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302、 和田玉連環(huán)鎮(zhèn)紙 清乾隆直徑 7.2厘米 高11.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質(zhì),圓環(huán)形,環(huán)側切為二,兩環(huán)相套可錯可合,環(huán)外雕四蚩尤首及兩組變形獸面紋,環(huán)內(nèi)側陰刻楷書戧金詩句∶"一、合若天衣無縫,開仍蟬翼相連,二、乍看玉人琢器,不殊古德澹禪,三、往復難尋端尾,色形底是因緣,四、霧蓋紅塵溫句,可思莫被情牽"。四合榫處分別有"乾"、"隆"、"年"、"制"四字。這件鎮(zhèn)紙為仿古制品,似以良渚文化玉環(huán)為本,稍加變化。 

303-304、和田玉竹節(jié)臂格 清晚期長 18.6 厘米 寬 8.1厘米 高1.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有綹。形如竹板,上下分三竹節(jié),下部橫排一行乳突,表示折斷之竹根,自下部向上,雕小竹一枝,枝上生出細小枝、葉。背面雕一小竹枝自邊部伸入,其上立一鳳,鳳頂翎及尾頗長,回首,口銜靈芝。圖案所示為"鳴鳳在竹"之意。 臂格是文房用具,寫字時置于腕下。 
305、和田玉雙螭鎮(zhèn)尺 清中期 長 24 厘米 寬 2.5 厘米 高1.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方條形,兩個一副。上雕雙螭,作一前一后狀,前螭較小,小耳無角,爬行狀,回首,似觀后螭。后螭較大,頭橫寬,脅下出一獨翅,頭朝前,似追前螭。鎮(zhèn)尺為文房用具,用以壓書、卷。 
306、和田玉雙獅鎮(zhèn)紙 清中期高8.9厘米 長14.5厘米 寬10.5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籽"玉琢成,閃青色。立體圓雕大小雙獅,皆臥狀。大獅張口露齒,兩耳側垂,脊骨凸起,尾上翹。小獅一前爪搭于大獅后肢側,抬頭張口,眼望大獅,呈戲耍狀。雕琢精致。 雙獅陳設,寓太師少師之意。"太師少師"本為古代官職稱謂,為清代各類工藝品中常見的圖紋。 
307、 和田玉三羊開泰鎮(zhèn)紙 清中期 高 10.3 厘米 長 16.6厘米寬16.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zhì)青色,有綹紋,底部有玉皮色及烤色。立體圓雕,三羊伏臥狀。兩羊頭相對,另一小羊負于大羊背上。底部減地凸雕荔枝紋。 "羊"為"陽"之諧音?!兑捉?jīng)》載∶"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享之象。"故舊時以"三陽開泰"或"三羊交泰"為一年開頭的吉祥語。明張居正《張文忠集·十三》、《賀元旦表》中云∶"茲者,當三陽開泰之候,正萬物出震之時"。三羊紋飾在清代較普遍應用,取吉祥意。 
308、和田玉雙蟹鎮(zhèn)紙 清中期 高 3.6厘米 長 11.2厘米 寬16.8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鏤雕兩蟹相對,蟹殼微隆,殼上起伏依形,八足伸屈各異,鉗微張,蟹身下有蘆葉、蘆花。作品以二蟹為二甲,含有"二甲傳臚"之意。清代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 
309、 水晶蛙形鎮(zhèn)紙 清中期 高1.8厘米 長 4.4 厘米 寬 2.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質(zhì)地透明,略顯乳白色渾光。圓雕幼蛙蹲伏狀。圓眼,閉口,脊背凸起。碾磨圓潤光亮,形象可愛。 
310、和田玉雙魚吉慶洗 清中期 高7.9厘米 長 22.7厘米 寬17.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圓形,器外光素無紋飾,圓形圈足,圓雕飛龍身,龍頭較大,獨角,身短小,沿洗外側下垂,生雙翅,連于洗之口沿。洗內(nèi)底部凸雕雙鯰魚,魚尾相交,魚頭前有一飛蝠,口銜玉磬。圖案寓"年年吉慶"之意。 

311-312、 和田玉牡丹紋四螭耳洗 高6.1厘米 口徑 15.4厘米 寬20.2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微泛青色。圓形,口稍撇,口下一周凹槽。洗內(nèi)底部淺浮雕牡丹一株,花朵盛開,枝葉茂盛,近根部之葉極其巨大。洗有四耳,兩側之耳稍大,耳下部向外平出半環(huán),環(huán)外側雕卷草紋,環(huán)上側立一螭,橫身,右后足踏環(huán),左后足抵洗沿,口銜靈芝一株,右前足及口接于洗沿之上,螭之尾極大,分權外卷。洗之另外兩側各有一小耳,構造與大耳同,所雕瑞獸與大耳所雕頗殊;一為雙角龍,長須、短角,戲一火珠;一為方頭螭,銜一嘉禾。洗腹四耳之下各淺浮雕一變形獸面,獸面抵器底,各銜一洗足。制作年代待查。 
313、 和田玉蟠龍耳洗 清中期 高9.5厘米 口徑 16.5厘米 足距5.8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質(zhì)白細膩無雜色。圓形,四獸首足。圓口上凸雕相連的靈芝形云頭二十六個,器內(nèi)外光素。在凸琢方形耳上,鏤雕一整體龍,龍從耳中穿過,兩爪扶口沿,頭高于口緣,作窺望狀。外底中心凸琢方章形,其周浮起編織繩紋,四獸首足作口銜繩環(huán)狀。設計新穎。 

314-315、和田玉蝠蓮紋獸耳活環(huán)洗 清中期 高8.5 厘米 口徑 18.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有瑕斑,圓形,雙獸首耳,獸首兩側有卷葉形飛翅。洗外十二開光,開光相接處微下凹,并飾蕉葉紋,開光內(nèi)淺浮雕蓮花編蝠紋。蝠頭朝下,雙翅展開,似倒掛于洗沿,蓮花在下,蝠嘴緊銜蓮心,洗底六垂云足,微外撇。 
316、和田玉龍首耳活環(huán)洗 清中期 高6.3 厘米 長 22.2厘米 寬17.3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圓形,淺腹,腹外側飾三道凸雕弦紋,下雕四方連續(xù)斜方格,內(nèi)凸雕變形"己"字,雕龍頭式雙耳,龍頭兩側各有一翅,翅端連于洗沿,頜下一長柄接于腹部,內(nèi)套活環(huán),底里凸雕蓮花、荷葉及水草,洗底凸雕流云紋,四蝠飛翔其間,四矮足。 
317、 和田玉四花耳活環(huán)洗 清中期 高3.7厘米 口徑 10.2 厘米 足徑6.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zhì)閃白。圓形,薄壁。圓口,里外雕刻紋飾。凸雕四花耳,菊花瓣足。里底琢兩周菊花瓣紋,中心陰刻小方格為花蕊。里壁等距隱起四落葉,洗外雕四菱霄花耳,并套有活環(huán)。四耳間淺浮雕蓮花枝葉。外底凹雕三周菊花瓣紋,中心方格式花蕊。外層花瓣尖端翹起,構成足邊。洗的造型別致,刀法精細。 
318、 和田玉五蝠紋洗 清中期 高5.1厘米 長15厘米 寬 12.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變形海棠式,洗外一側雕一變形巨蝠,蝠身飾細密的方格及勾云紋,蝠頭向上,口銜一環(huán),環(huán)上接一磬,蔽洗口一側,磬飾雙夔紋,磬端連穿帶,接于另側口沿,巨蝠兩側各飾兩小蝠,共為五蝠,洗底四垂云式足。 
319、和田玉方勝式活環(huán)洗 清中期 高4.8厘米 口徑 11.8 厘米至 16.7厘米足距 4.1 厘米至 11.7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方勝式,形如兩個方斗交插,外側雕回文錦地,腰兩側各雕一如意形耳,耳上部陰刻"壽"字,耳下各垂一活環(huán),平底,底下為四垂云式足,洗內(nèi)三池互不相通,可貯水。 
320、和田玉海棠式雙蝠耳活環(huán)洗 清中期 高8厘米 長 22.7 厘米 寬14 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綹紋處施人工烤色。變形海棠式,腰部較窄,圓雕雙蝠耳,耳下各懸一活環(huán)。洗外側光素無紋,平底,底下有四垂云式足,足較高,外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