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炁,后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講解】 我們先講這句話最后一個字“醉”。人喝醉酒恍兮惚兮,外表看起來有點昏沉;還有,我們陶醉在一種狀態(tài)里,聽什么好像很入神那樣。也就是說,“醉”是進入一種狀態(tài)的現(xiàn)象。 “得之者”就是得到了先天氣或者后天氣,就是說無論你是得到了先天炁還是得到了后天氣,都有一個共同現(xiàn)象,即修煉者“常似醉”。這里要繼續(xù)解決的關(guān)鍵有兩個點:先天炁,后天氣。 “先天炁”是什么炁呢?如果說是我們體內(nèi)與生俱來的能量,那我們誰都有呀,什么腎的氣呀五臟的氣呀,這如果稱為先天炁,我們每個人都有呀,有五臟六腑就有臟腑之氣呀,我們不就得了嗎,那常似醉了嗎?沒有呀!那么,先天炁不是指與生俱來的體內(nèi)這些元氣呀什么氣呀,那是指什么呢?先天先天,什么是先天呀——先天地生,《道德經(jīng)》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先天炁”原來是指天地之中那種神秘的能量,以老子的看法,天地沒有形成之前就先有這種神秘的能量,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等等,哦,原來先天炁就是說我們能夠得到了宇宙間這種能量,你真的得到了這種能量你就會進入了一種功態(tài),外表看起來似乎有點喝醉酒了,坐在那里恍兮惚兮嘛,這就是得氣。 那后天氣,后天氣是哪里的氣呀?你說我們大自然的空氣,什么陰陽已判分出天地,產(chǎn)生了這種氣是后天氣,是不是呀?哦,我們天天在呼吸,呼吸這個空氣,我們有沒有醉呀?沒有呀,那就說明我們平時在呼吸這個空氣不是這里的“后天氣”。那后天氣是指什么呢?既然不是指大自然的空氣,那就是要從身體上來找了。我們一個胎兒在母親肚子里,靠著臍帶來傳送這個養(yǎng)料和氧氣,也通過臍帶來排泄新陳代謝的這些產(chǎn)物,生下來臍帶一切斷小孩哇哇大哭,鼻孔開始呼吸,在母親的肚子里面小孩泡在羊水里面鼻孔不用呼吸也不能呼吸,生下來臍帶一切斷呼吸才開始,那后天氣確實是鼻孔呼吸之氣。你了空居士剛才說鼻孔呼吸之氣不是后天氣,因為我們誰都沒有醉呀,如果我們一呼吸空氣就會醉,那我們不用學(xué)習不用干活啦,天天醉啦,那人生在世有什么用呢,我們繼續(xù)研究,既然估計后天氣跟我們鼻孔有關(guān)的,又不是我們平時呼吸的這種空氣,必然是還有另外的說法。有什么說法呢,古人早就總結(jié)過,我們鼻孔的呼吸勉強分成四大種類,所謂的風、喘、氣、息。 風:呼吸的聲音很大像刮風一樣,當然刮風是很厲害的,我們的鼻孔沒有那么大的力量,只是形容而已,覺得鼻孔在呼吸的時候呼吸的聲音有點粗,這叫風。 喘:我們很累,呼吸很急促不是那么通暢,這叫做喘。 氣:修煉的人都知道,功夫到一定程度,呼吸會變成深長勻細,所謂的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所謂息息歸根,歸到哪個根呢,歸到下丹田。這叫做氣。 息:葛洪在《抱樸子》里曾說,那些功夫深的,深到鵝毛放到鼻孔下面都不會被吹動。葛洪這里是說鵝屁股那些軟軟的絨毛,很柔的毛很細的毛,呼吸都吹不動,就說明你的呼吸是非常微弱非常小,那叫做息。 “后天氣”指修煉者通過調(diào)身、調(diào)心、調(diào)息,開始進入功態(tài)了,呼吸變成深長勻細,這時人坐在那里呀就似乎會進入一種功態(tài),那就叫做“常似醉”。 先天炁,后天氣,得之者,常似醉這句話就是說,當你擺好姿勢,調(diào)身、調(diào)心、調(diào)息做得好,呼吸開始平穩(wěn),深長勻細,息息歸根的時候,你就坐得安穩(wěn)了,外表就覺得進入功態(tài)了,就常似醉了,當你身體得氣了,不管是下丹田得氣還是氣通大小周天了,你也會進入功態(tài)了,人家也看你像常似醉了。所以請大家記住,“先天氣”“后天氣”就是指身體得氣或者是呼吸調(diào)整好,“常似醉”就是表示一個人坐在那里比較安祥進入一種練功的狀態(tài)。 日有合,月有合,窮戊己,定庚甲。 【講解】 “日有合,月有合”,日是指太陽呢還是指一天呢還是指白天呢?月是指一個月的時間呢還是指月亮呢還是指晚上呢? 道門有個秘訣,修煉者常常重視所謂的子午卯酉,子時月亮當空,不知道古人明不明白,那個時候就是太陽在腳底下,在地球的另一個側(cè)面,現(xiàn)在的科學(xué)就太知道了。卯酉二時,卯時太陽差不多在地平線,月亮也差不多在地平線。子午卯酉太陽月亮有時在頭頂有時在腳底下有時在左右地平線,“日有合,月有合”,說這個干嗎呢?子午卯酉,我們的身體里的能量也會產(chǎn)生變化,日月的運行從科學(xué)來說也許是引力場對人的影響,我們看大海的潮汐就知道了,嚴格來說這是一個日一個月的合對身體的影響,也就是天人相應(yīng)?!跋忍鞛牛筇鞖?,得之者,常似醉”,體內(nèi)有能量了,就能感受到日月的運行對我們身體會產(chǎn)生的影響。 剛才說的是地球的自轉(zhuǎn),那公轉(zhuǎn)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修煉到一定程度的人春夏秋冬身體能量變化是不一樣的。按照我自己個人,覺得秋天氣感最好,接下來春天夏天,冬天最差,太冷了,當然北方有暖氣供暖可能冬天就不覺得影響,去到室外就影響了,太冷了,大開頂之前,冬天寒冷時身上的氣感就沒什么了,這也符合大自然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體內(nèi)的能量也有這四大變化現(xiàn)象。那月亮呢?月亮有朔有望,有上弦下弦,一般農(nóng)歷十五前后很多人覺得氣感強,初一前后會覺得氣感比較弱,上弦下弦等等這些比較中等。記得三十多年前流行生物周期(概念),何時體力最差何時體力最好,何時智力最好何時最不好,什么時候情緒最好什么時候情緒最不好,不知道現(xiàn)在還流不流行,如果體力情緒智力這三個生物周期低谷的交匯點,那個時候要特別小心,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不愉快的事。 “日有合,月有合”可以說就是這個的最直觀的現(xiàn)象,也就是日月運行,不管是子午卯酉還是春夏秋冬,還是十五初一等等,對身體上的能量氣機的變化都會有影響,用一句話要概括就是天人相應(yīng)的現(xiàn)象。 接下來是“窮戊己,定庚甲”,不要看成是定庚申,申是十二地支,庚是十天干,甲是十天干。窮戊己,窮為窮盡;戊己:中央戊己土,在丹道中有兩個方面意思: 一、五臟六腑與十天干對應(yīng)為脾胃; 二、身體位置的中宮,中宮分二個層次:一是指下丹田,到一定程度指中丹田,下手處指下丹田;二是指清靜的心,所謂元神顯現(xiàn)的狀態(tài)。 如果說在《入藥鏡》這個地方說“窮戊己”,這個主要指心性,心性不離中宮,就是心要保持清靜,似守非守下丹田,目的是為了達到定庚甲。 定庚甲,定為定住。庚在十天干來說為西方之金,丹道叫白虎,甲為東方之木,丹道叫青龍,青龍之甲木生離火,白虎之庚金生腎水,腎水心火庚金甲木還有個戊己,合起來為五行。 就是說,“先天炁,后天氣,得之者,常似醉”,身體有了能量,“日有合,月有合”,日月都合,身上有天人感應(yīng)的能量,大自然給了我們能量,大自然又對我們有影響,怎么做才是最正確的呢?就是“窮戊己,定庚甲”,庚甲就是涵蓋體內(nèi)的氣,金生水,木生火,體內(nèi)的陰陽之氣的變化,你身上的氣怎么變化,大自然對你無論怎么影響,你就是輕輕意守下丹田,守住中宮的位置就好了,一句話道明了,修煉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似守非守守住下丹田就好了,這是指前面下手的功夫。 上鵲橋,下鵲橋,天應(yīng)星,地應(yīng)潮。 【講解】 上鵲橋,上鵲橋指哪里呢?指我們的舌頭,我們的嘴巴輕輕閉攏我們的舌頭就自然貼到上顎,這就是搭上鵲橋,道法自然,不用特別用力用舌頭頂著,嘴巴合攏就好了。 下鵲橋,下鵲橋指哪里呢,下鵲橋指肛門。 以前采氣的過程有所謂的“吸撮抵閉”,“撮”就是輕輕提肛,提肛不是怕內(nèi)氣從肛門漏出,而是輕輕將肛門收縮,我們整個心理感覺似乎有往上提的感覺。所以我們從下鵲橋就能明白上鵲橋也是自然的,嘴巴閉攏舌頭自然貼上去。 就是說嘴巴張開內(nèi)氣同樣能下降的,有兩個原因,一是臉上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有很多的,不是一定要從人中到承漿,再說,功夫深的人都知道,能量到這里會產(chǎn)生一種放電的效應(yīng),上下同樣是相通的。上下鵲橋及后邊的“天應(yīng)星,地應(yīng)潮”,這都是指人體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各種星斗在一年四季里怎么變化,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太陽早上升起晚上下降,月亮也是初一十五圓缺的變化,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這個規(guī)律就跟大海的潮汐一樣,也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 無論是身體的結(jié)構(gòu)還是內(nèi)氣的循環(huán)等等,都跟大自然一樣,都是有它客觀規(guī)律和與生俱來的結(jié)構(gòu),不用特別去勉強。 起巽風,運坤火,入黃房,成至寶。 【講解】 起巽風,巽風指我們的呼吸之氣。從丹道角度呼吸有內(nèi)呼吸和外呼吸,其實內(nèi)呼吸是通過外呼吸來帶動,外呼吸就是鼻孔呼吸。起巽風就是調(diào)呼吸,我們只要調(diào)鼻孔呼吸調(diào)得深長勻細就好了,輕輕意守下丹田,然后呼吸自然的調(diào)好,自然就會達到的,不用特別調(diào)的。起巽風就是這么一回事。 運坤火,坤火是哪里呀,這里關(guān)鍵詞一個是坤一個是火。坤即下丹田;乾坤乾坤,乾是指頭頂,有時也指上丹田;火呢,是下丹田里的內(nèi)氣、熱能,是能量。怎么運呢,輕輕意守,呼吸自然。 這兩句話合起來就是輕輕意守下丹田,呼吸自然。 入黃房,有兩重意思,一是內(nèi)氣循著督脈上升頭頂又回到下丹田,口中有口水-金液玉液,吞到下丹田,就是這種現(xiàn)象;或者指下丹田剛剛得氣輕輕守住它,呼吸自然。二是小周天開始流通,同樣讓它循環(huán)回歸下丹田。黃房就是指下丹田。 成至寶:我們一般人身上沒有這種明顯的能量,沒有的,現(xiàn)在有了,有了之后有什么好處,疏通經(jīng)絡(luò),流暢氣血,祛病養(yǎng)顏,作用很好。 水怕干,火怕寒,差毫發(fā),不成丹。 【講解】 “水怕干”,丹道的水指腎水,腎水是什么?腎間動氣兩腎湯煎。腎水有什么具體表現(xiàn),下丹田那團氣不要消失,要輕輕意守,消失了就是水干了。 “火怕寒”,火是什么?心火。火怎么具體運用呀,心火的運用是指輕輕意守下丹田這種元神朗照的功夫。練功呀打坐呀,前面說成至寶,輕輕意守它,不要走神呀,不要忘記了。當然忘記了會不會氣散,不會的,忘記了就等于是白練了,打瞌睡了。 “差毫發(fā)”,如果昏沉睡著了,氣感消失了,水干掉了;如果意守太過緊張?zhí)珗?zhí)著了,有時也氣感會消失的,或者有時也有相反的現(xiàn)象,所謂的走火,就是意念太緊,丹田發(fā)熱太厲害,都不好。睡著了氣感消失了水干掉了,這個不好;意念太緊了丹鼎給燒焦了,這個也不好。所以說水怕干火怕寒,這里的寒是指精神不集中給打瞌睡了。當然有沒有危險,其實也沒危險的,只是說沒有效果。 “不成丹”,就是說寂照功夫不好體內(nèi)氣感就消失了,氣感存在就猶如一顆丹,那叫成丹;那你說等一下要不要收功,也要的。下丹田結(jié)丹的時候就是筑基的功夫,就像《百字碑》里說的“真常須應(yīng)物,應(yīng)物要不迷”,不迷就是火怕寒,“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jié),壺中配坎離”,坎離為水火,“陰陽生反復(fù),普化一聲雷”,一聲雷就是小周天運轉(zhuǎn),所以我們用《百字碑》來印證就可以看出。 鉛龍升,汞虎降,驅(qū)二物,勿縱放。 【講解】 “鉛龍升”,恍恍惚惚覺得鉛跟腎有關(guān)龍跟肝有關(guān),那鉛龍升怎么回事呀,東方甲乙木為青龍,北方壬癸水為腎,常叫作真鉛,鉛龍是水生木,也就是指督脈之氣的上升,這是鉛龍升。 “汞虎降”,汞指哪里呢,丹道里邊指心氣,以前不是說木生火,金生水,青龍白虎,這里又來個汞虎,汞虎指肺經(jīng),這里會不會搞錯了?不會的。鉛龍嚴格來說指肝木與腎水相生,順著督脈上升,鉛龍升。汞虎,心氣與肺氣下降,具體是輕輕意守下丹田,呼吸息息歸根,歸哪個根,根指下丹田,汞虎降這就是小周天了。 “驅(qū)二物,勿縱放”,縱放,不理它,放任自流,勿縱放就是管好它。驅(qū)哪二物呀?鉛龍、汞虎。其實就是說內(nèi)氣從督脈上升到頭頂又自然回到下丹田,我們的意念可以永遠輕輕意守下丹田,這樣呼吸之氣自然息息歸根,任督脈能量也自然循環(huán)往復(fù),也是以下丹田為中心為根據(jù)地。 產(chǎn)在坤,種在乾,但至誠,法自然。 【講解】 “產(chǎn)在坤”,產(chǎn),產(chǎn)藥,產(chǎn)丹,筑基時就是產(chǎn)藥,小周天通了小藥過關(guān)了得藥了,也就是成丹了。產(chǎn)在坤產(chǎn)什么,產(chǎn)藥,得藥得丹。坤在哪里?下丹田,能量的產(chǎn)生是在下丹田。 “種在乾”,乾坤乾坤,坤為地為下丹田,乾為天為上丹田,上丹田也叫做神室。種,種子,為什么說種在上丹田-乾呢,我們要所謂的凝神入氣穴,丹道講究說:要閉著眼睛,眼光順著鼻尖瞄準臍內(nèi)一寸三分,下丹田得氣得藥采藥之類都是因為上丹田這個神光寂照下丹田而產(chǎn)生的。 “但至誠,法自然”,只要你有一片至誠之心,至高無上的誠心,一切現(xiàn)象都會自然產(chǎn)生,前邊種種的現(xiàn)象就是這樣而自然形成的。 盜天地,奪造化,攢五行,會八卦。 【講解】 這四句有八個點“盜、奪、攢、會,天地、造化、五行、八卦”,這四句話其實是在形容金丹大道實修的妙處。 “盜天地”,盜天地之靈氣,我們覺得很奇怪,坐在那里意守丹田,天地的靈氣就被盜過來,從漸修次第來講怎么想也想不通的,如果從頓超法門來講馬上就明白,每個人活在世界上其實不是孤立的,我們活在空氣里,活在大地上,或站或坐,活在白天有陽光里,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里除了有空氣陽光,還有一種神秘能量,老子稱為“道”——“有物混成”(出自《道德經(jīng)》),輕輕意守下丹田不要以為體內(nèi)之氣自然集中來了,其實我們與生俱來體內(nèi)的氣就是“道”穿過身體在體內(nèi)的那部分,我們就是活在“有物混成”里面,而且“有物混成”的這種神秘能量是貫穿一切處,我們看起來在意守肚子里面的丹田,其實肚子里的能量與體外能量場是相通的。所以“盜天地”就說明古人是真修實證。 “奪造化”,造化有時也指天地,造是制造,化是變化,也是指大自然變化的現(xiàn)象,演變的能力,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寒來暑往花開花落等等,都是大自然的神秘能量在發(fā)揮作用。盜天地之靈氣奪造化之功,我們功夫深了到煉虛合道時,坐在那里就會覺得身邊的氣場是自動在轉(zhuǎn)動的,“奪造化”就是不知不覺地利用大自然神秘能量的運動變化力量在推動身體各個層次的變化。 “攢五行”,攢是積累,五行是水火木金土,就是在體內(nèi)不斷充實我們五行的能量,也就是大自然的能量進入我們的體內(nèi),加強體內(nèi)能量和各種良好的信息。 “會八卦”,會是匯聚,八卦是八方,就是匯八方之能量信息。 這短短十二個字是概括了人與自然、體內(nèi)與體外的聯(lián)系狀態(tài)。 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 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驗。 【講解】 “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不要想像地上流的水和做飯爐上的火,此處的水火為比喻,“水真水”體內(nèi)水為腎水之真水,體內(nèi)火為心火之真火;“水火交”為心腎相交,水火如何相交?任督脈環(huán)流,腎水上升心火下降?!坝啦焕稀睘檠幽暌鎵矍啻河礼v。 “水能流”,水能夠流動,腎水上潮指督脈的氣上行?!?strong>火能焰”,焰是火焰,火焰就是能燃燒,即煉精化氣,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就能得氣,火就能燃燒了將水變成水蒸汽。 “在身中,自可驗”在我們身中就自然可以應(yīng)驗,如此修煉就會有這些變化。 是性命,非神炁,水鄉(xiāng)鉛,只一味。 歸根竅,復(fù)命關(guān),貫尾閭,通泥丸。 【講解】 “是性命”,性是說我們的真性,命是指我們的先天祖炁這個層面。 “非神炁”,普通地以為神是精神思慮之神,炁是呼吸之氣,不是!我們修煉搞的是先天根本,是最清凈的心及體內(nèi)的真氣、元氣。 “水鄉(xiāng)鉛,只一味”:水鄉(xiāng)指腎水,腎間動氣;雖然說龍虎什么的,其實真正修煉時氣的感覺只有一種,也就是督脈有氣上升,一味,中藥一樣,氣只是一種。 “歸根竅”,根竅一般是指下丹田,內(nèi)氣集中在下丹田。 “復(fù)命關(guān)”,命關(guān),很多人的解釋各不相同,就我自己的所學(xué)所證,命關(guān)指會陰,包括會陰深處的陰蹺一脈,內(nèi)氣從丹田下降到這里。 “貫尾閭,通泥丸”,尾閭就是尾閭關(guān),泥丸就是頭頂百會一帶。也就是進一步跟我們說,內(nèi)氣就只一種,它具體就是這么流動。 真橐龠,真鼎爐,無中有,有中無。 托黃婆,媒姹女,輕輕地,默默舉。 【講解】 “真橐龠,真鼎爐”,橐龠,《道德經(jīng)》里有說到,古人說是風箱,這么煉起來身體內(nèi)好像有個風箱。 “真鼎爐”,體內(nèi)有個煉丹的爐,有個鼎,又有風箱,那樣就可以起火可以煉了。 “無中有,有中無”:在修煉前肚子中什么也沒有空蕩蕩,修煉后體內(nèi)發(fā)熱等,內(nèi)氣發(fā)動了,“無中有”;為什么“有中無”呢,這種種情景也許你有時候收功后就消失了,也不是一直有。 “托黃婆,媒姹女”,拜托黃婆做媒,介紹美女,黃婆是指我們的真意,我們的至誠心。媒姹女,就是調(diào)心,心氣要下降。 “輕輕地,默默舉”,意念不能太重,心平氣和的,不聲不響。默默舉就是我們在調(diào)呼吸時,輕輕意守下丹田就好了,心氣該怎么下降就自然的,黃婆嘛就是真意,輕輕意守下丹田就一切都對了,不管是小周天通還是沒通不外都是這樣做而已。 一日內(nèi),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 飲刀圭,窺天巧,辨朔望,知昏曉。 【講解】 “一日內(nèi),十二時”,一日內(nèi),從子丑卯酉……亥共十二個時辰。 “意所到,皆可為”,意,一般是真意,就說你的心比較平靜,就是說真意顯現(xiàn)的時候就是心平氣和,只要心平氣和的時候都可以修煉,不用特意選什么時間,反正任督脈已經(jīng)通了,水火既濟了。 “飲刀圭”,以最直接的話就是咽津,就是吞口水。刀圭本意為量藥的小器具。飲刀圭其實有幾層意思,一是有口水要一小口一小口,古人說分三小口吞下去,就好像用刀圭這種器具量藥一樣;二是刀表示金,圭表示玉,飲刀飲圭其實就是金液還丹,就是玉液還丹,當然金玉還丹是大周天,到大小周天不管什么時候有口水就吞到下丹田;三是我們舌下有二個穴位金津和玉液,按古人說會分泌口水,也就是將舌頭下面分泌的金津玉液吞到肚子里面去。 “窺天巧”,窺,窺視,小心地看,偷偷地去看。天巧,天有什么靈巧呢?這就是天地間這個能量場的氤氳運轉(zhuǎn),不要說小周天通,就是筑基到一定程度都有這種現(xiàn)象,有時突然覺得丹田發(fā)熱,小周天通了也突然覺得丹田發(fā)熱甚至后背發(fā)熱小周天自轉(zhuǎn),這是天人合一的一種現(xiàn)象,這是“窺天巧”。 “辨朔望”,辨別朔和望,朔是月亮初一時候一點點的月牙,望為十五的圓月,初一十五月亮怎么需要辨別,一眼就能看出來,不是!朔望不同,體內(nèi)的能量不同,這是窺天巧。就是每天也都不同,每月月初月中也不同。 “知昏曉”,知為知曉,昏為黃昏五六點,曉為拂曉也是五六點,不同時辰體內(nèi)契機變化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天人合一的現(xiàn)象。 修煉到一定程度,身體的氣機變化和大自然息息相關(guān),拂曉、黃昏、初一、十五,等等,都會變化的。 識浮沉,明主客,要聚會,莫間隔。 【講解】 “識浮沉”,有人說浮沉是指水火,其實不是的,這個就是內(nèi)氣的升降,它升了你自然讓它去升,它降了你自然讓它去降,這樣就進入自然的運轉(zhuǎn),河車自轉(zhuǎn)。 “明主客”,人家說真意是主真氣是客,其實到一定程度不是這樣的,反而就是要意氣相隨,其實漸漸讓內(nèi)氣自然流動讓它變成主,慢慢地轉(zhuǎn)換。 “要聚會,莫間隔”,意氣相隨,你的心對體內(nèi)的能量要微微知道,它怎么流動就讓它去流動,不要特別分心去做其他的事。當然如果有時候內(nèi)氣自己發(fā)動你正好比較忙沒時間做那也只好不理它了。 采藥時,調(diào)火功,受炁吉,防成兇。 火候足,莫傷丹,天地靈,造化慳。 【講解】 “采藥時”,采藥分大藥小藥,小周天要過三關(guān),也就是采藥,叫采小藥,大周天要過三關(guān)是大藥過關(guān)。具體怎么采呢?采藥時調(diào)火功。 “調(diào)火功”,火指意念和呼吸,當然采藥過關(guān)時候,小藥要配合呼吸,大藥有時可以配合呼吸,有時不需要配合呼吸,有時它自然一下就過去的,呼吸在何時配合呢?就是將過未過時,一吸氣提上頭頂,但一般不要輕易去動它,還是用意念輕輕觀照這股氣就好。所以,調(diào)火功,一個是意念,一個是呼吸,都以勿忘勿助,不要忘記它,也不要特別意念太重去拉去吸氣,這就是調(diào)火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