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玟薇教育 · 視頻號 - 2020.12.25 - 享書:貧窮的本質(zhì) 對于別輸在起跑線上,你認為應(yīng)該具備什么?好成績?好學校,還是好的家庭教育?翻開《貧窮的本質(zhì)》這本書,讓人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輸在了起跑線。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是一對夫妻,印度人,用了15年時間,去過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貧窮地區(qū)和國家,進行考察記錄及實驗,探尋窮人的真實生活,寫成了《貧窮的本質(zhì)》,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獎作品。 《貧窮的本質(zhì)》不是一本教你致富的書,作者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chuàng)業(yè)、援助等方面,抽絲剝繭地剖析了貧窮的根源與本質(zhì),探求我們無法解決貧困問題的真正原因。 作者寫道,在那些貧窮地區(qū)的家庭,對于必須要消費的物品不予理會,比如孕期不吃碘膠囊,他們認為吃一個藥品管什么用,從而造成生下來的孩子容易生病,營養(yǎng)不良。由于對碘膠囊,疫苗等作用的忽視,不健康的狀況伴隨著孩子走向成年。這——,才是真正的輸在起跑線。 窮人對政府免費發(fā)放的蚊帳,那是能有效減少蚊子對瘧疾的傳播,居然把蚊帳改制成所謂實用衣服。寧可吃不飽飯,也要先買電視機與手機這些物品及時行樂,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對未來不作計劃,把當下能夠獲得的安慰滿足放在第一位。有的窮人越窮越會生,是為了給自己養(yǎng)老送終,達到規(guī)避風險的目的。還打腫臉充胖子,花很多錢置辦嫁妝,婚禮等。 而日本的經(jīng)營之圣稻盛和夫的故事告訴我們,貧窮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改變的。他出生在一個大家庭,家里有11個人,家境平凡不富裕。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只念過小學,卻有著對生活的正確認知,即便是貧窮,即便在他母親積勞成疾,也要供他上完大學,認為知識才是改變命運,通過言傳身教,影響著他。稻盛和夫在晚年,深情寫就了一本書——《母親的教誨改變了我的一生》。 無獨有偶,翻開《貧窮的本質(zhì)》第一頁,上面寫著,謹以此書獻給我們的母親。正是因為母親及家庭的影響,讓作者最終成為發(fā)展經(jīng)濟學家。 《貧窮的本質(zhì)》喚醒了我們共有的人性,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掉入貧窮的陷阱,也幫助他人走出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