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斑狼瘡是一種全身皮膚和各器官均會(huì)受侵犯的結(jié)締組織疾病。本病多由濕熱侵襲、熱毒熾盛、燔灼營血,而致血痹瘀阻;后期??蓪?dǎo)致脾、腎兩虛。治宜解毒利濕,活血散瘀。 如對狼瘡性心肌炎的患者,給予丹參生脈飲(丹參、人參、麥冬、五味子等)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脈;對狼瘡所導(dǎo)致肝損害的患者,給與滋水清肝飲加減(六味地黃丸加當(dāng)歸、白芍、酸棗仁、山梔子、 柴胡、茵陳、琥仗等)以滋陰養(yǎng)血,清肝泄熱。通過中西醫(yī)療法的優(yōu)勢互補(bǔ),極大地提高了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療效,減輕了兩藥的毒副作用,具有極強(qiáng)的臨床實(shí)用價(jià)值。 紅斑狼瘡一一烏蛇蟬衣湯合四物湯加減)烏蛇15g蟬蛻15g僵蠶6g蜂房6g白鮮皮12g生地20g苦參15g丹皮9g赤芍9g土茯苓30g虎耳草30g千里光30g薏米20g茯苓12g當(dāng)歸20g川芎10g熟地12g白芍20g(水煎服,臨癥需加減用藥)合牛黃毒片和防風(fēng)通圣丸吃。忌口:腥辣發(fā)物等。 消毒靈(韓百靈) [組成] 生地20克赤芍15克丹皮1 5克懷牛膝15克苦參15克 蒲公英20克 紫花地丁20克花粉15克 當(dāng)歸15克連翹1 5克黃芩15克甘草10克 [功效] 清心火,涼血熱,解熱毒。 本方適用于肝郁化熱,心火內(nèi)熾,血熱成瘀而致的。 (主治] 紅斑狼瘡。一般一個(gè)月愈。 三:土茯苓金銀花治紅斑狼瘡可迅速痊愈。 【配方及用法】土茯苓1000克,金銀花2000克,共研細(xì)粉,煉蜜為丸,每丸3克。每服10丸,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療效】用藥2~3劑痊愈。 四驗(yàn)方【辨證】陰血虛損,毒熱未清。 【治法】養(yǎng)陰補(bǔ)血,涼血解毒。 【方名】加減秦艽湯。 【組成】黃芪30克,黃精15克,雞血藤30克,秦艽30克,烏梢蛇6克,丹參30克,蓮子心12克,玉竹9克,白人參6克,白芍15克,當(dāng)歸15克,女貞子30克,熟地30克,川連6克。 一、中藥治療血熱型盤狀紅斑狼瘡:皮損初起,斑疹色紅、日曬后加重,擬涼血清熱解毒。 方劑:黃芩、銀花、生地、丹皮、丹參、青蒿、白花蛇舌草等煎服。 二、中藥陰虛型盤狀紅斑狼瘡:病程日久,皮疹色紅不退,伴有低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午后顴紅,宜滋陰涼血清熱。 方劑:用旱蓮草、女貞子、生地、玄參、地骨皮、銀柴胡、青蒿、枸杞子、丹皮等,也可用中成藥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內(nèi)服。 三、中藥血瘀型盤狀紅斑狼瘡:皮損日久,時(shí)輕時(shí)重,疹色黯紅,周圍色素沉著,血絲暴露, 方劑:桃仁、紅花、當(dāng)歸、赤芍、白芍、丹參、青蒿、雞血藤、益母草,中成藥可選用大黃蟲丸加杞菊地黃丸口服。 1.玄參、女貞子、紅條紫草、生地、麥冬、甘草、旱 蓮草、當(dāng)歸、白芍、杜仲各15克.水煎服。 2.黨參、牛膝、苦參各12克,黃芪、虎杖各60克, 生地90克,炮附片6克,丹皮、黃柏、澤鎢各9克,赤芍、 土茯苓各15克,土大黃30克,水煎服。 3.大熟地、女貞子各12克.懷山藥、茯苓、澤瀉各 9克,旱蓮草、虎杖、茅莓根各15克,六月雪、白花蛇舌 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 4.烏蛇15克,蟬衣、蜂房,白鮮皮、赤芍、丹皮各9 克,生地20克,虎耳草、千里光、路路通、牛耳大黃各30 克,水煎服。 5.青蒿、柴胡、黃芩、丹皮、赤芍、桔葉、枳殼,浙 貝毋各10克,海藻15克,生牡蠣、瓦楞子、凌霄花各30克。 水煎服。 6.生牡蠣30克,當(dāng)歸、鮮菖蒲各12克,赤芍、廣郁金 各9克,生竹茹4.5克,茯苓15克,川桂枝6克。水煎服。 7.熟地、黨參、黃芪各20克,南北沙參、太子參各15 克,白芍、麥冬、陳皮、甘草各10克。水煎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