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媽: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父母的偏心,都會受到傷害。 作者:微笑喜樂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chuàng) 知乎有個問題:父母可以偏心到什么程度,心理傷害多大? 有一個回答得到了6000多贊,看完心里沉甸甸的。 拒絕和家人交流,甚至都不愿意看家人一眼,可想而知當時這個孩子心里該多么痛苦。 本該是最親最愛的父母,對孩子這樣不被尊重、不被愛的不公平待遇,給的傷害也最深最痛。 偏心,其實是件很可怕的事。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父母的偏心,都會受到傷害。 這種傷害給他們成長留下陰影,甚至?xí)永m(xù)到他們青年時期,乃至整個人生,輕則性格出現(xiàn)缺陷,重則孩子抑郁自殺。 偏心剝奪了孩子的愛, 是一種精神虐待 在多子女的家庭里,每一個被父母偏心傷害過的孩子,都像浮萍一樣無處棲身,有的甚至一生走不出陰影。 我的同學(xué)小蕓,從小就飽受父母偏心之苦,她說自己沒有童年。 從小就家務(wù)活全包,沒有零花錢,沒有玩具,沒有自己的房間,而哥哥什么都有。 哥哥欺負她,父母反過來指責她;父母吵架,出氣筒也是她。 長大后住校了,她幾乎就不回家了,因為回家是一種折磨,眼看著媽媽對著哥哥喜笑顏開,轉(zhuǎn)臉對她一臉冷漠,小蕓心痛無比。 媽媽生病住院,卻又要求她一個人沒日沒夜地伺候,哥哥既不出錢也不出力。 后來媽媽去世,葬禮上小蕓流不出一滴眼淚,她說眼淚早就流光了,媽媽只給了她生命,可真的沒愛過她。 現(xiàn)在的小蕓,不相信世界上有愛,只相信自己,只想永遠一個人。她說:“如果有來生,我決不做他們的孩子?!?/span> 不被關(guān)注不被愛,對親人失去期待,也學(xué)不會好好愛自己,學(xué)不會相信他人,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偏心,剝奪了孩子的愛,是一種精神虐待,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感覺不到愛的存在,真實的感受就是受到了虐待和傷害。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帶來的傷害卻最深。父母偏心帶來的創(chuàng)傷會伴隨一生,成為無法提及的原生家庭之痛。 父母偏心, 毀掉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 父母偏心,自古有之。歷史上著名的“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就是一個因為母親偏心導(dǎo)致的悲劇。 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了鄭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 母親不喜歡大兒子,偏心小兒子,還慫恿丈夫取消大兒子的繼承權(quán),讓小兒子繼承王位。 被拒絕后,又縱容小兒子共叔段擴建城池、勾結(jié)他國造反,自己還給小兒子作內(nèi)應(yīng),來對抗大兒子。 最后小兒子因民憤積怨,關(guān)鍵時刻被百姓反戈一擊,潰敗逃亡,客死異鄉(xiāng)。 鄭莊公也對母親非常怨恨,發(fā)誓說:“不到黃泉不再見面!” 母親的偏心,害了兩個兒子,不僅造成了家庭的悲劇,也給整個鄭國帶來了一場深重的災(zāi)難。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2020年,河北95后小伙白某,因父母偏愛弟弟,心生嫉妒,一直懷恨在心,趁父母外出時掐死了自己7歲的親弟弟。 一個家庭就此支離破碎,供述時白某嘶吼“父母偏心,我恨我父母”。 有心理學(xué)專家研究表明:當父母不能平衡好子女的關(guān)系時,每個子女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促成反社會及暴力行為或影響認知功能。 受冷落的孩子,長期被父母忽略,在壓抑、失落的環(huán)境下生活,不但身心備受煎熬,而且會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不僅對自己失去信心,還會對周圍的人甚至整個世界失去信任。 而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可能會強勢蠻橫、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僅嚴重依賴父母,缺乏獨立自理能力,甚至將來走出社會,因巨大的落差而受不了打擊一蹶不振。 而偏心的父母,晚景也堪憂。被偏愛的孩子自私自利,毫無感恩之心;被冷落的孩子心灰意冷,拒絕養(yǎng)老;老無所養(yǎng)的隱患,在父母偏心之初就已埋下。 父母偏心一個,勢必冷落另一個,本來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被分割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兄弟相離,親子疏遠,最后孩子和父母三敗俱傷。 父母一碗水端平, 家和才能萬事興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親子關(guān)系的主導(dǎo)方,如何讓孩子之間關(guān)系融洽,每個孩子能擁有均衡的愛,是每個父母都值得反思的。 至少這幾點,必須要注意: 1、不能拿兩個孩子比較 孩子多的家庭,父母總免不了比較,“你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你怎么這么笨?”“你看看弟弟/妹妹多聽話,你怎么這么不懂事?!?/span> 類似這種話,一句都不要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父母的比較之言,在孩子聽來就意味著“你不愛我”。 長期被比較被貶低,不僅會加重對另一個孩子的敵視情緒,還會讓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2、分別和孩子獨處 創(chuàng)造機會和孩子分別獨處,這個時候不用競爭求關(guān)注,感受父母對自己獨一無二的愛。 《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經(jīng)常在波妞睡覺或者專注玩玩具的時候,創(chuàng)造單獨與咘咘相處的機會。 她陪著咘咘一起做手工,講故事,聊天,讓咘咘感受到即使有了妹妹,媽媽依然愛自己。 每個孩子只有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擁有了足夠的愛之后,才能讓愛流動,去愛另一個,才能兄友弟恭,家庭和睦。 3、多跟孩子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 《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在發(fā)現(xiàn)女兒情緒不對時,說的那句話很讓人感動“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爸爸也要學(xué)習(xí)當爸爸……” 父母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要多了解孩子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或者在處理一件事情之后,問問孩子是否滿意,父母哪些地方做的不對。 只有這樣,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改正,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和溝通中,學(xué)會怎么做一位好爸爸、好媽媽,避免在偏心的路上越走越遠。
美國教育心理學(xué)家簡·尼爾森說: “要同等對待兩個孩子,這樣才不會讓一個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態(tài),另一個也不會形成「欺壓」心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姿態(tài)。” 家長要有意識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要公正的對待每個孩子,弱化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父母的眼里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點個在看,與所有家長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