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國畫盛用線條,西方畫線條都不顯著。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國畫中,描一條蛋形線表示人的臉孔,其實人臉孔的周圍并無此線,此線是臉與背景的界線。又如畫一曲尺形線表示人的鼻頭,其實鼻頭上也并無此線,此線是鼻與臉的界線。又如山水、花卉等,實物上都沒有線,而畫家盛用線條。山水中的線條特名為“皴法”。人物中的線條特名為“衣褶”。都是艱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畫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線。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而中國畫不像實物,一望而知其為畫。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19世紀(jì)末,西洋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張大千 初唐瓔珞大士) (莫奈 草地上的午餐) (懷斯 卡納的屋子 ) (三)中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xué),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xué)。解剖學(xué),就是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xiàn)形狀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畫,必先研究解剖學(xué)。這解剖學(xué)英名曰anatomyforartstudents,即藝術(shù)解剖學(xué)。其所以異于生理解剖學(xué)者,生理解剖學(xué)講人體各部的構(gòu)造與作用,藝術(shù)解剖學(xué)則專講表現(xiàn)形狀。但也須記誦骨骼筋肉的名稱,及其形狀的種種變態(tài),是一種艱苦的學(xué)問。但西洋畫家必須學(xué)習(xí)。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但中國人物畫家從來不需要這種學(xué)問。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tài)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故中國畫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稱。女子則蛾眉櫻唇,削肩細腰。倘把這些人物的衣服脫掉,其形可怕。但這非但無妨,卻是中國畫的好處。中國畫欲求印象的強烈,故擴張人物的特點,使男子增雄偉,女子增纖麗,而充分表現(xiàn)其性格。故不用寫實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達芬奇 蒙娜麗莎的微笑)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局部) (懷斯 冬天 ) (五)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方畫題材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在漢代以前,也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畫即獨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為中國畫的正格。西方自希臘時代起,一直以人物為主要題材。中世紀(jì)的宗教畫,大都以群眾為題材。例如《最后的審判》、《死之勝利》等,一幅畫中人物不計其數(shù)。直到19世紀(jì),方始有獨立的風(fēng)景畫。風(fēng)景畫獨立之后,人物畫也并不讓位,裸體畫在今日仍為西洋畫的主要題材。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局部) |
|
|