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調查,國內一些高校多達84. 8% 的大學生承認自己多少有點 “宅”?!罢辈⒎且粺o是處, 它可以緩解壓力、放松心情,但現實生活中 “宅” 對大學生的影響卻是弊大于利。大學生“宅”現象的出現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學業(yè)的發(fā)展及高校輿情引導帶來不利的影響。以下就是對其原因的分析: 一、生活慣性的延續(xù):網絡化生存形成路徑依賴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電腦的普及是大學生 “宅” 生活現象發(fā)生的重要基礎。作為信息時代弄潮兒的大學生,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時機,在許多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上網是他們的首選與必備功課,網上購物、網上交友聊天、網上訂餐、網上影院……??梢哉f,豐富的網絡資源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帶來了很多樂趣,但同時也使一部分主動性差、生活較懶惰的學生,產生了嚴重的 “網絡依賴” 心理,在他們看來,既然一切可以網上解決,那又何必出門呢? 二、網絡游戲的吸引:從眾壓力和社交價值相互推拉大學里積極向上的宿舍環(huán)境對學生個體的行為有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消極落后的宿舍環(huán)境對學生個體的行為有消極負面的誘導作用。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新奇和刺激的電競游戲席卷而來,很容易激發(fā)大學生的熱情,只要大部分的青年投身進某款電腦游戲中,就會成為高校學生娛樂中的主流。如果小部分的人不參與其中,則很容易脫離群體,被當成另類。在和同學交流時,大家都在討論游戲的內容,而自己卻沒有共同的話題,在群體中感覺到孤獨。學生進入大學后,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主性,沒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就會盲目的去跟隨“大流”,去迎合周圍同學的愛好和需求,導致最后沉迷在網絡中無法自拔。 三、社交方式的選擇:線下局限性不敵線上無限性當學生們進入大學生活后,對于人際交往的需求越來越大,選擇朋友的條件也開始發(fā)生變化,變得要求越來越高,逐漸發(fā)現很難找到“知心”朋友,在大學校園里面變得越來越孤獨。面對日益增強的孤獨感,學生往往會去網絡世界里面尋找宣泄的途徑,漸漸地被網絡世界里面的自由、保密和無限性吸引,最后沉迷其中。 四、學習狀態(tài)的低迷:他律消失規(guī)劃不明成長迷茫的促動部分大學生之所以“宅”在宿舍,是因為對自己的大學生活缺乏有效的規(guī)劃。學生上大學前的人生目標都是由家長或是社會所決定的,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即通過基礎教育考上好的大學。但是,當學生來到了大學,沒有了父母的叨嘮,沒有了高中班主任全天候的督促,沒有了制訂好的學習日程安排。突然間,學生沒有了這些束縛和引導,發(fā)現他們的人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標,不知道自己來到大學還需要做些什么,具體要怎么去做,漸漸變得茫然,變得整天無所事事,突然整個人感覺放空了。學生只能從網絡世界中尋找慰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