎人人都看過八卦圖,家家戶戶也都掛過,那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這就不得不提到:伏羲。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易經(jīng)》,可以說是三位古圣先賢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 伏羲創(chuàng)造了八卦圖;周文王創(chuàng)造了六十四卦,后被稱為《易經(jīng)》;而孔子則為《易經(jīng)》作了《十翼》,也稱《易傳》。 可以說,伏羲是《易經(jīng)》的首創(chuàng)人,是他最先畫了八卦。 伏羲為什么畫卦?很多人說他是為了造字,推行文字教育。 實際未必,如果伏羲是為了造字,那他的成就就很低,跟倉頡造字也就沒什么差別了。倉頡的名氣跟伏羲是不能比的。
直到今天,我們所有事情都離不來那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底下所有的變化,不過是陰陽的變化。這是伏羲留給我們的智慧。 那伏羲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我們可以用一句現(xiàn)代的話來描述——他是一位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 外國人不太了解我們,總說中國人拜偶像,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從不拜偶像。 我們只是感謝、紀念那些生前很熱心,真正為人民提供最好服務的人。 想想看,我們所拜的人,哪一個不是生前為人民服務的人?為人民服務是古今中外不可改變的定律。 但是,為人民服務有真的也有假的,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 真正做得好的,在他們死后我們不能將功勞一筆勾銷,要永遠記住他們,這是中國人的永生之道。 全世界的人幾乎都在追求永生,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甘心只活幾十年就走了。 西方人找不到任何途徑,最后只有寄希望于宗教,叫作“信我者得永生”。 中國人不是這樣,中國人是只要活在大家的心中,就永遠不會死。 比如,孔子就永遠不會死,他活在我們的心中;伏羲也永遠不會死,他活在我們心中。 伏羲做了什么事 伏羲替當時的人民,化解了很大的問題。 當初,人類還沒有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靠打魚、狩獵過日子。 一個人要出去打魚、狩獵,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半路上碰到天氣驟變,來不及躲避,這樣很可能連命都沒有了。 所以很多人問伏羲:明天要出去,天氣會怎么樣?伏羲可以說是全人類、全世界第一座氣象臺的臺長。 他告訴人們:“明天是大晴天,你去好了”“明天往南走有雷,你要小心”“你往西北走,有大雨”…… 剛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可是后來隨著驗證次數(shù)的增多,大家都覺得他說得很準,于是來問的人越來越多。 人多了以后,伏羲沒有那么多時間應付,怎么辦? 他就說:從明天開始,我在這棵樹上掛一個這樣的圖像,就表示明天是雨天…… 伏羲跟老百姓講,這是“2、1、2”,代表下雨。于是,“2、1、2”就成了人類所知道的第一個密碼。 伏羲并沒有一開始就告訴大家,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為跟老百姓講得太多,基本上是沒有用的。 他只告訴大家記幾個數(shù)字就好了,“1、2、1”代表什么,“1、2、2”代表什么,“2、1、2”代表什么,“2、2、1”代表什么等等,跟今天的電腦完全一樣。 打電報也是一樣的道理,給出一組數(shù)字,對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可見,數(shù)字化時代,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已經(jīng)開始了,我們今天不過是承繼伏羲的路線走下來而已。 后來,伏羲得到了人民的信賴,并根據(jù)人民的需要,把他的氣象預報逐漸地擴大,慢慢地推出不同的卦象,就變成了我們一直到今天都很熟悉的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是什么?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無字天書。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無字天書,伏羲八卦就是無字天書。因為伏羲當年根本還沒有文字,只有這8個符號。 這本無字天書,只有圖像,沒有文字。 后來《易經(jīng)》所有的字都是有了文字以后,慢慢加上去的。加到最后,整部《易經(jīng)》也不過四千多字。 沒有文字,沒有條條框框,不受任何局限,就可以通天下,通宇宙。這是伏羲留給我們的寶貴思路和財富。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伏羲畫卦的時候,上面有天,下面有地,中間林林總總什么都有,可是看來看去,他還是將人作為了代表。 天地之間,伏羲把人定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他一開始就讓我們認識到,宇宙之間最了不起的不是神,而是人。 伏羲八卦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替人類在天地之間做了一個很明確的定位。 我們中國人歷來以人為本,人為萬物之靈,要贊天地之化育,這份責任意識,也是伏羲留給我們的。 伏羲的當代意義是什么 今后人類世世代代都要取用于這本無字天書,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部寶典。 因為《易經(jīng)》是從開天辟地,也就是今天科學上所講的大爆炸說起的,一直說到人類最后的狀況。 我們直到今天還沒有完全把它展開,因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xiàn)在,《易經(jīng)》這部寶典靜靜地躺在那里,你不理它,它不會理你。你理它,它也不會拒絕你。 可是,你從中能得到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它幫不上忙。這才是真正的自然。 《易經(jīng)》是完全根據(jù)自然發(fā)展出來的一套系統(tǒng)。 當年,伏羲一畫開天,用的是符號“一”,這個符號就是太極,就是易,就是道,就是自然。 他告訴我們?nèi)耸亲匀坏囊环肿?,當然應該取法自然、不違反自然法則。 凡事順乎自然,便可以獲得天人之間的和諧,共同生存與發(fā)展。 自此之后,我們中華民族對世間萬事萬物的看法,都秉持著伏羲的路線。 以自然為師、向自然學習,并且樣樣都以自然為標準,來衡量其可信與否。 狂妄自大,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計后果求新求變,是不合自然的,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有人會問,現(xiàn)代科學難道不可以持續(xù)發(fā)展嗎?當然可以。 科學是人類非常需要的東西,只不過西方人欠缺這種用自然來引導科學的態(tài)度。 我們要記住,一切事物的好與壞、對與錯,都要用是否符合自然這一標準來檢驗。 21世紀為什么是中國人的世紀,為什么是中華文化的世紀,為什么是易經(jīng)的大運? 就是因為,中國人開始要用自然的法則,來規(guī)范現(xiàn)代科學,讓它走上正道,讓它協(xié)助整個人類過幸福、安康的日子。 更不得不提的是,《易經(jīng)》這部寶典是我們的祖先辛辛苦苦開發(fā)出來的。 但是,我們沒有申請智慧財產(chǎn)權,我們認為全人類都可以用,不需要收取任何費用。 這才是做人的風度,這才是中華文化的大度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